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華 涂瑩亮
摘 ? ?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不僅是對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角色定位,而且是對當代中國青年為國奉獻、砥礪奮斗的殷切期望,要求新時代有志青年要有“使命擔當意識”。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研究生的培養規模不斷擴大,結構群體不斷發展變化,研究生思想政治狀況不斷呈現一些新的特點。在新時代背景下,要遵循研究生教育規律,強化新時代研究生思想引領,拓展研究生思政育人新路徑,拓寬研究生實踐育人路徑。
關鍵詞: 新時代 ? ?研究生 ? ?家國情懷 ? ?使命擔當
古人云,君子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千百年來,這已成為無數仁人志士們在家盡孝、為國盡忠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現,也將“家國情懷”的種子深深根植在無數中華兒女的內心。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不僅是對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角色定位,而且是對當代中國青年為國奉獻、砥礪奮斗的殷切期望,要求新時代有志青年要有“使命擔當意識”[1]。
一、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意識的時代內涵
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出來的理想追求,是對自己國家的一種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2]。家國情懷的內涵決定了具有時代性的特征。戰爭年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統一、安定、平息戰亂是國民愛國的體現與追求。和平年代,發展、復興、富強成了時代的主旋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做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論斷。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背景下,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家國情懷既包含愛父母親人的小家、愛孕育成長的故土,又包含愛校、愛集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以及濃厚的愛國使命感和責任感[3]。
家國情懷具有鮮明的時代特性,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應該擔負起時代責任,將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實現中國夢的偉大任務作為自己的責任,這是新時代的家國情懷的精神內涵。家國情懷還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更需要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推陳出新,賦予家國情懷新的內涵。既需要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傳承過程中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又需要在新時代背景下具有國際化視野,在全球化背景下考量新時代的家國情懷,鼓勵學生們走出國門,學會站在世界舞臺上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二、培育研究生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意識的價值
1.對研究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影響。
當今世界,多極化趨勢曲折發展,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創新人才已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在綜合國力競爭中越來越具有決定性意義。許多國家都把培養科研人才強化科技創新作為國家戰略。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最高層次,是推進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戰線,是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平臺,是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支撐。
研究生教育有別于本科生教育,研究生的基本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已形成,但是研究生更多的是關注自身專業知識的學習,對自身期望值比較高,不關心國家大事,比較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遠大的理想,有時急功近利,缺乏使命感和擔當意識。研究生都是國家未來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中堅力量,他們是國家人才儲備庫中的核心要素。研究生教育作為高層次人才系統培養的最后一道屏障,學歷教育的最后階段對于研究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最后定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研究生的培養規模不斷擴大,結構群體不斷發展變化,研究生思想政治狀況不斷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大部分研究生能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刻苦鉆研,做到熱愛黨,熱愛祖國,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新時代的研究生比以往更能理解“四個自信”,民族自豪感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做了很好的鋪墊。但是面對國際形勢的風云變化,以及各類信息,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更多問題。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意識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如果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比作高樓大廈,家國情懷好比大廈的地基,使命擔當則是大廈的承重墻。只有地基足夠牢固,承重墻足夠穩重堅實,整個大廈才能穩固。因此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意識的培養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核心要素[4]。
3.對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長遠意義。
研究生教育是基于本科教育基礎之上的更深層次的理論與技術研究,不僅僅是個人學歷的深造,這一群體是掌握著最先進科學技術的有用人才,是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強有力的后備軍。因此,在全國人民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當下,著力于培養當代研究生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意識對于我國國家繁榮、民族富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培育研究生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意識的現狀及難點
1.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難度更大,有效途徑缺失。
相對本科生而言,研究生思想普遍比較成熟,但是在新時代背景下研究生接觸社會更加廣泛,思想狀況更加復雜。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度更大,同樣需要遵循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規律。需要圍繞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和結合研究生的思想特點,以及專業學科的特點,不斷創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增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勢在必行。在過去一段時間往往更加重視本專科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在本專科學生身上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僵化,需要做到潤物細無聲,很多時候對于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意識的培養需要長期堅持,更需要巧妙設計,利用有限的機會潛移默化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5]。
2.一些研究生對愛國情懷理解不夠深刻。
愛國情懷是愛國主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愛國主義更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在一些學校,研究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相對薄弱,更多時候將愛國主義教育停留在理論層面,致使一些研究生對愛國情懷理解不夠深刻,缺乏實踐結合。研究生經過本科階段的學習,已經經歷多年的愛國主義教育的學習,也都經歷多種方式方法的學習。研究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形式不夠新穎,難以激起研究生的興奮點,容易導致對家國情懷理解不夠深刻。家國情懷的培養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本科階段學習不能代替研究生階段家國情懷的培養,在研究生學習階段也不能間斷,需要適應研究生的教育發展規律,幫助研究生更深層次地理解家國情懷。
3.研究生教育方式單一,一些人的使命擔當意識不強。
研究生相對于本科生群體而言,年齡更長,思想相對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已逐漸成形,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塑造的難度更大,教育效果不顯著。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品格教育和專業學科知識學習發展不平衡,研究生教育更加重視專業學科知識的學習,相對弱化研究生的品格教育,相對學科訓練,品格教育時間有限,渠道單一。
研究生在經過本科的職業生涯學習和選擇之后,更加明確將來的職業發展方向,目標更加清晰,因此付出的時間和努力更多,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容易急功近利和以自我為中心,在研究生教育過程中使命擔當意識的培養被弱化。
4.一些研究生學習家國情懷內容的主動意識不夠強。
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往往把科研知識的積累作為第一任務,在導師的科研要求下,不得不把自己的時間主動用來學習科研相關知識。在學習傳統的家國情懷內容及其他的傳統文化知識的過程中,一般呈現被動狀態,不愿意花時間主動學習相關的內容。而且在研究生階段課堂教授的方式逐漸減少,更多的是強調實驗室科研教學,很少有研究生課程專門針對傳統文化知識和家國情懷知識的必修課程或者選修課程,研究生選擇選修課程往往圍繞自己的科研學習展開,比如研究生一般會選擇有利于自己科研學習的文獻資料查詢及使用、第二外語等相關的較為實用的選修課知識,很少有研究生愿意學習家國情懷等傳統的文化知識。而且在市場經濟背景下,高校如果相關課程每學期每門課選修人數過少,就會停止開設,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學校開設家國情懷等相關課程不斷減少。
5.一些學校針對家國情懷教育的形式不夠新穎。
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形式區別于本專科教育,傳統課堂知識的傳授往往不具有吸引力,在全球背景下學生的文化價值更加多元化,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廣泛,研究生的自主意識更加強,往往更加關注和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內容。研究生一般會第一時間屏蔽自己在本科生階段已經參與過或者主動嘗試過的學習形式,如果沒有足夠新穎的形式,無法吸引研究生的主動關注。目前高校更多的是針對本專科生學習進行課程設計,而且研究生課程往往是在本專科課程設計的基礎上的延伸,研究生的家國情懷課程教育內容沒有完善的教育體系,家國情懷的教育內容一般和傳統的思想政治課程相融合,較少單獨設立培養體系,因此研究生學習缺乏家國情懷的文化環境。
四、新時代研究生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意識培育路徑
1.強化新時代研究生思想引領。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當今中國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為研究生教育指明了方向,我們需要遵循研究生培養的規律。在新時代背景下,要研究新時代的研究生的成長教育規律,熟悉研究生思想行為特點,不斷強化思想引領。
研究生的思想教育要堅持與研究生的培養環節相結合,緊緊圍繞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與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各個環節有機結合,才能找準思政工作的著力點,才能增強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通過研究生培養、畢業、就業等具體的實施環節,針對不同環節的不同特點,熟悉在不同環節研究生可能出現的思想狀況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做好細致入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使命擔當意識,引導研究生積極投入新時代的國家建設中,樹立遠大奮斗目標,成為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拓展研究生思政育人新路徑。
研究生教育需要積極探索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形式多樣,全員、全程、全方位,形成系統性育人方案,落地落實。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中需要加強和導師聯系,探索導師制體系下的輔導員工作有效模式。研究生導師對于研究生的學業完成負有全面責任,對于研究生在研究生學習期間的思想進步,專業培養、身心健康、素質提升及今后人生道路的選擇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研究生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離不開導師的教書育人。在研究生教育階段,輔導員需要和導師密切配合,通過和導師的有效溝通,及時關注研究生的思想狀況,和導師共同努力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拓寬研究生實踐育人新模式。
通過本科專業的學習,研究生階段經歷了愛國主義和使命擔當意識的基礎知識的普及,在研究生階段愛國情懷和使命擔當意識的培養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創新育人新模式。鼓勵研究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訓練,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國家的發展大勢,提前一步投身到國家的創新創業工作中,通過具體的實踐環節,體會國家的發展壯大,在實踐中加深對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意識的理解。
4.創新家國情懷教育模式,強化研究生主動學習意識。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家國情懷教育的主陣地,在研究生教育階段不能缺失家國情懷教育的課堂教學,要在研究生課程設計過程中將家國情懷課程與傳統的思想政治課程有機融合,注重積累研究生感興趣的課程設計,主動創新教育形式,讓學生在多樣性的課程選擇中找到適合的教育模式。豐富活動載體,讓研究生主動學習家國情懷教育內容時選擇面更寬,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不斷強化研究生的主動學習意識。
5.營造全方位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意識教育文化氛圍。
家國情懷的教育教學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家庭和社會同樣承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依然是一個不斷完善人格,各類文化素養不斷積累的過程。要匯集各方面的優質家國情懷相關的教育資源,將更多的家國情懷優質的教育資源應用到研究生的課堂學習中,注重第一課堂的家國情懷教育的課程設計,讓家國情懷教育更有實效性。學校需要完善必修課、公共課和選修課的課程設計,同時完善“形勢政策”課程設計,在現有的基礎上讓研究生階段的家國教育內容能有梯度有高度地得到完善和延伸。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同樣不能缺失家庭教育,同樣需要重視家庭教育在家國情懷教育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讓研究生在感受家庭幸福的同時,體會到與國家的休戚與共,在擔當家庭責任過程中,培養出國家的責任擔當意識。
在新時代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新的載體,輔導員更需要走近研究生,了解他們喜歡的形式,熟悉新時代研究生的話語體系。網絡媒體日新月異,在新媒體技術不斷發展完善過程中,著力完善新媒體技術作為重要載體,在實踐中培養研究生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意識。
參考文獻:
[1]張再興.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楊清虎.“家國情懷”的內涵與現代價值[J].兵團黨校學報,2016(3):60-66.
[3]鐘秋華.厚植大學生家國情懷的實現理路探析[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2):127-130.
[4]劉麗.大學生家國情懷教育的路徑探析[J].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7(3):46-51.
[5]張凱,趙玉梅,代秀峰,楊曰健.理工科院校學生家國情懷培養路徑研究[J].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18(28):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