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琴
摘 要: 當今社會高科技發展迅速,它不僅象征著我國技術人員智慧的結晶,還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多媒體教學,已全面地走入我國教育行業,就拿數學學科來說,它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思維,為學生帶來了不一樣的課堂體驗、鮮活有趣的圖片資料,更是為枯燥的學習生活帶來新的樂趣,對此,本文將就高中數學多媒體教學研究與思考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 高中數學;多媒體學習;興趣思維;課堂教學
現代信息技術在很多方面都有著很大的應用,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使得課堂效率逐漸提高,為培養創新性人才的目標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教師要做好多媒體與講授結合的重要工作,充分考慮學生的注意力和課堂接受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在高中,數學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是既艱澀難懂又枯燥乏味的一門學科,但是隨著多媒體教學走進教學的視野,高中數學應用了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傳統授課方式的同時,也為學生和老師帶來了多種好處。
一、 高中數學的學科特點
高中數學作為高中學習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對于學生認識數學與人類社會、數學與自然科學等方面的聯系,以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基本運算能力等方面都有一些要求。此外,高中數學很大的特點是具有邏輯性,因此對于學生的邏輯推斷能力以及空間邏輯思維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結合高中數學的特點,采用獨特的教學方法,從而達到培養全能人才的要求。
二、 高中數學課堂運用多媒體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國一直主抓青少年的教育問題,培養青少年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所有教育行業一直追求的目標和方針。但是這一直是教育業的一個難題,多媒體的出現解決了這一難題,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往往只有一面黑板、三尺講堂還有數學老師的常年諄諄教誨。老師早已受夠了繁重的教學壓力的轟炸,學生也早已厭煩了日復一日的枯燥學習,嚴重的缺少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愛,新媒體教學的出現恰好解決了這些問題。新興的數學教學多媒體,可以代替老師的傳統口述講課,對于重復的教學部分以及不太重要的教學部分,多媒體教學完全可以勝任,這極大地減輕了老師的教學壓力。同時,多媒體教學融入了聲音、動畫、圖片以及幻燈片等元素為一體,授課氣氛活躍、熱鬧有趣,學生們從面對老師、黑板和生硬毫無生氣的板書上課,變成了面對有生機和有樂趣的多媒體學習數學,多媒體把生硬的公式變成易懂的解題鑰匙,提高了課堂的活躍度,豐富了學生的課堂學習生活,使學生重新找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老師就此也能更容易地開展教學工作,教學效果也更加的明顯。例如高中數學中的函數學習,函數對于整個高中數學學習來說都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函數學習涵蓋的知識點豐富、變化多樣、函數圖像多樣、函數模型與應用統一這些都是老師授課時的難點與學生難以接受消化理解的要點,但是多媒體數學教學卻可以通過聲音、圖像教學方式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這些學習要點,對于畫圖問題多媒體教學可以完全代替老師來進行,通過圖形展示,代替傳統的語言授課,更加地吸引力了學生,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多媒體教學可以提升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的創新思維
我國教育一直是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習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理解能力,開發和鍛煉自身的創新能力。所以,當今的數學課堂上,不再需要老師一人獨自一直講,學生一動不動一直認真聽講的這種教學模式,而是一種更自由、更輕松的課堂學習氛圍,使用多媒體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促進老師和學生的交流溝通,在交流中學生能激發自身的創新思維,同時個人能力也會得到很好的提升。多媒體教學的特點為其資源種類繁多,教學內容不同,呈現出內容也不相同,同時還能夠規劃教學最終目標和完成進度,同時多媒體也是一個大型的資料庫,在老師和同學交流學習過程中,多媒體能夠為學生提供各種所需的學習資料,這也免去了上網搜索和篩選的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能更好地反映出學生的思考過程,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靈感,從而促使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對于高中數學來說,有很多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借助于多媒體的幫助抽象的知識點能更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能更方便學生理解領悟,激發創新能力,讓學生獨立思考,面對問題能提出問題,面對問題有思考,讓學生充分的在創新中學習新的知識,理解和鞏固舊的知識。數學學科是一個最缺乏學生創新思維的學科,創新思維得到鍛煉對于學習數學這個學科來說也會更加容易學得好,在創新中進步成長,無論對于學生走向社會還是工作來說都是一份寶貴的體驗經歷。
(三)多媒體教學有助于學生加強學習記憶
對于大多數的高中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另一難點在于繁多復雜的數學計算公式,一切數學問題的解決都要基于基礎的數學公式,所以對于學生來說記憶數學公式顯得格外的重要,這將會是今后解題的關鍵,如果考試過程中忘記數學公式,即使知道所有的解題思路也是于事無補。大多數的學生靠死記硬背來記憶數學計算公式,這未免已經走向了一個學習的誤區,對于學習來說,是一個理解、消化、鞏固、練習、復習回憶的過程,最終學懂會活學活用都不是單單僅僅靠著其中的一個部分就能成功的,所以死記硬背這種學習方法是極其不可取的一種學習方法。在我們學習數學時,如果沒有理解這個數學公式真正的含義,是不可能運用到數學問題中去解決問題的,更不用說去練習同類的數學問題了。然而在數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學能很好地強化學生的記憶,并達到一個很好的效果,這是由于多媒體應用教學能夠把數學知識中許多復雜抽象的知識,轉變為利于學生理解的形象化知識,而且由于多媒體教學的輕松和有趣,也為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減輕了因為記憶理解而產生的焦慮心理,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進而幫助了學生強化了學習記憶,產生一個良好的學習效果,學生記憶的好,做題沒有困難,就會產生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從而能很快地提高學習成績。
(四)利用多媒體教學豐富學生的空間想象
高中數學涉及很多數形結合的知識,這都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同時,在教授這些內容的過程中,教師也要通過教學內容,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使學生這一方面的核心素養得到進一步發展。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發現很多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比較欠缺,在理解高中數學的具體內容時比較困難,為數學教學帶來了難度。而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可以很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可以把相關的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以圖片、文字、聲音、視頻等方式進行創新組合,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幫助學生理解和想象具體知識。在這種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得到了提高,學習的難度也在降低,如果經常使用這種方式,學生就會逐漸消除對數學的畏懼心理,開始積極地自主學習數學知識。
三、 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數學課堂中運用的策略方法
(一)課前做好必要準備
為了防止教師將課堂教學任務很大程度上轉移到多媒體教學,而忽略課堂講述的重要性這一問題的發生,教師在課堂進行前應當做好必要的備課準備工作。首先,教師要從觀念上認識到多媒體教學只是課堂的輔助工具,教師仍要做好知識講授過程,讓學生在聽課過程中進一步的理解和接受相關的知識點,教師不能只作為幻燈片的播放者和朗讀者。其次,教師要充分考慮好如何進行幻燈片放映以及幻燈片放映的時間選擇,防止以偏概全的情況發生。最后,教師在進行備課過程中還要選擇合適的多媒體資源,對于網絡上大量的媒體資源進行篩選,從而在課堂上進行放映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做好相應的課件制作工作
一個好的課件能夠直接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作為教師應當充分重視相應的課件制作工作,一個好的課件應當注明課堂進行的重難點以及課堂講授知識的主干內容和相應的習題練習板塊。在做好這些重要知識的制作后,教師還應當考慮到學生在課堂進行過程中的注意力專注情況,因此還要對課件進行聲音、動畫以及色調方面的改進,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但是要防止這些次要內容掩蓋課堂主要講授內容情況的發生。
(三)課堂進行過程中充分運用相應課件
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求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相應的課件。首先,在課堂導入環節中,教師可以運用一些音頻、動畫等吸引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對于本節課堂所要進行內容的求知欲,這對于一堂課程是否能夠順利進行是非常必要的。其次,教師要在課件講授完之后呈現相應的相關例題以及必要的解題格式展示,我們都知道高中數學是一個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應表明一定的邏輯關系,所以解題時的書寫格式就相當重要,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資源來向學生展示必要的解題步驟。最后,對于一些幾何模型來說,教師也應當充分運用多媒體資源,這可以將幾何模型更為真實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對于學生思維的開拓以及解題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關系。
四、 結束語
總之,數學作為一門抽象的自然科學來講,通過應用多媒體教學能很好地將其抽象性更為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可以在多媒體應用教學中理解、記憶、創新不斷地激發學習數學的樂趣和熱情,在多媒體教學中,老師和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大大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吸引著每一個學生去發現數學的美麗之處,讓我們國家的數學教育越發展越好。我們應當認識到運用多媒體教學最大的問題是出現多媒體濫用情況的發生,因此要防止這一問題的發生, 首先教師在觀念上應當做到改變,其次,教師要做好現代科學技術、多媒體的運用與傳統教學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地提高課堂效率,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進一步深入地理解高中數學相關知識,從而達到高效課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孫艷松.高中數學多媒體教學研究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8(9):168.
[2]封景.高中數學多媒體教學的研究與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16):63-64.
[3]吳境川.新課改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J].速讀,2016(9):218.
作者簡介:
胡曉琴,山西省運城市,山西省運城市康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