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彥茹
摘 要:如今,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大力發展,互聯網信息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這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極大影響。在教育方面,新媒體的產生使得教育資源得到了共享,拓寬了教育渠道,但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也對學生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怎樣對職業院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筆者對此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新媒體 職業院校 思政教育 創新
在網絡時代,思政教師要意識到新媒體的重要性,應充分利用各種形式來開展教學,熟練地采用計算機軟硬件,并且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政教學,為社會輸送優質人才。
一、新媒體時代職業院校思政教育面臨的問題
1.對教師的要求更高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過去的思政教育方式已不再適用。如今,先進的新媒體技術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如果教師對網絡新媒體的認識不夠,無法使用軟硬件和計算機,更不了解學生使用新媒體的狀況,就不能體會到新媒體網絡技術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新媒體所代表的是不斷發展的社會趨勢,而且學校的教育工作也要適應這種趨勢,所以也對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教育觀念需要得到轉變,思想素質需要得到提高,知識也需要得到補充。
2.對學生形成了一定的沖擊
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新媒體的推廣和使用提供了平臺,產生了各種各樣的信息傳播工具,比如微博、微信、QQ等,從而促使新媒體資源的傳播效率更高。而網絡上的信息大多良莠不齊,這些消息充斥著網絡,對學生造成了一定的沖擊,甚至影響到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一些自制力不強的學生,很容易被錯誤的思想和價值觀所影響,甚至誤入歧途。
3.過去的思政教育方式已不再適用
過去,因為職業院校只注重對學生就業的培養,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學生無法從中獲得良好的教育。隨著時代的發展,雖然職業院校的思政教育方式得到了改進,然而卻仍然只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思政教育的效果很差。而且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也非常少,教師仍然沒有擺脫傳統教育的束縛,在思政教育中僅僅扮演說教者,未能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和幫助。
二、新媒體時代職業院校思政教育的模式創新對策
1.增強學生的課內體驗感
思政課程不能只有理論和口號,同時也要有“血肉豐滿”故事細節。因為一些學生聽到思政課的“主旋律”便會感到頭痛,認為這些內容離自己的實際生活太遠。如果教師能將大話題轉變為生動的故事,而且突出故事細節,便能吸引學生,增強學生的課內體驗感。
例如,在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候,教師提到愛國主義的理論,一些學生會感覺非常空洞、乏味。這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無錫錢氏家族錢偉長的影視資料,讓學生了解錢偉長的生平經歷。錢偉長曾經是清華大學文科第一名,他步入大學的第二天,便爆發了“九一八事變”,錢偉長認為只有學好物理才能振興中華,于是選擇進入了物理系,為了實現造飛機、造坦克保衛祖國的夢想而努力。通過播放該視頻來感染學生,能培養學生的愛國心。沒有空洞的口號和理論,卻起到了思政教育的良好作用。
2.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當代的學生是在網絡媒體的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一代,其價值觀和思想受網絡影響非常深。教師在上思想政治課時,不能采取過去的陳舊教學模式,要對教學進行創新。為此,教師可采用“蘇格拉底教學法”。這種教學法就是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處于自相矛盾的狀態,促使學生明白真理。在提問時,教師不要急著表明自己的立場,要先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時教師再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質疑和討論,待學生發現漏洞百出之后,教師再拋出正確的觀點,從而起到教育學生的作用。如在學習《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觀看新聞“大學生競爭應聘超市收銀員”,再詢問學生:“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大家認為讀書有用嗎?”學生進行討論之后,教師問學生:“讀大學就應該就業不難嗎?”學生紛紛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回答“是”。教師再問:“那大學生靠自己的雙手掙生活費,他們屬于社會的普通勞動者嗎?”學生再次回答:“屬于。”教師追問:“普通勞動者可以當超市收銀員嗎?”學生們回答:“可以。”教師:“誰規定了大學生不能從底層干起,誰說的大學生只能坐辦公室當白領?”最后,教師再告訴學生歐美發達國家“洗車工、殺豬匠都是正常的工種。”同時教師要列舉一些學生在學校曠課逃學、談情說愛的現象,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價值觀,讓學生明白只有在大學里踏踏實實地學到了知識,將來才能更好地在社會上立足。
3.充分引入社會熱點話題
在講解思政課的內容時,教師不能根據過去的討論平鋪直敘。一樣的故事,有些老師講起來非常具有吸引力,有些老師卻講得學生昏昏欲睡。將思政課的內容和時下流行熱點話題相結合,方能起到吸引學生、教育學生的作用。
如在講解思想政治課中的《社會主義分配制度》時,恰巧某明星逃稅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而當代學生也對這些事件非常關注,所以教師可以把明星高片酬的現象拿出來和學生進行探討,促使學生明白社會分配失衡的原因。并且讓學生思考范冰冰和屠呦呦、袁隆平等科學家比起來,誰的社會貢獻更大?而明星高片酬給社會帶來了怎樣的不良影響?為什么必須要達到分配公平性的目標?學生分小組討論這些問題,對社會現象進行思考,教師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了解社會主義分配制度,這樣便提高了課堂效率。
4.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參與社會實踐
對于職業院校的學生來說,一味地說教只會讓他們產生厭煩感。所以思想政治教師要采取實踐教學法,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參與社會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自我修養,這樣的思政教學模式,比灌輸模式的效果更好。
例如,某職業院校機械工程專業的學生,由教師帶領參觀當地的歷史革命博物館,而且重溫了入黨宣言。同時觀看了抗日戰爭紀念館中的文史資料,了解了當地抗戰將士的英雄事跡。這樣一來,學生不但對我國革命先輩艱苦立國的過程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也對優秀傳統品質有了深刻的認識。再如,某職業院校的思政教師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參加社會體驗活動。這個活動叫“五元城市體驗”,其要求學生每人只帶五元,走出校園,通過賣報紙和廢品的方式來賺取當天的飯錢。學生通過這樣的實踐,了解了生活的不易,對責任也有了新的認識,同時也會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三、小結
在新媒體時代,思政教師需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新的學習平臺、豐富教學的形式及完善教學模式。通過多元化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教育,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達到思政教育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蔣曉紅.新媒體時代中等職業院校政治教學中的挑戰和應對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15).
[2]王卉娟.自媒體環境下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0).
[3]高玉芹.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智庫時代,2019(32).
[4]張杰.新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探究——以溫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9(23).
[5]洪惠敏,王永剛.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思路探究[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3).
[6]鄭長青.新媒體視角下職業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探索[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6).
(作者單位:南陽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