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如務



【摘要】 目的:觀察不同植入物內固定治療方案在上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中的應用價值。方法:于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上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患者中,隨機選取44例作為樣本,根據手術方法的不同分組,對照組行動力加壓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觀察組行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術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術中出血(354.2±20.5)ml、術后引流(90.5±5.8)ml、術時(126.9±13.4)min,Ⅰ、Ⅱ、Ⅲ、Ⅳ級骨痂分別為4.5%、9.1%、18.2%、68.2%,住院時間(5.8±1.1)d、骨折愈合時間(3.1±0.8)個月;對照組分別為(451.3±30.2)ml、(180.6±16.9)ml、(174.4±15.0)min,18.2%、22.7%、31.8%、27.3%,(9.5±2.0)d、(4.2±0.9)個月,觀察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以鎖定加壓鋼板作為植入物,行內固定術治療上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可有效減少出血及引流量,提高術中固定操作效率,促進骨痂形成,促進術后恢復。
【關鍵詞】 動力加壓鋼板 鎖定加壓鋼板 內固定術 上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
doi:10.14033/j.cnki.cfmr.2020.07.016??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4-6805(2020)07-00-03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Different Implant Internal Fixation in Nonunion after Upper Limb Trauma Fracture/FANG Ruwu.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0, 18(7): -40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different implant internal fixation schemes in nonunion after upper limb trauma fracture. Method: From September 2015 to September 2018, 44 patients with nonunion after traumatic fracture of upper limb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sampl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groups of operation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tion force compression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bleeding (354.2±20.5) ml, postoperative drainage (90.5±5.8) ml, operation time (126.9±13.4) min, grade Ⅰ, Ⅱ, Ⅲ and Ⅳ callus accounted for 4.5%, 9.1%, 18.2% and 68.2% respectively, hospitalization (5.8±1.1) d, fracture healing time (3.1±0.8) months, which were better than (451.3±30.2) ml, (180.6±16.9) ml,
(174.4±15.0) min, 18.2%, 22.7%, 31.8% and 27.3%, (9.5±2.0) d and (4.2±0.9) month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ternal fixation with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as impla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bleeding and drainage,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ixation,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callus, and promot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Key words] 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Nonunion after upper limb trauma fracture
First-authors address: Ningd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Ningde 352100, China
上肢創傷骨折為骨科常見的骨折類型,患者發生骨不連的風險高[1]。上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發病后,需行植骨內固定術治療,以促進骨折愈合,改善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2]。但有研究指出,根據植入物的不同,內固定術的臨床應用效果同樣不同[3]。為改善患者的預后,本文于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上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患者中,隨機選取44例作為樣本,回顧性觀察了不同植入物內固定治療疾病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上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患者中,隨機選取44例作為樣本,納入標準:(1)確診為上肢創傷骨折。(2)均伴有骨不連。(3)骨不連初次手術;(4)符合手術適應證且無禁忌證。排除標準:感染性骨不連。所有患者術前簽署知情同意書。根據手術方法的不同分組,觀察組(n=22):男∶女=12∶10,平均年齡(58.9±20.1)歲;骨不連情況:肥大9例,營養不良13例。對照組(n=22):男∶女=13∶9,年齡(59.9±21.4)歲;骨不連情況:肥大8例,營養不良1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動力加壓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觀察組行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具體如下。
1.2.1 動力加壓鋼板內固定術 (1)入室后,患者取仰臥位,臂叢神經阻滯麻醉。(2)消毒,鋪巾,按照原切口入路切開,保留原內固定物,暴露骨不連處。(3)去除病變部位周圍壞死組織,復通髓腔,給予沖洗及消毒,取髂骨松質骨植骨,植入動力加壓鋼板。(4)根據術中情況及術前計劃,選擇合適數量的螺釘固定。固定時,應避免超過骨折線。(5)術畢留置引流管引流。
1.2.2 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術 (1)術前,對患者的骨不連情況進行評估,根據骨折范圍,確定鎖定加壓鋼板長度。(2)患者取仰臥位,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消毒鋪巾。(3)原切口入路切開,保留原內固定物,暴露骨不連處。(4)去除病變部位周圍壞死組織,復通髓腔,給予沖洗及消毒,取髂骨松質骨植骨,植入鎖定加壓鋼板。(5)采用3~4枚螺釘固定骨折近端及遠端,螺釘數量可根據患者的病情而適當調整。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的手術情況、骨痂形成情況(包括Ⅰ、Ⅱ、Ⅲ、Ⅳ級,級別越高,骨骼愈合情況越好)[4]、術后恢復情況。骨痂形成分級標準:采用Fcrnadez-cstcvc標準分級,Ⅰ級:無骨痂;Ⅱ級:骨折端形成云霧狀骨痂;Ⅲ級:骨折端正位或側位形成骨痂;Ⅳ級:骨折端正側位均形成骨痂。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情況對比
觀察組術中出血(354.2±20.5)ml、術后引流(90.5±5.8)ml、
術時(126.9±13.4)min,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骨痂形成情況
觀察組Ⅰ、Ⅱ、Ⅲ、Ⅳ級骨痂分別占4.5%、9.1%、18.2%及68.2%,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術后恢復情況
觀察組住院(5.8±1.1)d、骨折愈合時間(3.1±0.8)個月,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上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的發生,與骨折斷端軟組織嵌入、營養不良等因素有關。此外,骨折后,如骨折端血液供應受阻或消失,同樣可誘發骨不連[4]。有學者指出,骨不連的發生,除與上述因素有關外,同樣與術后感染有關[5]。確診骨不連后,及早給予治療,是促進患者骨折部位愈合的關鍵。該疾病的治療方法,以行植骨內固定術治療為主。常用的上肢內固定術植入物,包括鎖定加壓鋼板、動力加壓鋼板兩種[6]。
動力加壓鋼板,為植入物中較為常用的一種。植入的過程中,創傷較大,患者術中出血量多,操作困難[7]。此外,術后,患者發生二次骨折的風險同樣較高,骨痂形成效果差,預后欠佳[6]。本文研究發現,采用動力加壓鋼板治療后,患者術中出血(451.3±30.2)ml、術后引流(180.6±16.9)ml、術時(174.4±15.0)min。上述研究結果表明,患者術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均較高,手術時間較長。部分上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患者為老年人,手術耐受度差。如手術時間過長,容易對術后恢復造成阻礙,影響預后。通過對骨痂形成情況的觀察發現,本組患者Ⅰ、Ⅱ、Ⅲ、Ⅳ級骨痂分別為18.2%、22.7%、31.8%、27.3%,提示骨痂形成情況有待改善。進一步觀察發現,本組患者住院時間(9.5±2.0)d、骨折愈合時間(4.2±0.9)個月,提示患者術后住院時間均有待縮短,且骨折愈合時間較長。
鎖定加壓鋼板,在動力加壓鋼板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與前者相比,后者更加符合生物學對內固定植入物的要求[9]。采用該植入物對上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提高應力分布的均勻性,且植入物可與骨面充分貼合,患者舒適度更高,術后康復訓練所受阻礙更小,骨折愈合速度更快,且并發癥更少[10]。此外,該類型的植入物同樣具有設計科學、規范的特點。植入物的底面,通常含有凹槽,可實現對患者骨膜下血運功能的保護,從而促進骨痂形成,保證血液供給充分,改善預后[11]。給予鎖定加壓鋼板植入,固定的牢固性同樣較強,且對操作精確度的要求低,患者發生并發癥的風險小,預后較好[12]。本文研究發現,采用鎖定加壓鋼板作為植入物給予內固定后,上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患者術中出血(354.2±20.5)ml、術后引流(90.5±5.8)ml、術時(126.9±13.4)min,與采用動力加壓鋼板植入治療相比,患者出血量及引流量更少,手術時間更短,優勢顯著。進一步觀察發現,本組患者術后Ⅰ、Ⅱ、Ⅲ、Ⅳ級骨痂分別占4.5%、9.1%、18.2%、68.2%,與常規采用動力加壓鋼板固定相比,骨痂形成情況更佳。通過對術后恢復情況的觀察發現,本組患者住院時間(5.8±1.1)d、骨折愈合時間(3.1±0.8)個月,與未給予鎖定加壓鋼板治療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以鎖定加壓鋼板作為植入物,行內固定術治療上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可有效減少出血及引流量,提高術中固定操作效率,促進骨痂形成,促進術后恢復。
參考文獻
[1]莊鶴.帶鎖髓內釘治療上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的臨床以及骨折愈合情況[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9,25(13):126-127.
[2]黃東博.有限接觸動力加壓鋼板與鎖定加壓鋼板植入治療上肢創傷骨折骨不連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19):146-148.
[3]邢犇.基于不同植入物內固定治療上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臨床比較探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9):75-76.
[4]趙志文.四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應用不同植入物內固定治療的臨床對比[J].臨床醫學,2019,19(6):948-950.
[5]于雷剛,吳希林,潘同謀.帶鎖髓內釘內固定術治療上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患者有效率及并發癥率分析[J].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2018,40(S1):240-241.
[6]郭浩.上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經不同植入物內固定治療的效果對比[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34):82-83.
[7]陳以圣.不同植入物內固定治療上肢創傷骨折后骨不連患者的臨床效果[J].醫療裝備,2018,31(21):143-144.
[8]樊濤,郭榮,鄭彭.體外沖擊波結合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兔骨不連的療效[J].實用醫學雜志,2019,1(18):2874-2877.
[9]李寶雙,薛佳木,趙志忠.彈性髓內釘內固定并植骨治療橈骨骨不連的臨床效果評價[J].當代醫學,2019,5(27):73-75.
[10]張偉,張卓,陳華.附加鋼板技術治療股骨干髓內釘術后骨不連的現狀和研究進展[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7,7(10):5.
[11]韋家志,王洪,郭萬興.交鎖髓內釘與鋼板螺釘固定治療四肢骨折后骨不連療效差異[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9,2(9):70-72.
[12]喻海籌.滑槽植骨聯合LCP固定治療股骨骨折術后骨不連的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9,9(24):80-81.
(收稿日期:2019-11-13) (本文編輯:郎序瑩)
①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寧德市醫院 福建 寧德 35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