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
摘 要:《商君書》中的“無宿治”思想探索自下而上治理的路徑與城市社區自治有不少互相印證之處。商鞅在改革過程中通過樹立法令的權威、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保持政令的統一、實現分層治理等途徑實現“無宿治”,使官吏無法從農民處徇私謀利,保證了農民的生產時間,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最終達到統治者坐得天下大治的效果。在城市社區自治的實踐過程中,應完善城市社區自治相關立法,明確自身定位,吸收借鑒“無宿治”的分層治理模式,淡化居委會的行政色彩,鼓勵非政府自治組織發展,進而解決當下城市社區自治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商君書;無宿治;社區自治;啟示
一、引言
《商君書》作為春秋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作,集中服務于商鞅所推行的“農戰”政策,在法家商學派學說中占據重要地位。“無宿治”一詞,見于書中《墾令》《說民》《靳令》等篇目,從字面理解,就是“處理的政務不隔夜到第二天”。“無宿治”思想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政府治理模式,探討其目的、實現途徑,對研究當下的社區自治無疑具有積極意義。
二、實現“無宿治”的目的
作為商鞅改革的一部分,倡導“無宿治”治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讓農民專心從事農業生產。“農戰”是貫穿《商君書》的重要思想:對內,則合理規劃各種用地,開墾土地,調動農民從事農業生產;對外,則不斷作戰擴張,開徠殖民。以持續的農業生產供養軍隊,用軍隊開疆擴土,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較為低下,必須窮盡地力,最大程度提高生產效率。保證農民有足夠的生產時間并專心從事生產,在商鞅看來尤其重要。“無宿治”使農民節省了訴訟時間,免去不必要的麻煩,不誤農時。
二是使官吏無法從農民處謀取私利,政府高效運轉。在商學派看來,官員貪贓枉法,向百姓索賄,破壞國家的法治,導致吏治腐敗,進而危害國家的安全,動搖國家統治根基。對待失職徇私的官吏,“罪死不赦,刑及三族”,處罰十分嚴酷,而處理政事的效率足夠高,就能“百官之情不相稽”,試圖作奸的官員就沒有時間貪贓索賄,政府的行政效率就會大大提升。
三是使統治者坐得天下大治的效果。無論是保證農業生產時間、保證政府廉潔高效,其最終都是為了“明主因治而終治之,故天下大治也”,達到君王的終治的目標。對于君主在國家治理方面所起作用,商學派既強調君主需要“操權柄”,絕對掌控國家權力,通過刑賞引導百姓選擇職業,堵塞百姓在耕種、作戰之外獲取名利的途徑,調動其農戰的積極性;又主張君主治國要因勢利導,注意政策的變化,具體治理時,應借助已經成文并頒行的法令代替人治,而不過分干預。
三、“無宿治”的實現途徑
(一)人人尊崇法律權威、遵法守法是實現無宿治的前提
“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所以備民也。”商學派認為法律是民眾的生命,是治國的根本,也是防備奸民作亂的手段。相反,摒棄法治,“釋法而任私議”,就會造成國家的混亂。故而,商學派將法律抬高到了極其崇高的地位。
1.樹立法令權威保證民眾對法律有所畏懼
商學派認為“靳令,則治不留;法平,則吏無奸。”嚴格執行了法令,奸滑的官員才無法藏奸。在法律的量刑尺度上,強調重刑輕賞,通過連坐、滅族等酷刑,使官吏和百姓畏懼刑罰,不敢犯罪。在具體的改革實施過程中,商鞅也通過南門徙木的方式在民眾中樹立了法律的權威。
2.在整個國境內保持法律和政令的統一
強調在所有地方統一法令,達到“百縣之治一形,則遷徙者不飾,代者不敢更其制,過而廢者不能匿其舉”的程度。這樣,官員就不能粉飾政績,犯了過錯也無法隱匿。
3.保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所謂壹刑者,刑無等級,自卿相、將軍以至大夫、庶人,有不從王令、犯國禁、亂上制者,罪死不赦。”即保證“刑無等級”,除了君主之外,上至公卿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犯罪之后一律受到法律的懲處。這一做法打破了舊貴族在夏商周三代宗法制框架下形成的等級特權,從理論上主張所有人處于平等的地位。
(二)完備法律體系是“無宿治”的基礎
商學派認為,法的一個重要作用是“定分止爭”,使民眾處理事情時有可以遵循的依據,《定分》篇中曾用“百人逐兔”的故事闡明準確完備的法律體系在國家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商鞅于公元前359年、前350年在秦國進行了兩次大的改革,頒行多項律令,涉及軍事、農業、手工業、市場管理等多個方面,僅從睡虎地秦墓出土簡牘來看,就計有《田律》《廄苑律》《工律》等秦律十八種,商鞅實際頒行的律令應遠超其數。推行律令過程中,商鞅選任專門的官吏為民眾釋法,并以答問體的方式編寫了《法律答問》,對秦律的條文、術語及律文的意圖特別是刑法部分做出了解釋。
(三)實現社會的分層治理是實現無宿治的基本途徑
在商學派看來,治理有序的國家不能事事靠國君親力親為,民眾也不應該事事都聽從官員,即所謂“有道之國,治不聽君,民不聽官”。具體事務能夠在家庭范圍內決定是最好的,如果事務靠官員來裁定,效果就稍遜一籌,如果事事靠君王來裁定,則國家必定疲弱。“國治,斷家王,斷官強,斷君弱。”商學派看到了政府處理具體冗余事務所耗費的人力成本以及政府機構上層對事必躬親將會造成的低下的行政效率。相比其他學派,商學派尤其注意節省行政成本。在春秋戰國變法圖強、吞并攻伐這種大的時代語境下,政策制定趨近于功利主義是一種必須的選擇,諸如連坐之類的惡法,實則也是和“無宿治”思想互為印證的存在。
四、“無宿治”思想對現代社區自治的啟示
城市社區自治是現代化進程中城市經濟發展促進社會結構變化的產物。截止2018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達8.3億人,城鎮化率達59.58%,建制鎮數量21297個,且早在2015年底,全國城市社區居委會數量已超過10萬個。
商鞅為推行改革,不遺余力地施行弱民愚民政策,施行嚴刑峻法,手段過于嚴苛,但是其理論卻從另一方面對我國當下的社區自治提供了一定的啟示。具體而言,《商君書》中“無宿治”思想對現代社區自治的啟示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一)完善社區自治相關立法,明確社區的角色定位
目前,支撐居委會開展自治管理的有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有《憲法》《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國務院的有關行政法規(條例)、全國性的其他規范性文件、地區性的規范性文件共五個層級。但在現階段具體實施過程中,支撐居委會依法自治的法制基礎仍然不完善。以《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為例,作為指導社區自治的專門性文件,僅有23條,最近一次修改,也僅僅修改了村委會、居委會任期改為五年的規定。在實際生活中,顯然難以應對繁瑣的基層社區事務。
另外,城市居民委員會實現依法自治,首先應該具備法律所賦予的獨立的主體資格,《憲法》《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將居委會定性為群眾自治組織,依然較為宏觀。目前,仍無一部法律法規能夠具體清晰地界定政府與居委會的關系,明確社區居委會的主體資格,使得居委會處于較為尷尬的境地。商鞅推動改革成功充分說明法律體系的完備和法律界定的明晰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性。盡快補充完善與社區自治相關的法律法規,厘清政府與居委會二者的關系,明確界定社區居委會的地位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
(二)給予社區足夠的自治管理權限,減少對于社區自治的過度行政干預,實現層級管理
實現整個社會的層級管理是達到“無宿治”的基本途徑,目前情形下,社區居委會是城市社區自治的主要載體和工作的承擔者,與“無宿治”理論中“家”的概念最為接近。足不出戶,解決社區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節省大量的行政成本,也是社區自治的應有之意。
社區自治的難題之一在于政府行政管理的越位與提供服務與指導的缺位,一直以來,我國城市社會化管理倡導“兩級政府”(市、區縣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市、區縣和街道)、“四級網絡”(市、區、街道和居委會)的管理模式,社區居委會被視為街道這一最低政府機構層級的延伸,政府慣性地將社區視為泛行政化的基層行政機構,在處理行政事務時習慣性地將工作事務攤派到社區居委會,使得社區居委會要處理諸如街道、綜治、派出所、民政、學校、安全生產等各個部門的事務。另外,政府對社區有著過多行政命令式的干預,對社區自治建設又缺乏合理的指導與投入。政府需要進一步實行權力下放,賦予社區居委會更多的權力,逐步培養其自治能力,實現真正的層級管理。
(三)淡化城市社區居委會的行政化色彩,鼓勵政府之外的市場組織發展
長久以來,城市社區居委會的泛行政化傾向嚴重制約了社區自治的成長和發展。這種制約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由擁有公務員或事業編制的體制內公職人員擔任;二是社區上級部門行政命令式的指派任務使得社區疲于應付,無法專注于社區自治事務的管理,且“人治”現象突出;三是社區居委會在財務上高度依賴政府部門,在處理事務上難于真正自治。
按照廣義的城市社區組織的定義,“政府之外的的社區自治組織、非營利組織和市場組織等社會機構都應是社區的自治主體”。當下,“以政代社”的現象較為突出,政府包攬了過多非政府社會組織所承擔的責任,市場組織有著其他組織不可比擬的效率和資源優勢。在我國社區建設投入普遍不足的情況下,發揮市場組織在社區自治中的積極作用,借助市場機制將能更有效地促進社區發展,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和自治能力是城市社區管理的應有之義。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參考文獻:
[1]鄭良樹.商鞅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
[2]徐勇,陳偉東.中國城市社區自治[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3]董小燕.公共領域與城市社區自治[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4]張覺.商君書校梳[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2.
[5]黃巧蓮.我國城市小區治理機制完善路徑研究[J].社會治理,2018(6):50-55.
[6]何海兵.我國城市社區管理體制的主要問題及其改革走向[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7(2):55-60.
[7]陳偉.秦簡牘合集:壹:睡虎地秦墓簡牘[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
[8]國家統計局.經濟結構不斷升級 發展協調性顯著增強——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二[A/OL].(2019-07-08)[2020-01-22].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7/t20190708_1674587.html.
[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的決定[A/OL].(2019-12-29)[2020-01-22].http://www.npc.gov.cn/npc/c10134/201812/d109166b56224f328ce4b2b1e27c9e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