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強
摘要: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自2008年開展“志愿者服務”工作以來,建立健全組織機構,構建完善體制機制,逐步實現志愿工作的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從2014年10月正式開展“醫院志愿者公益救助先心病患兒”活動,逐步形成初具規模的全國公益救助——“心佑工程”系列活動,在擴大醫院影響,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促進醫院穩定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成為彰顯公立醫院公益性和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醫院志愿者;公益救助服務;實踐;思考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1]。在醫院的志愿者工作中,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并與公益救助聯合起來,已經逐漸成為醫院公益性的一種新的體現,全院職工參與,帶動全院職工家屬參與,聯動全社會參與的新模式。
一、背景與起因
作為江蘇省內綜合性三甲醫院,秉承“至精至誠 至善至愛”的醫院精神,每年來醫院看病的患者當中,有一部分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由于家庭貧困而無法得到及時治療,從而喪失最佳的治療時間。醫院志愿者們每當看到這樣的患兒,及時將信息傳遞到醫院宣傳辦公室,在志愿者以及醫院的慈善基金會的聯合下,起初利用自身捐助,解決了一部分救助。但力量有限,后醫院志愿者聯系了江蘇省內有影響力的媒體,通過媒體向全社會呼吁,取得社會廣大團體和市民的響應,為貧困患兒捐款捐物,效果顯著。自2014年10月以來,志愿者們開展的貧困患兒救助公益活動,已形成了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心佑工程”系列活動。系列公益救助活動,有利于改善醫療服務、提高醫療服務能力,搭建起新型醫院救助平臺,成為促進醫患和諧、推動醫院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
二、完善建立機制推進志愿公益服務良性運行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組織機構
為規范志愿者公益救助管理工作,初步建立由志愿者辦公室、醫院慈善基金會、宣傳辦、和省內影響力的媒體及江蘇省兒童少年福利基金會等部門和社會公益組織的救助小組。同時,形成以心血管病中心為主體,上述部門配合,全社會全面參與的模式。定制了志愿者服務證書、心佑工程的標志、紅馬甲等配套物品,每年醫院從經費上、制度上給予支持,并將此志愿公益救助服務活動列入每年志愿者常態化的工作。
(二)擴充服務隊伍,優化參與的組織
志愿者是開展志愿服務的基本要素,社會公益組織和愛心人士的捐贈是開展救助活動重要經費來源,“志愿者公益救助——心佑工程”活動,從2014年首批啟動僅有一家網絡媒體參與,只有心血管病中心以及醫院志愿者辦公室和宣傳辦的工作人員組成。隨著活動逐步做大,影響力擴大,參與此活動的媒體也在迅速增加,江蘇省內有影響力的媒體都參與了救助活動的報道。人員結構也有本院行政后勤臨床的職工,到研究生、實習生、進修人員、民主黨派人士和離退休人員,再擴大到全社會人士和愛心團體單位,其中南京銀行城東支行的志愿者每年捐贈10萬元用于“心佑工程”公益活動,江蘇省少年兒童福利基金會專門成立“心佑工程”的眾籌賬戶。
(三)延伸志愿者服務,做好公益救助活動
長期以來,醫院始終把公益性放在首位,除了在認真做好援疆、援藏、援外和扶貧、對口扶持工作,并將志愿救助服務融入到先心病、白血病、困難家庭救助以及江蘇省的復明工程等慈善項目中。尤其在先心病的救助活動中,目前已經成功的開展了10批次共100多名蘇北貧困兒童的先心病救助;開展3期12名“心佑工程—新疆行”的救助;開展了 4期20名“心佑工程—青海行”的救助。自2014年以來,醫院志愿者救助活動每年連續開展“志愿者公益救助先心病兒童活動”,影響力已經由江蘇省擴展到全國,得到廣大愛心人士和愛心團體的踴躍參與和一致好評。
三、取得成效
醫院的志愿者就如何進一步拓展志愿服務項目,創新醫院人文管理、人性化服務和公益活動的新載體、新機制,已成為工作積極努力的方向。為此救助活動引入社會力量,進一步豐富服務內容[2]。我院志愿者開展的“心佑工程”系列活動涌現出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其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有:“南京一小飯店老板娘自費給服務員的女兒治療先心病”;“志愿者完成了貧困先心小孩的電腦夢想”;“誠信貴州青年張廣懷千里迢迢還救命錢”等等,得到中央電視臺1套、2套以及人民日報、人民網、環球時報、澎湃新聞、江蘇電視臺多個頻道、揚子晚報等媒體的宣傳報道。2016年被貴州團省委列為“愛心醫院”,并作為江蘇省內具有影響力的公益活動,得到了江蘇省兒童少年福利基金會、愛之翼公益組織、中國香港海豚基金會等愛心組織的參與,也得到了南京銀行,南京芳草園小學等本地單位和組織的參與,贏得了口碑,得到了認可。
四、思考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穩步推進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的要求,注重醫學人文關懷、加強醫院社工和志愿者隊伍專業化建設被提到重要高度。但是志愿者組織的公益活動也面臨著諸多問題,要緩解志愿者組織面臨的窘境,要從多方著力,重要的是推進長效有序地開展活動,引導它們理性地參與社會事務管理和公共治理[3]。
在信任度和醫療環境有待加強的今天,如何通過志愿公益救助活動,為社會提供一個開放的相互信任的醫患關系,志愿公益救助活動的發展需要和社會力量有效結合,通過志愿公益救助活動的換位思考,讓醫療行業外的人士更加深層次理解醫務工作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這也是志愿公益救助活動的初衷所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7-10-18].
[2]俞波.綜性醫院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的實踐與思考[J].中華現代醫院管理雜志,2008.
[3]胡愛敏.志愿公益活動的窘境和消解[J].中國社會組織,2011 (6):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