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鏡萱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教學技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教學中。探究利用新媒體技術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靜態教學方法轉化為動態,突出教學的重點難點;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課堂的效率;新媒體教學過程延續到課后,輔助學生回顧課堂的知識點,真正理解教學內容。
關鍵詞:新媒體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5-0213-02
新媒體技術,就是將傳統的文字、數字與圖片、音頻、視頻等結合到一起,用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的一種新型的科技技術。新媒體技術包括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動畫制作的微課、交互式電子白板、觸摸式一體機等設備。數學學習是培養邏輯的過程,小學是形成數學邏輯思維的基礎時期,也是較為重要的時期,需要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不斷創新,真正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傳統數學教學中,以教師直接傳授知識為主,學生的學習停留在表面。教師缺少教學輔助工具,講課時寥寥幾句,難以引導學生理解基礎知識的推導過程。但是,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技術與傳統的教學相結合,教師能夠合理利用新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完善教學過程,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本文筆者就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多邊形的面積這一章為例,分析新媒體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
一、新媒體復習導入,輔助創設教學情景
復習導入是教師經常使用的教學手段,它能夠使學生直接回憶起以往的知識點,而新課正是以往學習的延續,因此,教師更習慣使用復習導入的方法。合理運用新媒體技術,將新媒體技術與復習內容相融合,讓學生更好地回顧以往的知識點,更容易接受新的教學知識點,新媒體的直觀教學恰當使用能夠實現這一目標。
關于多邊形的面積這一課,可以在課前制作微課。微課的主要內容為復習導入以往學習內容,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復習所有圖形的認識,其中包括四邊形、三角形等圖形。可以在微課中直觀呈現這些圖形,讓學生一一回答都看到了哪些圖形。主要是引導學生復習關于圖形的認識,使學生能夠回憶起之前學習過的眾多圖形,其中包括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這一章主要是學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組合圖形的面積。二是復習之前學習的四邊形面積公式。直接使用電子白板標注學習過的圖形的面積公式。這一節課主要是學習新圖形的面積公式,而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正好是現在需要學習的基礎。回顧這些公式,才能為之后的學習提供便利。
從復習中創設問題情境,運用微課的動畫設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今天的新課。在眾多圖形中,我們已知原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怎么運算,我們怎么用已知的面積公式來解決未知的問題,出現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圖形應該怎么求得面積公式。這些問題的引入,就正是這節課的導入過程。
二、靜態教學轉動態,突出教學重點難點
新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工具,在課堂中是要做到與老師、與學生存在互動性。要使用得恰到好處,不能形同虛設,要發揮新媒體技術的真正作用,體現新媒體服務于教學的宗旨。
運用新媒體動畫技術解決問題,能夠讓學生更高效地理解解題過程。這章的教學內容主要為各個圖形的面積公式,教學的重點是能夠理解公式并正確計算圖形的面積,難點是理解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突出教學的重點難點,通過新媒體動畫的輔助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在解決“如何進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運算?”時,在邊長為1厘米組成的10×10的小方格中呈現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引導學生在方格中可以怎么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以通過估算數方格的辦法或者是將平行四邊形進行拆分。拆分的方法就需要運用新媒體技術,引導同學將平行四邊形沿平行四邊形的高拆分為直角三角形和梯形,通過動畫的方式將三角形進行平移得到了長方形。所得到的長方形面積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平行四邊形的底。
教學的過程主要是通過動畫展現拆分和平移,將靜態的教學方法轉化為動態的過程。而這樣的教學過程在以往的教授時可能會因為操作的不便利性,而被放棄演示拆分和平移,導致學生無法理解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合理利用新媒體教學工具,能夠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三、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和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新媒體教學設備,能夠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運用觸摸式一體機可以滿足學生各種創新性思維的要求,方便學生發現自己在解題過程中存在的錯誤。在之后教師的講解過程中,學生能直觀地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教與學都更為便利。
這一章在解決“如何運算組合圖形的面積?”這一問題時,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操作,由學生發揮自己的創新性思維,分析組合圖形都有哪些拆分的方法。當圖形被拆分后,再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運算,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最后總結,運用觸摸一體機手動將組合圖形按線條拖拽劃分為多個簡單圖形,再各自計算面積。觸摸式一體機能夠通過手動的方式拖拽劃分圖形,便于學生觀察劃分的過程。尤其是在運算各個圖形的邊長和高時,運用動畫技術能清晰地展示各個圖形拆分和移動的過程,學生根據移動情況,了解圖形的邊長是如何對應的,以為邊長的運算過程。
傳統的教學過程由于缺少新媒體教學技術的介入,很難將推導的過程演示出來。新媒體教學工具的引入豐富了教學內容,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新媒體延至課后,高效回顧課堂內容
新媒體輔助教學,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在課后教師只能通過單一的課后作業驗證學生的學習效果,但當學生對白天的教學內容出現疑問時,教師就無能為力了。
利用新媒體教學工具可以將教學延長至課后,教師將課上教學模擬動畫傳給家長,家長輔助教師繼續完成課后的教學。如在求解“組合圖形的面積結果”時,學生遇到難題時,可以通過觀看模擬動畫復習課堂上教師的拆分過程和公式的推導過程。傳統的學習過程中,對于不懂的或者是課堂中沒有完全理解的知識點,學生會向家長或者是課后輔導教師求助,直接被告知運算方式和運算的結果,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但應用新媒體技術后,教師的教學過程能夠延伸到課后,學生遇到問題時直接回顧教學過程,繼而獨立解決問題,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五、結語
越來越多的教師已經接納新媒體教學工具。新媒體教學工具為小學數學教學增添了活力。年輕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學習新媒體技術,將新媒體技術合理地運用到教學中,發揮其最大的使用價值。還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新媒體教學工具,讓新媒體技術真正地有助于學生學習,豐富每一節小學數學課的教學內容,讓學生真正愛上學習。
參考文獻:
[1]徐美桃.新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以“平移”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5):155+157.
[2]楊斌.淺談新媒體背景下小學數學趣味教育[J].中國報業,2018(20):111-113.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