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彬 劉曉楓 王繼堂 聶玉嬌
摘 要: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多元文化與信息的廣泛傳播,使多元意識形態在社會中擴散,為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增加難度,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造成威脅。針對這種情況,文章分析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對策,希望為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
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使思政教育的核心內容,在傳統教育環境中,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已經取得初步的成效, 但也存在落后于時代快速發展的問題。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網絡技術的普及與應用為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同時網絡環境的復雜性也為其帶來一定的沖擊。高職院校作為實施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主要領地,如不積極探索更具成效的教育創新路徑,不僅會造成網絡教育資源的浪費,還會限制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在全新教育環境中的良好發展。基于此,文章分析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問題,為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利用網絡技術來應對挑戰提供多種路徑選擇。
一、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意識形態是體現人們看待自然事物的方法,它引導人們的思想與行為,使其滿足當前主流社會的需要,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因此意識形態教育工作不僅是高校的義務,更是我國的一項重要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極為重要,事關黨和國家的發展前途,關乎我國民族與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網絡逐漸成為人們發表自我看法的主要工具,個體在網絡環境中的表現對現實社會的影響日益擴大,網絡多元化的意識形態也隨之顯現。大學生作為國家建設者和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維護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重大。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學生帶來學習與生活的便利,網絡中積極的思想和理念為學生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帶來積極的影響。同時,還處在生長發育關鍵時期的學生,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面對網絡環境中多元化的意識形態不具備足夠的辨別能力,受到不良意識形態的影響而迷失反向。不但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還會為社會帶來較為嚴重的后果。因此,必須要要重視學生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發展道路,為國家發展奠定良好的青年群眾基礎。
二、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方法和理念落后,思政教育課程吸引力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作為實施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徑,影響意識形態教育質量與成效。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受傳統教育理念的深刻影響,大部分思政教師仍采用傳統的教育方式,過于強調自身的引導作用,所開展的教學活動以教師和教材為重心,使學生處在被動接受的客體位置,不能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無法調動學會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這種仍以說教為主的教學方法,不能獲得學生主觀意識上的認同,學生缺少課堂學習興趣,就會導致教與學的脫離,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作用就難以發揮。同時,這種單一落后的教師方法,阻礙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好溝通。教師缺少對學生內心世界的了解與洞察,使教學內容缺少引導性和針對性,弱化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功能,降低高職學生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效率與質量。
(二)對網絡技術的應用力度不夠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學生展示自我個性提供豐富的平臺,同時網絡輿論對學生意識形態和思想觀念的影響也日益深刻。部分高職院校在開展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時,對網絡技術和新媒體平臺的應用力度不足,還停留在依靠新媒體進行宣傳的層面。雖然部分校園為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而開設官方的微信公眾號、微博推動相關教育內容。但缺少對平臺的管理與規劃,導致所傳送的內容不具吸引力,不能激發學生情感方面的認同,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在網絡平臺中的宣傳效果不理想。另外,缺少對網絡平臺的監管,使部分負面的信息和理念侵蝕著學生的思想,部分立場不堅定的學生,容易在其影響下產生負面的情緒,為學生學習與生活帶來較大的改變。同時網絡信息的多樣性和內容的新穎性,容易使學生沉溺于網絡,失去對人生理想的追求,成為網絡的奴隸,對高職學生意識形態的構建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
(三)網絡負面輿論弱化傳統課堂的可信度
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使社會對于多元化思想和信息的包容性不斷增強。網絡技術應用的自由與管理的寬松,使網絡平臺中所傳播的信息良莠不齊,整體網絡環境日趨復雜。在傳統教育環境中,高職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較為單一,主要依靠教師對課本知識的講授與傳遞。這種途徑所傳播的信息資源都是經過反復考量與篩選后才進行發布,學生不需要考慮信息內容的有效性和實用性,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各種應用軟件和通訊工具出現在高職學生學習與生活中,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思維的限制。學生可借助移動互聯設備隨時隨地的獲取第一手咨詢,提升信息傳遞時效性的同時,弱化傳統課堂的教育功能。在這種情況下,傳統說教式的教學方式無法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逐漸在學生群體中出現相信網絡而不相信教師的情況,部分學生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甚至出現抵制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心理。為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帶來一定的難度,阻礙主流意識形態在高職學生群體中的認同。
三、“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對策
(一)更新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方法
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沖擊著高職院校傳統課堂的主導位置,為進一步提升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質量,高職院校教師應跟隨時代發展腳步,不斷更新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方法,化挑戰為機遇,不斷鞏固課堂的主體位置。首先,需要教師主動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充分認識到課堂不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渠道,學生在選擇學習方式上具有能動性。因此,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看法,并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位置,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以此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動力,為學生完善自我與認知自我提供充足的空間。其次,教師要創新馬克思主義在課堂中的融合方式,將意識形態教育理論中過于抽象的內容與時政熱點向結合,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完成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以確保意識形態教育工作能夠貼合時代發展要求,提升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最后,在課堂教學手段方面,教師要充分利用多種媒介來展示教學內容,比如圖片、視頻、動畫、音頻等。為學生增加更多學習體驗,調動學生多感官,提升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接受度。
(二)開拓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網絡新陣地
在“互聯網+”時代中,高職院校要認識到不能將意識形態教育局限在課堂之內,還應將網絡線上平臺建設納入到教育途徑中,讓學生在良好的網絡空間中完成對意識形態的學習,保障知識的傳遞效果。其一,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網絡技術,打造教育全新的平臺。高校可在網絡中建立具有趣味性的專題欄目,在保障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科學性的同時,重視對網絡話語應用方式的創新,增強教育內容的時代感與吸引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與消化。 比如在宣傳主流意識形態時,高校可利用學生感興趣的網絡用語,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提升意識形態在網絡中宣傳效果。其二,高職院校要加強網絡陣地的建設。高職學生作為網絡空間中最為活躍的群體,所受網絡環境的影響較為深刻。為減少網絡復雜環境對學生的負面影響,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應主動占領網絡思想輿論的陣地,加強校園網絡論壇的建設,并形成通暢的信息傳遞和反饋機制,及時發展學生存在的思想問題,為學生解惑答疑。還要加強對學生網絡思想動態跟蹤,掌握學生在網絡中的輿論動態導向,為學生阻擋更多言語攻擊,創造更好的網絡氛圍與環境。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力度,將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
高職院校打造良好的校園文化,需要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文化的引領原則,把握好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與發展的方向。第一,高校要確立社會主義思想的領導地位。將黨的最新指導方針和習近平重要思想貫穿到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增加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理解,保障學生思想與意識形態的發展方向的正確性。第二,高職院校要尊重多元文化的價值取向。校園文化內容繁多種類豐富,除涵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還具有著眾多非主流的意識形態。在這種情況下,加強校園文化內化的建設,需要高職院校在充分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礎上,處理好主流文化與其他文化之間的管理,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來整合多元文化,保持校園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第三,高職院校要充分了解學生內心思想和訴求,結合學生喜好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園活動,比如藝術展示競賽、知識問答、主題交流活動等。讓學生在多元文化的感染與熏陶下,感受到校園文化的魅力,從而主動了解社會主流形態,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投入到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中。高職院校還可利用教師、寢室、校園宣傳欄等場所,對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進行宣傳,不斷優化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成果,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四)提升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監督和管理能力
高職院校對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管理,是強化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為學生營造更加健康安全學習環境的主要措施。高職院校提升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監督管理能力,能夠為學生剔除掉更多的不良信息,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供基礎保障。一方面高職院校要制定網絡使用制度,可建立實名制注冊制度,將學生個人信息作為登錄網站的憑證,保障在出現網絡使用安全問題時,能夠落實到學生個人。規范學生的網絡使用情況,降低不良信息對學生思想的影響,確保主流意識形態在網絡中的主導位置。另一方面,高校要投入大量人力與物力在網絡安全建設中,開發更多網絡安全防御和預警技術。利用防御系統來過濾不良的信息,清除網絡環境中負面的思想,為學生營造更加干凈的網絡學習空間。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領地,承擔著弘揚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和思想的使命。為鞏固主流意識形態在社會中的主流地位,應對網絡技術對高職院校意識形態教育的沖擊。高職院校應緊跟時代要求進行教育改革創新,解決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從關注學生思想動態,到對學生行為的引導,再到建立完善的教育體系與制度,真正的做好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建設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學生營造更優質的學習環境,促進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在網絡環境中實現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麗華,王英剛,李國亮.新媒體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工作面臨的沖擊與創新——以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法制博覽,2019(34):34-36.
[2] 張思軍,余茜.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機遇、挑戰與路徑探析[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47(06):112-117.
[3] 賀瑞虎.意識形態安全戰略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應對探析[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52(05):105-110.
[4] 陳慧.新時代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29(03):41-43.
[5] 張本青,李紅革.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效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07):97-100.
基金項目:文章屬于2019年菏澤市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基于“互聯網+”的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田彬(1983.07- ),男,山東單縣人,漢族,碩士研究生,菏澤家政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