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娜
摘 要:是數學知識在生活中運用的十分廣泛,且出現的年代較久,所以數學是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的。不過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并不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只顧著一味地傳授解題思路,教授理論知識。那么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進行文化教育呢?本文從“通過數學實驗與游戲進行文化教學”“充分利用教材內容進行文化教育”“基于數學教材進行文化教育滲透”闡述了新課程下“數學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教學;文化教育
數學一直都被當做基礎科目,起初人們認為其原因是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隨著深入的理解數學知識,逐漸發現了數學的魅力,發現數學知識中蘊含著的文化底蘊。數學不僅是數字與符號的結合,更有著高尚美,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鍛煉學生的性格,提高學生的素養。鑒于此,下列闡述了幾種開展文化教育的方法。
一、通過數學實驗與游戲進行文化教學
教材中的數學知識過于抽象,學生百思不得其解,甚至不知道為什么會從一個步驟跳到另一個步驟。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只顧著照本宣讀,將教材中的數學知識拆分開詳細的講解,學生雖然可以勉強理解其意,但是在真正的運用時根本想不到這種方法。
而且這樣的教學方式很是枯燥,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喪失學習的興趣。首先,教師要明白,數學是一門理科,對學生的智力有一定的提高作用。而單純的講解沒有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學生自然就無法掌握知識。其次,教師忽略了數學文化教育,所以學生會覺得數學太過困難,或是覺得數學太過無趣。而數學游戲和實踐可以有效解決這一點。數學游戲是一種大眾化的智力活動,而且學生對游戲充滿興趣。教師若是利用游戲開展教學,課堂氛圍有了保障,還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知識,而且游戲可以給教師的教學提供廣闊的創新空間。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數獨開展教學。數獨擁有著一定的歷史,是18世紀末發明出來的,而且是一種拼圖游戲,如同魔方的一面,將123456789寫在九宮格中,而且單個的大九宮格中每一列、每一行都不能出現重復的數字。這樣的游戲入門十分簡單,而且驗算起來很方便,對學生的腦力有一定的鍛煉作用,而且不受時間、空間、語言等限制。通過玩數獨游戲,既可以讓學生潛移默化的體會到數學文化的趣味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深入思考,還可以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二、充分利用教材內容進行文化教育
數學教材中隱約的提到了一些數學史,但是教師并不注重這部分內容,學生也不會特意去閱讀,即便看過,也是過后就忘。但是在一些數學內容的教學中,適當的滲透數學史,可以幫助學生更快更好的理解知識、學習知識。因此,教師需要將數學史的滲透重視起來,并根據教材內容安排好數學的發展史。
例如在教學整式的時候,教材中的閱讀與思考中提到了楊輝三角形,學生在自主學習時根本不會在意這部分內容,因為教師從來不會在課堂上講,所以學生在潛意識中認為這部分內容是沒用的。但其實,楊輝三角形是由二項式關系中的一類圖形排列調整而來的,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有一定的培養作用。因為楊輝提出這個概念比帕斯卡要早393年。我國古代的數學家在很早之前就在各種領域站在了頂峰,為數學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除了可以讓學生思考教材中的內容之外,還可以讓學生深入觀察三角形中不同數字的自身特點。在教學展開式這一內容時,教師還可以升華成更高次數的展開式讓學生深入探討,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基于數學教材進行文化教育滲透
數學與文學藝術是存在一定的聯系的,因為它是人類的一種創造性活動,那些流傳甚久的數學故事與各種各樣的數學家的名言警句都是文化寶庫中的明珠。鑒于此,教師需要將數學與文學藝術間的聯系重視起來。一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來可以滲透文化教育。
例如在教學完一元一次方程后,教師可以檢驗一下學生掌握了解法沒,然后可以引入黃金分割的相關知識。黃金分割雖然是美術中的知識,但是它在理科中也存在。學生在聽到黃金分割的時候會覺得好奇,教師就可以講一講為什么黃金分割會出現于如此多的領域,說一說黃金分割的歷史與發展。黃金分割起源于古希臘,至今為止已經存在了2000年了。在兩千年前,有數學家就在思考這樣一個數學問題:畫一條線,什么類型的線段都可以,然后用一個點把線段分成長短兩個部分,使全長與較長部分的長度比等于較長部分與較短部分的長度的比。根據題干來看,可以列出一個一元二次方程,而解出這個一元二次方程就可以得到結果。結合學習內容,學生可以快速的求出這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但是解出來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個根是負數,在這里是不存在的,需要舍去。而另外一個根,在這條線段長度的0.618處。在教學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多舉一些應用黃金分割點來繪畫的例子,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有所提高,學習效率自然就可以有所提高。
四、總結
數學不僅是由數字和符號組成的,它是擁有一定的真理的,也是一項人類的創造性活動。它具有一定的美感,也擁有一定的藝術性。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只是將學生帶進數學的大門,然后簡單的闡述教材中的知識,學生自然就不會發現數學的美,不會發現數學世界中蘊含著的文化瑰寶。如同吃不著葡萄的人一般,嘴里說著葡萄很酸,實則沒有發現其中的樂趣。鑒于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數學實驗、游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底蘊,并將其利用起來,并立足于教材滲透文化教育。這樣一來,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有了保障,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發現數學的美。
參考文獻:
[1]譚艷霞. 中華傳統文化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 新課程, 2015(29):4-4.
[2]孫春惠. 新時代義務教育中傳統文化教育的優化策略[J]. 文教資料, 2018(12):164-166.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課題,課題編號:[2018]-JKGHYB-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