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礎。梳理與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是實施融合教育的前提,江蘇省奔牛高級中學“樹人課程”體系的建構以及形成的學習范式,促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落地生根。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人課程體系;融合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90-0046-02
【作者簡介】王奕飛,江蘇省奔牛高級中學(江蘇常州,213131)校長,高級教師。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和教育部制定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下文簡稱《綱要》)明確提出了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建設的任務,要求在國家課程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比重,結合教學環節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內容。同時指出一些學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重要性認識不足,教育內容的系統性、整體性還明顯不足,重知識講授、輕精神內涵闡釋的現象還比較普遍。為了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在校園落地生根,江蘇省奔牛高級中學以“樹人課程”體系建設為抓手開展了實踐探索。
一、梳理與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
學校依據《意見》精神,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點分為“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和“中華人文精神”三個方面。
核心思想理念。《意見》中明確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參考張豈之教授總結的“天人之學、道法自然、居安思危、自強不息、誠實守信、厚德載物、以民為本、仁者愛人、尊師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異、天下大同”12個方面的思想。
中華傳統美德。《意見》中強調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等。
中華人文精神。《意見》強調的“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
梳理與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需要整合、細化、深化,需要闡述時代價值。這些工作由學校語文學科部協同政治、歷史等學科部編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習文選》(下文簡稱《文選》)完成。《文選》分“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三個部分,以凝練的成語文化形式,梳理、整合源頭文獻,對難點做注解,然后解讀精華,作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助力師生成長的闡釋。
二、建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樹人課程體系
唯有重構學校課程深入開展融合教育,才能實現教育部《綱要》“三個全覆蓋(學科課程、教學環節、教育人群)”的要求,才能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校園、在課堂有效落實。
1.學科滲透。
與國家課程教學相融合,突出教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渠道。文科類科目,以增強理性認識為重點,引導學生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引用《文選》內容拓展、深入,提煉符合當今時代的思想觀點,并作出當代性的闡釋;數理類科目,在課堂導入、情景創設、問題探究等方面積極開展融合教育的探索,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探究動機、增添人文情趣;藝體類科目,則突出中華戲曲、書畫以及中華武術等的融入。
2.綜合實踐活動。
側重將融合教育轉化為學生感興趣的各類實踐活動。與入學教育、科技創新節、文化藝術節、體育健康節相結合開展單元主題活動;結合學校樹人廣場樹陣、教室連廊、校園景觀石成語所展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美德和人文精神,以研究性學習、創新大賽、動漫制作等形式,開展探究、體驗、制作等社團活動。在連接三棟教學樓的長廊,我們從中國古典詩文中精選40條成語,分“溫良恭儉讓,禮義仁智信”10個方面,解讀其文化內涵與現實意義,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3.校本課程。
學校的特色課程、通識專題是國家課程融合教育的補充。特色課程,主要依托江蘇省中華成語文化課程基地,開展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成語文化課程群建設;依托江蘇省生命健康實踐課程基地,開設中華傳統醫理文化課程,引領學生理解與領悟中醫文化。文化通識專題,主要根據《綱要》《意見》要求,側重選擇“中國節日、中華典籍、中國文物、中華藝術、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內容。
三、探索并形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學習范式
學校在融合教育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強調知行合一,形成“探源、辨義、明用”的學習范式。各學科部研制《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施方案》,匯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教育的教學設計和優秀課例》,探索并形成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落地生根”的具有本學科特色的學習范式,切實改變學校傳統文化教學中重知識、輕體驗、少運用的現象,促進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不斷領悟精髓,始終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與滋養。
通過“樹人課程”體系的建構與實施,學校深入推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教育的實踐探索,形成了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骨干教師隊伍。隨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逐步在校園落地生根,學生不斷厚積文化素養,對學業提升和可持續發展都起到了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