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過程之中深度學習備受關注,為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促進教學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許多老師以學生的核心素養為著眼點和立足點,針對學科教學的現實條件積極落實深度學習教學理念,在理解和尊重學生的過程之中保障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綜合提升。但是結合相關實踐調查不難發現,長期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一部分老師直接以簡單理論知識的灌輸為主,無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實質的課堂教學效率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整個課堂內容非常的枯燥和乏味,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一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之中呈現地尤為明顯,極少有老師能夠意識到深度學習的重要價值,因此所采取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與前期的教學要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對此,本文站在宏觀的角度,以小學數學為分析對象,了解核心思想發展之下該學科深度學習的相關策略及要求,以及為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實現學生的良性成長和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深度學習
一、 引言
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落實,課程改革越來越深入,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之下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成為該學科老師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時,老師需要關注學生的重要地位,結合數學課程標準的現實條件,以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和發展為依據,關注數學人才培養的時代價值以及作用。學術界和理論界在對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進行分析和研究時明確提出,老師需要以自身教育理念為依據,關注數學教學改革的核心條件,在不斷在實踐和動手的過程之中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不可否認,深度學習以及核心素養的培養符合素質教育的實質要求,能夠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價值,實現學生學習能力及學習水平的綜合提升。對于小學數學老師來說,除了需要注重學生數學的理論知識的學習之外,還需要關注課堂學習氛圍,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學時間以及教學資源營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課堂學習氛圍,采取啟發性以及鼓勵性的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夠體現深度學習教學策略的指導作用,保障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利用。
二、 注重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與其他學科存在一定的差異,小學數學的學習難度偏高,不同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非常復雜,老師除了需要注重不同學科板塊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之外,還需要堅持學生的中心地位,明確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有一部分小學生的社會生活實踐經驗不足,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之中產生了畏難情緒,對這一學科的理解和認知非常淺顯,因此如果老師沒有對其進行恰當可行的引導,就會導致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欲望以及動力。為了盡量避免學生消極應付,老師需要關注教學情境的創設,通過這種形式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激活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能夠產生更多的好奇心,從而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之中主動投入不同的研究實踐活動。數學老師只需要結合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以提問的形式選擇對學生會有一定吸引力的問題,在啟發學生、引導學生的過程之中讓學生能夠自主體驗不同的學習環節,從而產生更多的學習興趣。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教學情境的設置所涉及的內容和形式比較復雜,老師需要盡量避免直接照本宣科,結合前期教學大綱之中的核心要求提煉出教學的重難點,將學生的情境感知和自主學習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從內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從而主動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真正地實現深度學習。比如在學習百分數的應用題時,有一部分老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先讓學生了解百分數的具體意義,通過簡單知識的講解來讓學生對這一知識有一個簡單客觀的認知。老師可以提出相應的問題,如果足球的個數是籃球個數的130%,那么你可以想到什么問題?有一部分學生在開始學習的過程中感覺無從下手,這種提問式的形式都能夠對學生進行簡單的引導,確保學生不出現方向上的失誤,有一部分學生會說,足球的個數比籃球的個數多30%。由此可以看出,以問題為切入點的教學模式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產生深度學習的欲望,在回答老師問題的過程之中重新梳理個人的思路,從而對數學知識有一個深刻的理解。老師只需要在完成前期的階段基礎教學環節之后適當拔高教學難度,鼓勵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進行深入淺出的思考,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水平。
三、 注重知識形成,提供深度學習機會
在對數學課程標準進行分析和研究時可以發現,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和形式產生了極大的變化,老師需要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引導學生自主完成知識的學習環節,鼓勵學生了解不同的知識形成過程,在自主實踐和學習的過程之中認識知識、理解知識、發現知識,掌握數學學習的核心技巧。另外,學術界、和理論界也曾明確提出,數學知識的學習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老師需要積極創設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幫助學生進行再創造,盡量避免簡單知識的灌輸。數學的邏輯性和應用性比較明顯,因此在學習不同知識板塊時,老師需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發現,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實現自我體驗,構建完善的邏輯知識網絡框架以及體系。比如在學習圓柱體的表面積時,老師需要注重不同教學環節之間的相關性。首先引導復習五年級下冊之中所學習的長方體,正方體以及圓柱體的特征以及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式,然后讓學生進行簡單的發散。其次,老師可以以小組合作為依據,讓學生進行內部探討,先在課前布置好圓柱體模型的表面積計算預習任務,讓學生結合個人已學的長方體以及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來進行有效的延伸。最后,老師可以提供給學生相應的積木,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繼續延伸訓練和拓展,鼓勵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以及圓柱體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公式進行有效的分析。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實踐形式能夠實現學生的深度學習,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以及主動探究的過程之中實現新知識與舊知識的有效互換。老師只需要給予學生自主動手的機會,讓學生經歷整個知識形成的過程,從而充分完善個人的邏輯思維框架,建立屬于自己的數學思維模式,了解數學知識的核心內涵以及道理,真正意識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和價值,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
四、 注重比較方法滲透,培養學生深度學習能力
不同數學知識板塊之間既存在一定的聯系也存在一定的區別,為了盡量避免學生出現知識混淆,老師必須要注重比較方法的有效踐行。現有的小學數學教材盡管在難度上有了一定的降低,但是仍然對學生存在許多的挑戰,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之中出現了諸多的問題。為了突破這些不足,小學數學老師需要著眼于核心素養培養的現實條件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以及深度,關注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的培養,其中比較方法對老師和學生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老師需要明確新時代改革背景之下數學教學的新內容、新要求和新標準,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以及自主學習和實踐的實質條件,通過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的革新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能夠意識到數學學習的價值和作用,從而實現自我教育,其中對比練習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備受好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老師需要明確對比練習的實踐策略以及具體要求,比如有一部分老師以對比實驗的形式為依據,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第一個小組以男女性別的劃分為標準,第二個小組則分析在某一次數學考試之中學生的綜合學習成績,通過這種形式來讓學生對個人的學習能力有一個客觀的認知。這種實踐教學策略和手段能夠讓學生在自主領悟的過程之中對所學習的理論知識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從而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另外,還有的老師針對學生的學習條件創造性地開展不同的對比練習活動,設置對比問題:在小學三年級中學校新加入的50名學生,其中男生與女生的數量之比是2∶3,那么三年級總共有多少名男生呢?另一所學校三年級新加入了50名男生,其中男生與女生的數量之比是3∶2,那么這一年級有多少名女生呢?
這種對比練習的形式既能夠讓學生有一個宏觀的認知,還可以培養學生主動分析和自主實踐的行為習慣,讓學生對兩道題目進行綜合對比,在小組討論和分工的過程之中找到兩者的異同點,對題目之中所蘊含的知識本質有一個客觀的認知,提高個人的思維深度,真正地形成一個深刻的理解。老師只需要站在宏觀的角度,堅持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明確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方向,在引導和鼓勵學生的過程之中實現學生學習能力和水平的綜合提升。這種以核心素養為出發點的深度學習策略對構建高效課堂、促進教學資源的靈活利用和配置意義重大,數學老師需要注重細節要素的解讀,關注不同教學環節之間的相互聯系,堅持學生的中心地位,實現學生學習能力及學習水平的綜合提升。
五、 結語
在推動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過程之中,老師需要以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出發點,關注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給予學生力所能及的幫助,通過創造性教學策略的有效利用來突破傳統應試教育的不足和桎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學有所獲、學有所成。
參考文獻:
[1]柳啟林.核心素養發展下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1):125.
[2]馬啟嫻.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深度學習:以小學數學學習為例[J].新課程,2019(3).
[3]王靈勇,潘紅娟.促進概念的深度學習,指向數學的核心素養:以特級教師吳正憲“比的意義”教學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18,No.436(22):44-46.
[4]劉敏.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8.
作者簡介:蔡玉貞,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巷口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