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以能力本位教育理論與體育專業教育的契合為出發點進行研究,進行了體育專業能力本位教學模式的嘗試性構建,培養學生從事體育相關事業的綜合能力,為今后體育教學改革和其他學科的模式構建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體育專業;模式
民辦高校現階段處于向應用型轉變的關鍵時期,而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承擔著為基礎教育培養優秀體育師資的重任,體育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是體育教育專業發展的關鍵。高師院系體育教育專業能否為基礎教育階段培養合格體育教學人才,主要是抓人才培養。體育教育專業培養人才最大的特點就是實踐能力較強的應用型人才,只有這樣的人才才是基礎教育階段所需的合格體育人才。
1 民辦高校體育專業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的總目標
從表1可以得到,通過8位專家和82位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意見,民辦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能力本位教學模式能力培養目標是由教學能力、訓練能力、科研能力、健身指導能力、社會交往能力、教書育人能力、掌握運用科學工具能力這7種能力構成的。這7種能力也即是能力培養目標的一級指標。能力本位教學模式與體育教育專業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一方面是為了適應民辦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變,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培養學生從事有關體育崗位需求的綜合能力。
2 高校體育專業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培養目標的指標分析
2.1 教學能力
教學能力是在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水平的基礎上對所學知識所進行的綜合檢驗,是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要必備的能力之一,學生根據課程學習要求從一級指標所對應的沒一個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進行有目的的確認,并選擇其對應的教學任務,在整個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到教學實習時,無論在任何條件的場地和環境實施教學,都要求實習學生個人對課堂進行宏觀的把控,從技術動作的詳實講解到重難點的突出,都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讓學生能清晰明了的進行學習,并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學實況對教學方案進行適時糾正或調整,實時進行教學反饋和自我反思。
2.2 訓練能力培養指標
體育專業的訓練能力對學生的專業能力要求更高,進行體育項目的訓練不僅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技術水平及理論知識,更需要具備一定的教學經驗,根據體育訓練的二級指標的模塊定位及三級指標的能力細化標準進行教學過程中教學任務的確定,在進行正式訓練之前要對運動員的生理、體能、心理等素質進行全方面客觀的評估,且對運動員對體育訓練的認知進行分析及引導,根據訓練計劃及大綱制定各個分段目標,在訓練過程中能主動的觀察運動員的身心變化情況并做出迅速的判斷和分析,及時根據反饋的信息及運動員的訓練情況對訓練強度和進度進行適時調整。具備體育比賽的組織能力,在整個組織賽事或組織訓練過程中能及時反省自己并能對運動員的比賽及訓練情況做出實時客觀的評價和反思。
2.3 社會交往能力培養目標
社會交往能力不僅體現在日常的學習和訓練中,更體現在日常生活中,根據社會交往能力的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進行教學任務的分配,在學習過程中,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進行相互之間的體育知識探討的基礎上能夠對體育技術的特點進行技術分析,能主動向同學或教師謙虛求問,能在體育交流中和他人交流流暢,并能意識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懂得發揮自身優勢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在進行體育教學中教學方法要能適應不斷更新的社會變化,不斷提出新的教學模式,根據教學的現狀適時的進行自我調整,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不斷轉變。
2.4 健身指導能力培養指標
根據健身指導能力的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對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進行教學任務的確定,首先是學會選擇合理的、對身體有益的健身內容進行運動處方的制定,根據現有的教學條件對運動處方的目的和意義表述清晰合理,能使受眾者根據運動處方進行身體鍛煉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不能能為自己進行合理有效的運動處方的設計,也可以對他人進行健身指導。
2.5 體育科研能力培養目標
體育科研能力的培養是民辦高校體育專業能力本位教學模式能力培養中的重要培養目標,根據體育科研能力培養的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制定相應的教學任務,培養學生對體育教學現狀進行觀察,學會對教學實時信息進行數據統計及分析。隨時掌握最新的體育學術動態,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實際分析,選擇有價值的內容進行科學選題并研究相關指標,能運用專業的術語進行論文的寫作,并能熟練使用研究方法進行現狀研究。
2.6 教書育人能力培養指標
教書育人能力是教師必備的能力。根據教書育人的能力確定的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進行教學任務的確定,在教學和訓練中,都要注意自己的說話和行為舉止,做好典范帶頭的作用。當然也要對自己的學生要求嚴格,對做出的言行做出客觀正確的評價,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其更加自信。
2.7 工具運用能力內容培養指標
工具運用能力的培養主要是指對教學相關的計算機能夠熟練的掌握并使用,工具運用能力的培養只有1個二級指標,對計算機能夠熟練的掌握。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很多昂貴的機器學校無法提供。對于計算機能力,可以制作課件的。利用簡單的工具例如,標志筒、標志線等,完美的應用到教學過程當中,利用現有的資源完成整個過程的教學,讓教學課堂有序的進行。
3 結論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能力本位教育模式能力培養目標是由7個一級指標,12個二級指標,30個三級指標共同組成的。每一個能力培養都有三級指標和教學任務,當二級指標里三級指標全部完成時,也就標志著二級指標的完成。當能力培養的二級指標的全部完成,也就代表著一級指標的完成。能力本位教學模式能力培養目標的各級指標是層層遞進的關系,三者之間聯系緊密。為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能力本位教學模式框架的構建和能力培養的有序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田喜洲.淺談美國的旅游職業教育[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11):58-59.
[2]洪光磊.能力本位的職業教育和培訓[J].外國教育資料,1995(2).
[3]劉德恩主編.職業教育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
姜書慧(1987-),女,碩士研究生,鄭州科技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