何衛翰
【內容摘要】中國傳統文化充斥著古人的智慧,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的財富。隨著經濟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信息化技術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因此也要積極的在傳統文化領域中運用智能化信息技術,從而使我國寶貴的歷史財富得到更好的保護,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智能化信息技術;傳統文化領域;運用
引言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悠久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思想文化以及觀念等的匯總和融合。本文通過分析智能化信息技術在傳統文化領域運用的現狀以及不足,進而提出智能化信息技術在傳統文化領域中運用的改善策略,希望可以促進傳統文化更好的繼承發展。
一、 智能化信息技術在傳統文化領域的運用現狀
1. 在智能化信息技術中更好的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
智能化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傳統文化更好的呈現在人們的眼前,使人們可以更好的感受傳統文化的形成發展以及其獨特的魅力。在科技館中應用智能信息化技術,可以運用數字或是影像的形式將我國的傳統文化更加直觀形象的展現在人們的眼前[1]。例如傳統文化中的制陶,人們如果沒有自己經歷過陶瓷的制作流程是不能很好的了解和掌握的,但是運用智能化信息技術將制陶的制作流程運用音頻以及視頻的方式展示出來,使人們可以更好的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2. 運用智能信息化技術提高傳統文化的水平
所謂的智能化信息技術就是在計算機以及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從而提升傳統文化的技藝水平,也將傳統文化的形式以及領域更好的拓展。像是傳統文化中的皮影戲,一般在制作方面是很繁瑣的,并且在其技藝方面的傳承也是口口相傳的,就會導致傳統文化技藝不能很好的流傳下來,但是運用智能信息化技術可以將制作過程中一些非常繁瑣的制作變得越發的簡易,并且運用計算機合成和處理技術可以將皮影戲中的人物形象更好的完善,從而實現很好的藝術效果。
二、 智能化信息技術在傳統文化領域的運用中的不足
1. 傳統文化產業的重視度不強
傳統文化中包含繪畫以及舞蹈和風俗習慣等方面,都可以運用智能化信息技術進行很好的傳承和發揚。但是隨著經濟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越發的忽視對傳統文化的保護的傳承,不能很好的重視發展傳統文化[2]。并且有些地區在對待傳統文化的時候,僅僅是浮于表面不會進行深入專業的研究,所以在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普及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
2. 智能化信息技術導致傳統文化的寄生品得到推廣
隨著智能化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的傳播越來越便捷廣泛,在進行一些優秀文化傳播的同時也會將一些不良信息得到傳播[3]。一些不良的信息文化借助傳統文化的幌子進行傳播自然會對我國傳統文化帶來非常不好的負面影響。像是一些保健產品,借助傳統中醫理論來吸引消費者,但是其中的一些中藥理論并不太正宗和合理,這也會誤導消費者。
3. 智能信息化技術致使外來文化沖擊傳統文化
智能信息化技術在傳統文化領域中的運用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提高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整理效果,但是也會導致一些外來文化猛烈的沖擊傳統文化。像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中秋節元宵節等具有濃厚傳統文化意味的節日被一些外來節日像是圣誕節和情人節沖擊,一些傳統文化節日被人們冷落以及忽視。
三、 智能化信息技術在傳統文化領域中運用的改善策略
1. 重視傳統文化的自身特色
加強智能化信息技術在傳統文化領域中運用,需要在尊重傳統文化自身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發展,要保證我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本質以及其精髓。像是傳統文化中的詩詞是非常優秀的,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古詩詞要求的平仄以及押韻等技巧已經被很多人忽視或遺忘了。運用智能信息化技術,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繼承發展詩詞,但是運用信息軟件創作出來的詩詞是不能與經典的詩詞進行相提并論的。所以在進行智能信息化的時候,要尤為重視傳統文化自身的特點,減少信息化技術運用的盲目性,這樣才可以提高智能化信息技術在傳統文化領域中運用效率。
2. 運用智能信息技術提高傳統文化的融合
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其發展過程中,一般都是單線發展的往往在交流和融合方面是存在很大不足的[4]。但是通過溝通交流,可以發現傳統文化中的不足,進一步的改進發展,也可以提高傳統文化之間的互助互補,更好的發揮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我國的茶文化中,制茶流程在每個歷史時代既有相似之處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在制茶方面引用智能信息化技術,可以很好的緩解茶葉制作對人工的依賴。運用智能信息化技術可以更好的控制溫度,可以更好的監控顏色以及水分等因素,相比以往的人工靠經驗通過手感和嗅覺,在精確度和合理化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
結束語
總而言之,中華民族蘊含著豐富耀眼的傳統文化,如何進行傳承發展是每一代人都需要為之奮斗的。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化信息技術在傳統文化領域中如何更好的運用,從而更好的推動傳統文化的發展,也是需要認真思考研究的。
【參考文獻】
[1] 田恩銘,李華,劉玉暢.智能化信息技術在傳統文化領域的運用[J].未來與發展,2016,40(8):74-78.
[2] 曾重荊.學校信息技術應用推進策略——從德化六中信息技術應用實踐說起[J].中學理科園地,2019,15(1):18-19.
[3] 伍周旋. 讓信息技術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服務——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燈謎校本課程實施的探索[A]. .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2018(二)[C].: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管理辦公室,2018:2.
[4] 曹雪麗.傳統文化素材與核心素養關系及應用策略研究——以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為例[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8(9):72-74.
【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傳統民俗文化教育的校本化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0971).】
(作者單位:通渭縣馬營鎮六里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