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



摘 要:在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也不能忽視干部的心理健康問題。本文應用系統動力學的方法找出基層干部心理健康各影響因素的因果關系,構建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建設路徑系統動力學模型,并據此提出對策,以期能提高基層干部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從而幫助其更高效地履職盡責。
關鍵詞:基層干部;心理健康;建設路徑
一、引言
基層干部是貫徹、落實黨和政府各項政策方針的關鍵,也是發展黨和國家事業的基礎力量,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基層干部工作環境的艱難性是毋庸置疑的。社會矛盾多,壓力負荷重,工作難度大,伴隨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突出。部分研究文獻指出,目前基層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生活滿意度較低,伴隨著較高的抑郁、焦慮等情緒問題[1-3]。因此,分析基層干部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及深化相關建設路徑是具有重要的顯示意義。
二、基層干部心理健康影響因素分析
基層干部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涉及多個方面,可組成一個復雜的龐大系統,本研究將此系統分為分為工作系統、家庭系統、個體系統及社會系統四個子系統,構建系統動力學(SD)模型,使研究簡單化。
(一)工作系統對基層干部心理健康的影響
基層干部面臨的壓力主要來源于工作,其工作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工作壓力較大,基層干部是直接面對群眾、承擔基層基礎工作的群體,其工作負荷是不言而喻的,“周六保證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證”更是鄉鎮基層干部的工作常態。第二,職業發展空間有限。在基層組織中,人口流動范圍較小,關系、人情等特殊規則仍在組織運行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部分干部滿足于手中的鐵飯碗,缺乏工作積極性,不愿去加強知識儲備,提高工作績效,逐漸喪失職業發展的愿望與動力[4-5]。第三,職業倦怠現象增生。部分基層干部在較大的工作壓力下,對職業感到倦怠、迷茫,敷衍了事。這一現象如果不加以調節,則會降低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影響工作質量。
上述工作特性無疑會給基層干部的心理健康帶來影響,基于工作特性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構建工作系統與基層干部心理健康的系統動力學模塊,其因果關系見圖1。
圖1中一共有6條調節反饋回路。a:“工作績效→工作壓力→職業倦怠→工作積極性→工作質量→激勵機制→職業成就感→工作滿意度→心理健康→工作績效”。b:“工作績效→工作壓力→職業倦怠→心理健康→工作績效”。c:工作績效→工作壓力→職業倦怠→工作積極性→自我效能感→工作滿意度→心理健康→工作績效”。d:“工作績效→工作壓力→職業倦怠→工作積極性→工作質量→職業認同感→職業成就感→工作滿意度→心理健康→工作績效”。e:“工作績效→工作壓力→心理健康→工作績效”。f:工作績效→職業發展→工作壓力→心理健康→工作績效”。
依據上述分析6條反饋回路,得出在工作系統中,工作壓力和職業倦怠參與因果鏈最廣,形成的因果回路最多,可見工作壓力和職業倦怠對基層干部心理健康的影響最深遠。
(二)家庭系統對基層干部心理健康的影響
維護家庭系統的平衡,對增強基層干部心理健康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訪談發現,基層干部家庭系統主要存在以下特點。第一,工作與家庭的失衡。基層干部不僅是貫徹、落實黨和政府各項政策方針的基礎力量,也是維系家庭健康發展的核心力量,但面臨兩者之間的沖突時,大部分基層干部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工作優先,從而容易引發一系列家庭問題。第二,家庭參與度不足。部分基層干部工作負荷重,加班更是常態,無暇顧及家庭,與家人相處、交流的時間較少,容易導致夫妻關系、親子關系緊張,造成家庭不和諧。第三,親子關系緊張。由于缺乏時間的陪伴以及科學的教養方式,子女在社會化的過程中,行為問題增多,容易產生行為偏差,不僅會打破基層干部的家庭支持系統,還為產生焦慮、煩躁、愧疚等情緒問題。據此,構建的家庭系統與基層干部心理健康的因果關系見圖2。
圖2有3條增強反饋回路。a:“角色認知→工作與家庭的平衡→家庭參與度→家庭矛盾→情感問題→親人支持→心理健康→角色認知”。b:“角色認知→工作與家庭的平衡→家庭參與度→親子關系→子女行為問題→心理健康→角色認知”。c:“角色認知→工作與家庭的平衡→家庭參與度→親子關系→親人支持→心理健康→角色認知”。
分析三條增強反饋回路可知在家庭系統中,工作與家庭的平衡和家庭參與度、親子關系參與的因果鏈最多,形成的回路也最多,可見這3個因素在家庭系統內的影響范圍最廣。
(三)個體系統對基層干部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個體系統中,影響基層干部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方面。第一,自我效能感較低。有些基層干部在面對復雜多變的基層形勢和任務時,對自我認識有偏差,理想信念弱化,認為自己無法較好地勝任這個工作任務,存在本領恐慌的問題。第二,應對方式不合理。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應對才是問題。部分基層干部在面對一些壓力情境時,會傾向于運用消極策略,不愿正視,甚至掩飾和壓抑內心的煩悶。第三,情緒管理能力不足。部分基層干部存在情緒認知偏差和調節不適的問題,認為消極情緒不應存在,從而將其內化、壓抑,造成了心理堵塞的現象。據此,構建的個體系統與基層干部心理健康的因果關系見圖3。
圖3有兩條增強反饋回路。a:“心理素質→主觀幸福感→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心理健康→心理素質”。b:“心理素質→主觀幸福感→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情緒管理→心理健康→心理素質”。從這兩條增強反饋回路可總結在個體系統中,主觀幸福感、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的影響范圍最廣,同時情緒管理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四)社會系統對基層干部心理健康的影響
社會系統對干部心理健康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主要影響因素有以下幾方面。第一,政府政策落實不平衡。近年來,干部心理健康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進一步強調指出,要“滿懷熱情地關心關愛干部”,要“在心理上關懷”,“關注心理健康”。但是,由于政策文件配套性不足,很多政策在基層得不到很好落實,同時,各地區對干部心理健康關注程度不同,存在各地情況發展不平衡現象。第二,心理健康投入不理想。目前,基層干部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尚不健全,對基礎設施與設備建設、相關人才引進還沒有落實到位。第三,社會認可有偏差。當前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參與世界的方式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基層干部們在接受社會群眾的監督,也面臨著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網絡力量散播不良信息,扭曲事實,斷章取義的風險。這些風險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社會對基層人員的認可度,從而導致社會支持系統下降,影響心理健康水平。據此,構建的社會系統與基層干部心理健康的因果關系見圖4。
圖4有三條調節反饋回路。a:“綜合素質→政府政策→心理健康投入→基礎設施與設備建設→心理健康服務質量→心理調適技能→心理健康→綜合素質”。b:綜合素質→政府政策→心理健康投入→人才引進→心理健康服務質量→心理調適技能→心理健康→綜合素質”。c:“綜合素質→社會認可→社會期望→社會監管→輿論壓力→心理健康→綜合素質”。一條增強反饋回路(d):“綜合素質→社會認可→社會支持→心理健康→綜合素質”。分析4條反饋回路可總結在社會系統中,政府政策、心理健康投入參與的因果鏈最多,形成的回路也最多,此外,社會認可、社會支持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五)綜合系統動力學模型構建
由于基層干部的心理健康受到工作、家庭、個體及社會的共同作用影響,所以需要將4個子系統納入大系統中進行分析,現整合四個子系統,嘗試構建基層干部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動力學模型,見圖5。由圖5可知,將子系統納入大系統中,影響范圍最廣的因素發生了變化,其中參與因果鏈最多、形成回路最多、影響范圍最廣的因素是應對方式,其次是社會支持和工作壓力,再次是心理調適技能、自我效能感等其他因素。因此,根據此動力學模型反映的各因素間的因果關系,將應對方式、社會支持和工作壓力3個影響因素作為主要的對策著力點,據此針對性地提出加強基層干部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對策。
三、深化基層干部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建設的路徑
基于系統動力學模型的分析結果,基層干部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具有較大的復雜性,必須采取多種干預對策才能獲得更好的預防效果。
(一)建立社會支持是根本基石
1.把握人文關懷原則,尊重干部發展需求
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人、關心人、為了人、依靠人、發展人。筆者建議在基層干部黨建工作中加強人文關懷,優化活動內容,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尊重個體發展需求,讓干部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自己的活動方式,從而實現各自的發展目標。
2.落實談心談話工作,幫助解鎖煩心苦悶
筆者建議貫徹、落實談心談話工作,并對基層領導組織的談心談話工作技能進行培訓,幫助其在實踐運用中,將傾聽、尊重、共情、無條件接納等心理技巧融會貫通,做一個好的傾聽者、引導者,從而讓基層干部感受到領導組織的真誠關懷和有力支持,增強職業歸屬感、認同感和成就感。
3.定期組織集體活動,增進人際情感交流
筆者建議各單位充分運用“互聯網+”的智慧,定期組織集體活動,并且利用柔性化的組織設置適時策劃、組織各類線上線下實踐活動,豐富活動主題,拓展參與群體,將基層干部家屬吸引到活動中來,增強活動的聯系性[6]。
(二)增強應對技能是核心之策
1.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扭轉談虎色變情形
當前,很多基層干部對心理問題存在誤解和偏見,會將心理健康與精神疾病等同起來。筆者建議各單位部門加大宣傳力度,搭建宣講平臺,通過線上的微信平臺、網絡平臺,以及線下的知識講座、團體活動、心理沙龍、個體咨詢、科普書籍等方式,廣泛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營造良好的氛圍,有效消除基層干部對心理問題的反感甚至抵觸情緒。
2.緊扣心理測評管理,增強自我覺察意識
很多基層干部缺乏合理的應對方式是由于自身沒有意識到存在的問題,建議為廣大基層干部實施心理測評,建立心理健康檔案,不僅能及時關注個體的心理健康,還能適時開展心理疏導。各單位部門還應利用心理測評加強對基層干部心理結構的深入研判分析,為基層干部的職業規劃和優化班子結構提供重要依據。
3.重視心理健康培訓,提高合理應對技能
筆者建議將基層干部心理健康課程納入主體培訓班課程[7],加強理論知識儲備和實踐應用能力,定期邀請專家教授開設心理學講座,有針對性地介紹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壓力管理、情緒調節等的基本應對技能。
4.建立心理疏導機制,發揮專業引導作用
筆者建議在縣、鎮(街道)、鄉村三級平臺上打造心理健康服務中心陣地載體,改變心理咨詢“求助無門”現象,并增強師資力量,組建專業化的心理健康服務隊伍,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活動,幫助基層干部答疑解惑,提高應對技能,讓干部在需要心理幫助時,跑得上門,找得到人,安得了心。
(三)緩解工作壓力是重要保障
1.建立干部休假制度,減輕干部工作壓力
筆者建議在各單位部門中營造讓干部愿意休假的氛圍,讓基層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安排一定的時間來休息,安排家庭事務,這不但有益于身心健康,也能促進家庭和睦,提高工作效率。
2.健全晉升激勵機制,消解干部升職壓力
筆者建議通過上掛、下派、平級交流等不同的方式,遴選優秀基層干部進入縣級、市級、省級部門學習交流,激發干部的干事激情。此外,還建議堅持選人用人為導向,在選拔、提拔制度上可對在基層崗位上艱苦奮斗、努力作為、勇敢擔當的干部采取適當放寬政策,讓想干事的人有機會、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3.完善績效考核機制,緩解干部生存壓力
筆者建議完善績效考核體系,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特點實施不同的考核機制。同時,還要規范考核機制,歸并精簡排名考核、月季年終考核,運用好考核結果,對考核優秀的干部給予及時的正向鼓勵和支持,對考核不合格的干部進行真誠的談心談話工作,鼓勵鞭策,找尋原因。
四、結語
基層干部身兼落實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重要使命,只有具備良好的生理素質和心理素質,才能更好地履行職責,擔負起新時代發展的新任務。
參考文獻:
[1]蘇曼麗,陶建平.基層干部的心理問題與調適——基于廣西的調查分析[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6(3):28-32.
[2]嚴國紅.當前基層干部心理狀態及引導建議——以浙江省杭州市S區基層干部為例[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7(6):82-85.
[3]祝卓宏.增強服務基層干部心理健康的能力[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9,362(1):27-31.
[4]邱昭良,劉昕.系統思考[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
[5]李揚.“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團建的新路向[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8,37(5):40-45.
[6]中共浙江溫嶺市委組織部課題組.基層干部心理援助問題研究[J].領導科學,2017(16):43-46.
[7]唐紹洪,申凱,劉屹,等.建構化解鄉鎮干部“壓力”困境的對策機制——以四川省P縣“鄉鎮干部目前工作及生活狀況調查問卷”數據為樣本[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6):10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