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老師應該怎樣培養小學生的傾聽意識,從而使學生的傾聽能力得到提升,一直是每個老師都非常重視的。無論是從課堂聽講,還是課堂上的小組討論學習,抑或是課后的交流探討,專心傾聽能力都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個人素養,它可以使學生擁有堅定的自控能力,減少注意力分散,使學生能夠圍繞目標,更加認真、專注地進行學習,所以,養成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良好傾聽意識,是教師教學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 培養;小組合作學習;傾聽
隨著“先學后教 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課堂教學日趨呈現為“學生自主學習——組內群學交流——組際交流探討——練習反饋、小結反思”等基本模式,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互相促進;老師及時調控,精準施教,于疑難處點撥,議方法時提升,做學生學習路上的最佳領路人。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當下重要的教育教學方式,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被廣泛使用。但是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有限等諸多因素,小組合作學習時的傾聽習慣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本文針對培養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傾聽意識策略進行以下相關的探討。
一、 教給具體的傾聽要求,明確傾聽要素
(一)專心
老師應教導學生在課堂上專心聽老師講課,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其他學生也應該認真聆聽,保持一種專心、安靜的態度,不要東張西望,更不能同其他同學交頭接耳,認真思考老師或同學所講的內容。例如,老師在進行統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敕勒歌》的講解時,當提問一名同學時,應該提醒其他學生考慮自己的想法和這名同學的想法有何不同,這位同學講述的重點是什么,回答的是否完整,是否需要補充,如果是自己該如何回答問題。同時,當別人在陳述時,你應該關注他的狀態和表情等傳達出來的重要信息。只有專注傾聽別人的觀點,才能更加準確地評價別人,進而表達出自己不同的觀點和見解,讓自己與小組內其他同學有更好的交流。
(二)耐心
耐心傾聽是平衡小組交流的最佳方式,小組學習的方式是提升學習效率的方法,但是小組中不僅僅是一個人的舞臺,大家要學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別人在發言時,一定不要輕易打斷,避免干擾其思路,這是最基本的尊重。如果自己有什么必須陳述的觀點,要等別人講完再進行說明。老師應該要求學生當別人講解完畢時自己能夠做出客觀的評價,并時常引導學生邊聽邊想,這樣既不會打斷別人的思路,同時也使學生能夠認真思索別人的發言。例如,當老師進行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動物王國開大會》的講解時,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每個小組討論出自己扮演的角色,讓學生以對話和表演的方式將課文展現出來。在組內角色扮演活動中,當同學在表演時,其他學生要保持安靜,思考:他的表演符合課文情境嗎?接下來我得用怎么樣的神態、語氣或動作?彼此做到互相尊重,耐心傾聽。這樣小組學習才能有序進行。
(三)虛心
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是契合新課改的教育要求,也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法,學生通過相互交流的學習方式,取長補短,一起合作將知識的難點攻破,這樣才能更好地學到新知識。老師應該做到盡量公平,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學會尊重自己小組內的同學。他們在一起學習的機會多、時間久,很容易發生爭執,這時一定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別人在講述觀點時,自己一定要虛心傾聽,因為別人知道的知識你未必知道,就算知道也要認真傾聽,聽別人講一遍也能夠幫助自己把知識再鞏固一遍,對自己有一定助益。
二、 創設有效的傾聽情境,訓練傾聽能力
(一)寓訓練于游戲活動情境
對低年級孩子而言,最有效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就是游戲活動。游戲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調動孩子積極參與。例如,《推薦一部動畫片》一課教學,孩子們看過的動畫片自然數不勝數,一個個都興奮不已,滔滔不絕,哪里還顧得上傾聽。這時老師可用豐富多樣的動畫競猜游戲來訓練學生的傾聽能力:聽主題曲猜動畫名字,看圖片猜動畫影片,看文字介紹猜動畫人物,讀經典臺詞猜動畫影片名,還有看動畫人物的道具,如金箍棒、魔法棒等猜來自哪部動畫影片等。如此活潑有趣的競猜游戲一下子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每個學生神情專注,生怕漏了哪個關鍵詞或關鍵圖片。只有訓練學生耐心專注傾聽,后續的實際交際情境中的學習和表達才會更加順暢。
(二)寓訓練于生活化情境
低年級部編教材“口語交際”里提供了大量的情境,都是訓練學生傾聽能力的好素材。這些素材很多源自孩子們的生活,老師應該充分利用教學素材,設計出新穎、有趣、豐富多樣的生活化情境。例如,《打電話》一課,老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例圖,可以通過聽錄音的形式創設李中給張陽打電話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明確打電話交際時要注意的幾個要點:有禮貌、自我介紹、講清楚。老師還可以創設生活化的交際情境,以李中同學的活動(邀同學打球、打球受傷向老師請假、給出差在外的爸爸打電話等情境)貫穿始終,把教材中的范例和課后練習題有機串聯起來,通過小組合作分角色表演的形式進行互動,使得交際情境自然真實,循序漸進,學生的傾聽能力能得到有效的訓練。
三、 依托常態的課堂教學,促進傾聽習慣的養成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老師要依托常態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良好傾聽習慣的養成。
(一)及時評價促傾聽
老師的及時評價是良好傾聽習慣養成的催化劑。低年級學生表現欲強,請同學起來回答問題時,往往會很興奮地叫:“老師,我來!”我們只要評價引導:“老師想請安靜舉手、認真傾聽的同學回答。”這時候,孩子們一定會趕緊調整自己的坐姿認真傾聽。小組合作學習里也是這樣的,老師要訓練小組長適時的評價小組成員。低年級的孩子很期待被老師提問,但是全班四五十個學生,我們不可能在一節課上一一提問到,而有些孩子在舉手后,如果沒有被老師請到,就會非常氣餒,甚至影響后續的學習情緒。作為老師還是繼續巧用評價的方法激勵引導:“這個小組的同學一直很積極在討論交流。雖然剛才老師提問沒有提問到他們小組,但他們小組同學仍然聽得很認真,一直坐得很端正,等一下老師就會請他們小組的代表來回答。”這樣通過評價并延遲提問的策略,可以較好地安撫學生沒有被提問到而消極氣餒的情緒,轉而繼續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一個優秀的老師一定是一個善于評價的高手,評價時語言要適度夸張,有時還可以只是表情或者動作。老師和組長及時的評價和激勵可以有效調控課堂,訓練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二)提問互動促傾聽
老師在進行語文教學中,無論是講解生字還是課文,抑或是古詩,都需時常提問學生。及時的提問能夠激活課堂氛圍,使學生們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學習的過程。另一方面,還可以檢驗學生當前階段是否認真聽講,訓練學生的傾聽能力。例如,教學《狐假虎威》一課伊始,不少學生就說:“老師,這個故事我幼兒園就聽過了。”“我也早聽過了。”……一時間,教室里一片嘩然。我用手勢做了安靜的指令后,指著黑板上的課題,進行相應提問:“誰來說說課題中的假是什么意思?”頓時,教室里鴉雀無聲。接著我請學生認真默讀課文,從文中找出能解釋課題的句子。低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相對較弱,有相當部分孩子沒法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一下子找出答案。于是我進行了有感情地示范朗讀,引導學生一邊傾聽,一邊思考。讀到課尾揭示課題意思的句子時,我有意識地停頓片刻,意味深長地繼續朗讀。老師范讀完后組織學生在小組交流討論,認真傾聽的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原來“狐假虎威”的意思就是狡猾的狐貍是借著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啊!有了句子情境的幫助,“假”的意思便迎刃而解了。課堂上適時地提問,并引導小組互動,可以促使學生擁有更多展示機會的同時學會認真傾聽,激發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作為老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傾聽狀態,及時評價激勵或提問,提醒學生認真傾聽,進而學會在常態的學習情境中保持專注的傾聽習慣,提高自身的傾聽能力。
四、 巧借特定的小組互動,促進傾聽能力的提升
(一)適時的分組與交流
老師組織班級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應安排學生在自己的小組之內兩兩一組進行討論,兩名同學分別闡述自己的學習觀點,討論完畢后將兩名同學的觀點給組內其他同學再一次進行交流,最后由大家選舉或由組長決定將更好的觀點展示給全班同學。例如,老師在進行統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坐井觀天》的講解時,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要求每個小組選出一位學生代表用自己的語言陳述整個故事的經過。組內的學生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地講述,在別人陳述時,首先你必須認真傾聽,在此前提下找出他的不足之處,無形之中加強了自己的傾聽能力。
(二)有效的競爭與合作
小組學習也需要競爭來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一個小組內最重要的就是協作完成老師布置的所有學習任務,但是,處在同一小組,學生應該養成互相競爭的習慣,誰提供的計劃或想法更加的科學、完整,那么就會優先采取誰的方案,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刺激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聽完故事后,老師讓學生在進行簡單的復述等,這樣能夠檢驗學生是否在認真聽。另外,老師讓組長選舉出組內復述最好的同學進行回答,這就在無形之中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產生了競爭,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 結束語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能夠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知識、方法,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通過提出“三心”,使學生明確傾聽要素;利用口語交際課創設有效的傾聽情境,訓練學生的傾聽能力;依托常態的課堂教學,促進傾聽習慣的養成;巧借特定的小組互動,促進學生傾聽能力的提升。當然,良好傾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學生堅持不懈的刻苦鍛煉,需要老師耐心細致的巧妙引導。教學路上,不忘初心,相信必有收獲。
參考文獻:
[1]黃桂媛.小組合作中培養學生傾聽習慣的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8):183.
[2]吳玉亞,周建平.傾聽:課堂學習的靈魂[J].小學教學研究,2018(23):61-63.
作者簡介:
伍祝金,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