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蓮 馮云珠
摘 要:如今中國出現了多種文化和價值的沖突和交融,形成這一時期獨特的多元文化現象。多元文化作為一個客觀存在無論對社會、高校、學生還是輔導員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要求以多元文化為立足點從社會期待和自我期待兩個部分來探討新時期輔導員角色期待的構成以及角色定位的合理性,以便更好的實現輔導員工作的科學化。
關鍵詞:多元文化;輔導員;角色期待;角色定位;合理性
中國正處于一個全方位的社會轉型期,傳統的文化觀念和價值體系在消解,新的文化觀念和價值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出現了多種文化和價值的沖突和交融,形成獨特的多元文化現象。這一現象導致人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日趨多樣化和復雜化,進而對輔導員的角色期待與角色定位產生了一系列新的影響與要求,因而以多元文化為視角探討新時期輔導員角色期待與角色定位的合理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實現輔導員工作的科學化無疑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一、多元文化概述
多元文化的提出是相對于傳統的單一文化而言的。簡單講就是指文化的多樣性與相融性。同時,多元文化并不是多極文化,它是有內聚性的,不同的文化所以能共存于一個共同體中,表明它們之間不僅有差異性,更有共性。因而,離開一元化,談多元化是不可能的。
對于我國來說,全方位的社會轉型期的現實為多元文化的繁榮提供了沃土,構成了這一時期獨特的多元文化現象。多元文化作為一個客觀存在無論對社會、高校、學生還是輔導員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其影響不僅有積極方面更有消極方面,因此,需要對其進行科學的預測與評估,發揮其積極影響,削弱其負面影響,這就在客觀上要求我們要以一個新的視角去解讀多元文化背景下輔導員的角色期待與角色定位,以適應時代的發展。
二、多元文化視角下輔導員角色期待的合理性分析
(一)角色期待與輔導員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是指社會、他人或自我對某一社會角色所應具有的一組心理與行為特征的期望即別人認為你在一個特定的情境中應該做出什么樣的行為反應。值得注意的是,角色期待并不是等同于單一的行為清單,而是包括了認知、情感和態度的總和,是一個復雜的系列,是一個整體上的框架和輪廓。
輔導員角色期待是指社會、他人以及輔導員自身對輔導員這個角色所應具有的一系列心理與行為特征的綜合,包括社會期待和自我期待兩個部分,其中社會期待涉及政府、家庭、學校和學生四個方面,無論哪個方面的期待都是立足于與自身相關的一些利益和目標之上,換句話說就是都帶有一定的“功利”的利益要求,這是無可厚非更是客觀存在的。
(二)多元文化視角下輔導員角色期待的合理性分析
多元文化必然伴隨著多樣文化的出現,同時也將導致人們在文化類型的選擇上呈現多元化傾向。由于不同的個人或社會群體立足于不同的文化模式,便直接導致輔導員的角色期待在文化視角下展現出多樣的結構層次。
政府維度:政府作為一類特殊主體,對輔導員的角色期待立足于社會發展的整體利益,期待輔導員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和主流文化的教育與影響,培養其對主流文化的認同與接納,教導其有效地甄別多元文化現狀對主流文化產生的影響,以確保與社會整體利益相關的主流文化的主導地位。
家庭維度:作為家長,他們關注的是輔導員對學生在生活文化方面的輔導與影響。這里的生活文化與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涉及學習、戀愛、消費、交往、閑暇以及校外租房等多種日常生活內容。多元文化衍生出的多樣性與復雜性對大學生的思維模式、行為方式乃至日常生活產生了一系列的沖擊,進而更加強化了家長在學生的生活文化方面對輔導員的期待。他們寄望于輔導員能夠幫助大學生抵制多元文化的消極成分的影響,防止他們誤入歧途。
學校維度:作為學校,當然是以學校的整體利益為主導。它對輔導員的角色期待著眼于與學校相關的亞文化之上,在期待輔導員進行主流文化的傳導時,更關注于輔導員能夠盡心盡力地向學生全方位的傳播本校的校史、校風及校訓等基于學校本身的亞文化。此外,在民族高校內還包含對不同民族文化的合理傳承。
學生維度:學生作為與輔導員接觸最直接、最密切的一個群體,對輔導員既依賴又排斥。他們一方面期待輔導員能夠助其解疑答惑,輔導他們,包括生活輔導、情感輔導、學習輔導和就業輔導等。另一方面又不希望輔導員過多的干預他們的生活,渴望自由與自主。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們期待輔導員能夠融入青年亞文化,而其突出的特點就是邊緣性、顛覆性和批判性,當中有許多不合理的成分。而他們希望輔導員能夠切實的理解并認同他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與他們打成一片,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
輔導員維度:他們對自身工作的專業性、專門性和社會地位有所期待。他們渴望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與尊重,最大限度的實現自身的價值。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他們更多的依賴于網絡等技術文化來強化其專業性。此外,輔導員教師、管理者身份的確立也需要依靠行政文化來實現。所以,輔導員的自我期待以技術文化和行政文化為基礎。
從對文化視角下輔導員角色期待的結構的分析可以看出,隨著多元文化的日益盛行,輔導員的工作內容和角色期待的構成也在逐漸拓寬和拓展,對輔導員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這些角色期待之間既有相通的部分也有相異甚至相斥的部分,這種不一致也是導致輔導員出現角色失調現象的直接原因。事實上輔導員由于受主客觀條件的綜合限制,在實際的操作層面是無法與以上的種種期待相吻合的,這些期待已經超出了輔導員工作的閾限。因此,上述角色期待的結構是不合理,更是不科學的。真正合理的角色期待結構應當是建立在對其進行深層次反思的基礎之上,結合輔導員自身的條件和客觀環境對現有的角色期待結構做一些合理的調整,擴充和補充一些,同時也逐漸消去、析離一些,以尋求不同群體或者說來自不同角度的角色期待之間的一些相通點和連接點為目標,最終確保輔導員能夠擁有一個合理的角色期待結構。
三、多元文化視角下輔導員角色定位的合理性探討
從以上角色定位的變遷歷程中,可以明顯地看到輔導員的被重視程度是在不斷提升的,但同時對輔導員工作的要求和其工作內容也是直線上升,對其角色定位也日趨復雜。將其定位為教師、干部、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這種定位無疑是非常全面的,它從方向意義上位輔導員的工作提供了一個導向,但僅有這些是不夠的。因為在現實生活中,輔導員的角色定位是由不同方面的內容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構成的一個層次鮮明的臺階式結構。再加上多元文化派生出的多樣文化,使得大學生在文化的長河中產生了諸多問題與困惑,最終給輔導員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以多元文化為視角探討輔導員角色定位的合理性便有著明顯的現實意義和時代意義。
以多元文化為視角,輔導員的合理定位應當是一個文化的過濾者、傳播者與教育者。由于多元文化中是先進文化與落后文化雜糅在一起的,而大學生由于自身素質的參差不齊和辨別力的有限,不能理性的應對多元文化,需要輔導員的幫助與引導。輔導員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素養,深入地了解并理性分析多元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粕,對其進行篩選與過濾,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然后再以積極、有益的形式傳播給學生,教育學生科學、合理地應對多元文化,培養大學生在多元文化中進行理性選擇與科學鑒別的能力,最終保證學生能夠擁有一個健康、科學的文化成長環境,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總之,多元文化時代的到來,致使輔導員角色期待的構成不斷地拓寬和拓展,對輔導員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多元文化視角下輔導員角色期待與角色定位的合理性的探討提供了一個契機。對于輔導員,只有積極變革以往那些不合理的認知結構,確立多元文化視角下合理的角色期待與角色定位,才能推動輔導員工作向著有序、有效的方向前進,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任務。
參考文獻
[1] 牟岱.多元文化概論[J].社會科學輯刊,1996(06):19-20.
[2]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關于全國工學院調整方案的報告[N].人民日報,1952-04-16.
[3] 楊振斌.雙肩挑:清華大學學生輔導員工作四十年的回顧與探索[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
作者簡介:張春蓮(1988.12- ),女,漢族,安徽淮北人,燕京理工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