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欣
摘 要:在新時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育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中職汽修專業的教學應該側重于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讓學生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提高綜合素質,成為未來工匠。文章探究了汽修專業教學的現狀和存在問題,提出了中職汽修專業教學中培育工匠精神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中職;汽修專業;工匠精神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have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teaching of automobile repair major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hould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raftsman spirit, let students master solid professional skills, improve comprehensive quality, become the craftsman of the future. This article probes into the teaching of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automobile repair major, put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cultivating craftsman spirit in the teaching of automobile repair major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前言
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4億輛,其中汽車2.5億輛,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45萬輛,占汽車總量的1.37%。汽修行業前景可觀,按照國際上成熟的汽車市場發展規律看,我國汽車市場還有一二十年的微增長態勢。同時,汽修行業專業人才的缺口非常大,社會對汽修人才需求急劇增長。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是從業者一種職業價值理念和行為表現。中職教育教學中應該為學生注入“工匠精神”,讓學生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培育學生逐漸將工匠精神內化為學習和工作的習慣,從而提高汽修人才的綜合職業素養。[1]
1 中職汽修專業教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1.1 工匠精神教育不夠全面
雖然學校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都高度重視,積極進行宣傳、制定計劃,并有針對性的工作部署。但很多學生還是通過網絡媒體對工匠精神才有更多的了解。汽修專業教師也能意識到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但對于如何在教學中實踐,融入工匠精神卻沒有清晰的概念。教師對于工匠精神的解讀比較片面、膚淺,未能把精神內涵理解透徹并和所教課程進行有機結合。學校在培養汽修人才的過程中,更注重擴大招生規模,輕視了教學質量。重視教學硬件建設,忽視了培育學生工匠精神文化軟實力的營造。
1.2 教學理念不能緊跟時代步伐
在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上更側重于教授學生一些傳統的專業知識,但汽車技術更新迭代速度很快,行業前沿的汽修知識很少課堂上講授,不能跟上時代潮流。例如,近十年來,越來越多的車企以新能源汽車為突破口,加強自主創新,行業迎來蓬勃發展。我們身邊的同事、朋友也越來越愿意去購買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最大的區別在于其動力系統平臺及其關鍵零部件。但教師更多的根據傳統汽車的基本構造和原理進行專業講授,不能因時而異,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面對中職學生,授課時挖掘課程內容深度較淺,不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鉆研精神,同時將課本知識和汽車的實際性能評價不能很好的有機融合,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性。
1.3 學生學習能力較為薄弱
中職學生成績普遍較差,一般是因為考不上高中,才退而求其次去中職學校。很多男生因為喜愛汽車而選擇了汽修專業。學生平時學習不夠努力,要求不夠嚴,思想覺悟不高。并且存在紀律散漫,厭學情緒等問題,集體意識和紀律意識比較淡化。就算學生自己意識到此種情況,也未從行動上去改變。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一輛車的配置也越來越豐富,假如一輛汽車是車身穩定控制系統,自適應巡航系統,行車電腦程序等出問題,并不是外在的、看得見的損壞,而是無形中的損壞,維修中需要涉及大量的電子電路、機電一體化、編程等復雜知識,沒有扎實專業知識的人是不會修的。因此學生不能怨天尤人,需要加強學習能力,從自身尋找答案,去突破。
1.4 教師水平素質有差異
中職學校很多教師的職業經歷是從學校到學校,大學畢業后接著去任教,未經過實踐鍛煉。雖然汽修專業教師具有廣博的專業知識,但缺少了實踐經驗。例如在發動機、底盤等一個模塊一個模塊的教學中,重理論而輕實踐,達不到一個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缺少了實踐操作的機會,在具體的汽車維修中容易眼高手低,缺乏動手能力和應變能力。中職學校重要的是對學生技能的培養,如果老師沒有較高的操作、實踐水平,那么在實際中也培養不出“高徒”,教學效果也大打折扣。還有少部分老師,是學校從企業聘請的專業技術性人才,他們有著豐富的汽修技巧,但是往往理論知識比較片面、匱乏,不能對學生進行較好的理論指導。
1.5 實驗實訓設備更新換代較慢
對于汽修類的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必須進行實踐教學。但很多學校汽修專業實訓場地并不大,雖然有整車拆裝、發動機拆裝、變速箱拆裝、汽車電器維修等專業設備,但設備都較為老舊,與目前市場上主流的相關設備存在脫節。這些實訓教學設備大多昂貴且更新換代快,學校由于資金方面的原因,在實訓設備上很難滿足學生的具體需求。汽車的大件修理,整車維修保養,發動機維修等技術要求高,工藝繁瑣的實訓課程,如果設備缺失,僅靠理論講授,學生很難達到好的學習效果。教學設備的缺失不僅給教學增加了難度,還讓學生難以學到連貫的專業知識。[2]
2 汽修專業教學中培育工匠精神的實施路徑
2.1 學校應高度重視,加強教學制度引領
汽修專業教師應該加強對工匠精神的解讀,將我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的汽車工業文明相結合,在心中形成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內涵。學校應該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工匠精神是一種內在的自覺,要通過外在的制度去落地實行,要從教學的各個環節去加強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的升華,是學生追逐夢想的源泉,它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后天教育、學習形成的,學校必須進行制度引領,并且將制度進行有效的貫徹和執行,才能發揮制度塑造學生的作用,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對于在校學生來說,能熱愛專業,刻苦求學,追求上進也是工匠精神的一種體現。
2.2 提升教師隊伍的教學理念
作為中職汽修專業的老師,要想把學生培養成未來工匠,自身首先就要具備工匠精神,具備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掌握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熱愛教師本職工作,熱愛學生,堅守心中的神圣使命。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遇到學生不懂的地方,要細致耐心的回答。不但要培養學生的匠心,還要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意識。教師應積極參加各類培訓,開闊眼界,提升業務能力,具有廣博的人文和社會知識,只有這樣才會把自己的課程上的生動有趣,也會讓學生折服。學生在電路、機械、汽車理論等一系列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中,往往感到枯燥無味,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將抽象的專業知識轉化為學生喜歡的短視頻等,加深學生印象增強學生理解。也可適當增加互動環節,把課堂交給學生,增強學生的獲得感。教師在授課時應該與前沿的制造技術相結合,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教師作為一份特殊的職業,需要飽含熱情,真情實意的去工作,保持內心的那份純真,用耐心和恒心去教育好我們的學生,用工匠精神去感染學生。
2.3 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
學校過于重視對學生專業技能的教育,忽略了對學生思想的引領。中職學生學業水平低,心中也默認學習成績不好,自信心不足,有著強烈的自卑感。同時汽修行業的維修工,干的活又臟又累,收入低,需要毅力才能堅持。這些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使學生出現諸多消極思想。汽修專業的學生是汽修行業的未來工匠,中職學生的三觀還未成型,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端正求學態度。教師應該時刻關注學生學習情況的變化,對于學習能力的提升應該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對于典型事跡及時宣傳,發揮榜樣作用,朋輩互助作用。為學生灌輸感恩心理,培養其社會責任感。鼓勵學生課余時間利用好新媒體,勤上“汽車之家”等APP進行課外學習,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結合實際,利用各種機會不斷向學生進行學業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激發其學習動機,提高學生思想覺悟。
2.4 建設標準化汽修實訓場地,更好的開展實訓教學活動
為汽修專業學生營造一個安全、整潔、優美、和諧的實訓環境,提供先進的“工匠”培養平臺,能有效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提高中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對于現代的汽車維修來講,不僅要掌握傳統機械工具的拆裝,更要與時俱進,掌握相關汽修操作軟件來進行汽修操作,練習先進的實訓操作設備。在實訓課中,突出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學生實踐,完成實訓任務來感悟工匠精神的意義所在。讓學生多動手操作,了解汽車相關部件的結構和作用,可以更好的掌握專業知識。同時,汽修專業教師要定期去企業實習,掌握市場上主流的、先進的汽修設備操作技術,提高實訓課程的教學質量。
2.5 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提高學生就業質量
我國歷來高度重視中職教育,近年來也出臺了很多相關政策文件促進中職教育的發展。學校應該以此為契機,推動學生的高質量就業。樹立中職學生的職業理想,增強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和能力,堅定工匠精神的理想信念,增強社會對中職學生的認可度。汽修專業教學具有高度的實踐性、專業性的特點,因此中職汽修專業實行校企合作已成汽修專業教學發展的必然選擇。[3]利用校企合作的機會,簽訂校企合作協議,用人企業與學校共同培養本品牌的高級維修人才,為學生建立立體化就業體系。德國、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職業教育人才的培養模式大多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國內中職學校也應該著力推進學生的實習和實踐,與汽車生產廠商,4S店,途虎養車,各類汽修機構,簽訂協議,根據學生意愿和單位需求,推薦實習機會。通過企業的實訓,加深學生對汽車知識的了解,提高業務素質和實踐能力,增強團隊合作精神,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好的基礎,日后成為一名優秀的汽修人,實現職業理想。
3 結語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大國,汽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也帶動了汽車維修類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在社會主義新時代,工匠精神也有了更加清晰的特征,為了把學生更好的培養成未來汽修工匠,中職汽修專業的教學中要真正融入工匠精神,在潛移默化中把這種精神滲透到學生的言行中去。無論理論課程還是實訓課程,都應該用工匠精神去引領,使學生養成精益求精,不斷超越的學習態度。工匠精神也是一份執著,一份堅守,讓學生在以后面對世俗的誘惑時,堅守這種精神,做一名汽修“匠人”,成為汽修專業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劉寶懷,趙文紅.中職專業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研究——汽車運用于維修專業現狀的調研分析[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9(1): 80-84.
[2] 玉正國.淺析中職學校汽修專業建設的問題及策略[J].分析與探討, 2019(10):23-24.
[3] 楊林蔚.關于當前形勢下中職汽修專業校企合作的思考[J].汽修職教,2019(0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