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正處于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為了做好國家安全的保障工作,應更加重視國防教育。國防教育是高校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組成部分,為保障國家主權、捍衛民族尊嚴做好基礎工作。為解決現階段我國高校國防教育中存在教育內容落后、高校對國防教育重視不夠等問題,高校應總結出國防教育策略,培養起高校學生的危機意識,建立高校國防教育專業領導團隊,強化國防教育思想理念。
關鍵詞:國防教育? 國家主權 高等院校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6-0190-02
國防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是我國國防預備役建設的重要內容。為了增強公民的國防意識和社會凝聚力,在和平時期也要重視國防知識的普及和教育工作,激發我國青年的愛國主義熱情,培養奮發向上的正義精神,培育廣大人民履行國防義務的責任精神,為國防體系的建設奠定社會基礎,提供堅實的社會力量,以建設起更加強大、現代化的國防體系。
一、目前我國高校國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社會對高校國防教育的整體重視度不夠
我國經歷了幾十年的和平建設時期,社會整體自然而然地認為,戰爭威脅已經不存在,人們被現代經濟的發展狀態麻痹,產生了“遠戰”甚至是“無戰”的認知。另外,正在迅猛發展的綜合國力和國防建設帶給人民群眾一種我國已不受戰爭威脅的安逸心理。在如此的認知狀態下,國防教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國防建設不能更進一步發展,高校中的青年更不會將專業學習與現代國防建設聯系在一起,激活愛國意識和尚武精神。
2.高校對國防教育的投入不足
高校教育始終堅持“啟迪民智、育人成才”的教育中心思想,卻忽視了有關民族的教育使命,傳承民族文化,捍衛民族尊嚴,增強我國國民的民族自信。我國高校教育的發展規劃中,國防教育地位低下,教育資源有限,教學時間分配過少。在高校發展建設實踐中,一切以學生升學和就業為主,國防教育得不到學校資源的合理分配,投入少,效率低。
3.國防教育內容落后
目前,我國高校國防教育的內容多是由官方出版的指導性教材,或是在各個高校的教育實踐中被引用的支撐性材料,具有相當大的局限性。限于20世紀60—70年代的冷戰式思維和與“三防”有關的范疇內,以過去的定義來描述未來戰爭,或是以名詞講述的形式進行戰術教學,有的教學內容甚至還處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軍事理論水平,這樣的高校國防教育內容水平落后,達不到國防教育目的。
4.高校國防教育形式古板
高校的國防教育形式以軍訓為首,既新生一入學,便進行集中的軍事訓練。軍訓能夠幫助學生加強紀律觀念、提高學生和集體的團結協作的精神,增強集體榮譽感。但是高校學生愛國情操的培養和軍事素養的培訓,是無法通過站軍姿、練正步等方式達到的。國防教育的相關課程多數僅是形式,教師的專業技能不達標,只能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單一的講述,或是播放專題紀錄片,古老的內容和毫無創新的形式,使學生無法對國防教育產生興趣,無法完成國防教育的任務。
二、高校國防教育的提升策略
1.培養學生的危機和苦難意識
目前,在和平時期,一些高校青年對國情認識不足,對軍隊認同感不足,國家和軍隊的自豪感、使命感不強;在安逸的生活中,國防意識為零,不了解中華民族在爭取民族獨立的路上經歷的挫折和苦難,對國家富強起來一路的曲折毫無情感。因此要對學生進行戰爭意識的培養,使學生明白“戰爭并不遙遠”,深入了解戰爭可能帶來的災難,增強高校學生的緊迫感,培養其憂患意識。
2.細化教育責任,建立高校國防教育專業領導團隊
高校要以黨委領導為責任主體,明確各級書記的責任,提升國防教育地位,將其排入各級黨委的日程中來,堅持黨委領導,確保高校國防教育工作順利展開,將領導機構規范化,可在校內成立軍事教研教室實施教學工作,指定部門對國防教育進行組織和管理,落實獎罰措施,將國防教育和考評體系關聯在一起,落實各級責任,建立起專業的領導團隊體系。
3.提升國防教育思想理念
學生的國防意識和愛國熱情,整體素質可以通過軍事技能訓練和軍事理論課的落實來增強,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我國高校國防教育的環境正在改變,面對全新的技術革命,學生個體也發生了改變,這就是新的歷史挑戰。面對新的歷史形勢,我們應在國防教育中做到與時俱進,進行創造性的改革創新,將優良傳統傳遞下去,創立新的教育模式,更新現代化的教育理念,提升國防教育思想理念,將國防教育和國家經濟、科技等思想結合在一起。
4.落實高校國防教育中的學科建設
以時代要求為著力點,明確國防教育學科的定位,明確高校學科目錄中國防教育的位置,在高校中展開學科建設試點工作,針對學科研究對象進行探索研(下轉第189頁)(上接第190頁)究,將基礎理論、應用理論和對策理論建立起來,完善理論體系,解決高校國防教育的落后問題。在師資培養方面,通過對地域和高校的區分,建立起軍事教研室體系,以重點高校為主要重點,普通高校作為輔助。對專業的軍事理論教育工作者開放晉升渠道,充分激發其教學熱情,定期到軍隊院校學習和進修,落實軍事理論教學工作者的培訓工作,提升其整體的能力素質。高校國防教育有三個特點:世界性、繼承性、創新性。高校應針對這幾點在教育中加強研究,貼合時代,關注焦點,將尚武精神和我國紅色文化相融合,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將國防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培養學生憂患意識,建立高校國防文化新形勢。
5.調動社會參與力量
高校國防教育的主要陣地在校園,除此以外,還應調動起社會各方面的力量融入進來,在與社會力量的協作中,發現自我客觀條件的不足和發展盲區。比如,組織社會展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對國防教育的興趣;與和軍事展覽有關的機構合作,在有社會力量參與的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內容的實訓,使其接觸到國防領域專業的事物,培養學生的軍事素養,讓學生在相關活動中進行實踐對抗活動或是競爭比賽;打開校門,邀請國防機構的工作人員走進校園,加強知識交流和互動,提高學生國防知識方面的學習能力,開拓視野,在啟發中創新,在探索中全面發展。
三、結語
在我國的快速建設發展時期,高校應落實推進國防教育,為國家構建國防的后備力量,借鑒其他軍事強國的國防思想和理念,通過豐富多樣的方式進行國防教育的宣傳工作,在互動中增進軍民情誼,將國防意識深化傳導給人們,為國家繁榮和民族發展,時刻準備貢獻資源,將高校國防教育落實到實際中來,推動高校教育的全面、穩步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月勝,楊素霞,黃婧.新媒體技術在高校國防教育中運用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21(3):85-89.
[2]康宇,黎展毅,林雨嵐.“互聯網+”時代高校國防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大學教育,2019(6):142-144.
[3]趙飛.普通高校國防教育保障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濟師,2019(5):138-139.
[4]徐東波.總體國家安全觀視野下高校國防教育課程實施的問題及對策:以某“211”高校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7,35(4):67-71.
[5]劉薈.整體性治理下高校國家安全教育問題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7.
[6]潘婧璇.普通高校國防教育存在的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6(2):32-40.
責任編輯:張正吉
[作者簡介]徐琳棟,延邊大學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國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