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師范學校的語文教學是師范學校培養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綜合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師范學校的語文教學的顯著特征要求師范學校及語文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成長特點和學習、生活狀況,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將學生生活融入到師范學校的語文教學當中。本文從師范學校語文教學的主要特征入手,探討如何創造有生命力的師范學校語文教學課堂,希望能夠從貼近學生生活的語文教學手段和策略出發,促進師范學校語文教學的發展、進步與不斷完善。
關鍵詞:師范學校;語文教學;貼近生活;以人為本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各界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與日俱增。提升語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已經成為強化師范學校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目前,教育專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影響因素普遍存在于師范學校、高職高專院校中,繼續采取相關對策和措施加以糾正和提升。為了促進師范學校語文教學的不斷完善、提升語文教學質量,應在充分分析研究師范學校語文教學的主要特征的基礎上,從學生的成長需要和個性特點出發,對當前存在的諸多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和意見建議,從而提高師范學校整體的語文教學水平,提高師范學校學生的綜合能力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一、師范學校語文教學的主要特征
(一)師范學校語文教學的理論性特征
師范學校的語文課程是一項理論性與技術性都較強的學科,只有增強其實踐操作及日常應用才能讓師范學校的語文教學達到應有的效果。而且,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是師范學校的語文教學工作的必然要求。師范學校的語文教學主體和客體在基本的理論維度上是密切相關的。語文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它們的應用需要教育主體運用科學合理的模式和策略傳授給教育客體,并保證教育客體他們能夠掌握。
(二)師范學校語文教學的系統性特征
只有不斷對師范學校語文教學的教學模式和方式進行優化,才能保證師范學校語文教學的系統性。另外,師范學校語文教學的系統性主要體現在語文教學的工作性質,該項工作屬于系統性工作。師范學校的語文教學應從全局的視角把其當做一個整體或者“體系”,而不是將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等當做某方面或者某個單一因素來對待,只有從全局系統角度出發,才能讓師范學校的語文教學能充分發揮它完整、具有邏輯和層次的作用。
(三)師范學校語文教學的動態性
師范學校語文教學的另一個基本特征是它的動態性。師范學校的語文教學計劃和實施會因學生性格特點、學習和生活狀態等的不同及教學環境的變化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也就是說,師范學校在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沒有統一性標準和策略可以應用到示范學校的所有語文教學當中。因此,它的動態性就體現在師范學校的語文教學要根據不同的學生群體、環境及時空條件進行不斷的更新和優化教學策略。
二、師范學校語文教學貼近學生生活的相關策略
(一)從戰略高度加強對師范學校語文教學需要貼近學生生活的重視程度
師范學校語文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們成為會學習、主動學習,能夠適應變化,具有內在自由特性的有用人才,最終目的是實現學生的綜合能力全面發展及不斷提升師范學校語文教學的技能和水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轉變觀念是師范學校語文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到的,即從思想理念的層面充分意識到將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結合到教學中的重要性。師范學校語文教學的教學特征和教學目的要求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要與學生的生活足夠貼近,要將日常實踐與其相結合,這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其教育客體與客體、客體與主體間的溝通互動,及增強語文教育內容與教學客體在生活和學習上的緊密聯系的必要性。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師范學校語文教學方式必須逐步完全的改變原有的單向灌輸式教育培訓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師范學校語文教學的學習者變成真正的主體與教學者的角色互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真正的從語文課堂上學到理論知識并應用于實踐當中,也讓教師通過角色互換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為了提升教學效果,師范學校語文教育工作者還要對自己的學生有足夠的了解和認識,對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了如指掌,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做到心中有數。這一過程需要教育工作者用一顆耐心、平常心深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并且在這一過程中不能急功近利,要順其自然。
在課堂上用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的話題、案例等融入到語文的教學內容當中,學生們則更能感同身受的了解教學內容。以《致女兒的信》這篇課文的講授為例,教師要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方式介紹蘇霍姆林斯基,教師在講解本課內容時充分聯系學生們當前普遍的思維方式和愛情觀,將普遍存在于學生中的實際案例與課本內容進行對比和分析,將作者的書信內容解釋清楚的情況下,給學生們樹立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同時也讓學生們深刻了解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的一些背景、觀點和經歷,引起學生對其作品的閱讀興趣。《致女兒的信》是作者以書信的方式用賦予詩意的表達給他的女兒解釋愛情的真諦,回答愛情的定義這一千古難題,在貼近學生們成長中的相關實際生活基礎上讓他們進一步了解和認識教育家的智慧和眼光。這種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方法對營造親切、和諧的課堂氛圍非常有幫助。由此可知,將教學中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學生們熟悉的生活場景、案例、瑣事等相關聯,能把拗口難懂的課本知識轉化成容易被學生輕松理解和掌握的知識,并用于實踐當中,也非常有利于激發和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二)師范學校語文教學貼近生活,還需加強與其他學科的聯系
根據當前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師范學校的語文教學應樹立“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理念,并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將計算機應用、教育學、心理學、教育管理、音樂、及其它專業學科與語文科學合理的聯系起來,為社會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在教學設計和實踐過程中,學生對教學的一些訴求應給與充分重視和考慮。師范教學的真正主體是由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學生個體組成的,師范學校的語文教師只有在了解和掌握相關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并將這些來自學生日常的素材應用到語文教學課堂上,才是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提升的關鍵所在。
另外,師范教學的語文教學在跨學科與跨領域的過程中也要不斷地貼近學生生活、不斷地總結和改進語文教學經驗、通過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來創新語文教學的教學思路和規劃,經過示范學校語文教師的共同努力來打開語文教學的新天地。師范學校的語文教學任務不僅僅是培養學生們掌握理論知識、將理論知識轉換成實際的應用技能和經驗,還包括對學生們正確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塑造與培養。因此,跨學科與跨領域式的師范學校語文教學成為必然,而且在這一過程中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理論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況下熏陶和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品行和素養。比如,師范學校可以通過組織各種益性的競技比賽,讓學生們真正體驗實際的教學場景,在實踐中提高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勞工維權的競技比賽為例,當勞工需要幫助時,學生要通過獲取當事人有效信息、與用人單位談判、為當事人維權及其它有關傳達自己思想、說服他人的技巧等一系列的流程來體驗在師范學校語文課堂上學不到的本領、提高自己的實際處理事務的能力,再加上評委們對他們的針對性指導,會讓參賽的學生受益匪淺。
(三)師范學校的語文教育不但要重視對學生當下的教育,還應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
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以教學目的為導向,多結合學生們的實際生活,在講授文章時為他們設計相應的情境,給學生們充分的思考、討論、溝通交流的時間,讓他們盡情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語文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則需要扮演引導、總結、歸納的角色,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與課堂管理能力。師范學校學生的語文教學理論在大部分情況下是與實踐分開進行的,為了讓示范學校的語文教學理論能夠轉化為學生的實踐能力,語文教師則需要用綜合與分段的理論,讓他們加快學習進程、保持良好的學習效果,同時,學校和教師還應著眼學生的未來,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學習和實踐條件,讓他們能夠掌握理論知識、鍛煉實踐能力。
針對另外一部分即將進入就業市場的師范學校畢業生群體,他們的學歷和專業受到某些固有偏見的影響,使他們的就業范圍受到局限。從師范學校畢業的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會在將來從事教學工作。這就要求他們要具備標準的語言示范能力和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性格特點,每個家長因其所站了立場和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在與其溝通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地問題。因此,師范學校的語文教師無論是在課堂上教授學生們知識,還是在與家長和學生的溝通過程中,不但要考慮當下孩子們的成長需要,還要考慮學生們的未來的發展要求,充分將語文教學與學生們的實際生活相聯系。
參考文獻:
[1]張增田.對話教學的課堂設計:理念與原則[J].課程.教材.教法,2018(05):59-60.
[2]陸新,何靜.淺談高職語文教育的人文性[J].職教論壇,2017(10):145-146.
[3]孟昕穎.個性化語文課堂的教學策略[J].吉林教育,2018(04):141-142.
作者簡介:帕麗達·加衣拉吾拜(1975-),女,哈薩克族,新疆塔城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