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事業一直是國家發展中的重點內容,而學前教育作為孩子啟蒙教育階段,也是受到了國民的廣泛關注。在學前教育中,美術教學是重要的教學內容,其對幼兒美術素養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在美術教學中,環境創設是重要的教學手段,其具有諸多的教學特點,對增強學前美術教學效果有積極的影響。本文針對環境創設在學前美術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希望對學前美術的教學提供幫助。
關鍵詞:環境創設;學前教育;美術教學;教學應用
0 前言
學前教育是重要且特殊的教育階段,學生有著顯著的年齡特點,他們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意識,這對教學活動的開展就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師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來引導學生學習體驗。而在學前美術的教學中,為了增強教學的效果,教師就需要注重環境創設,引導學生有美術藝術的認知。而如何實現環境創設在學前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就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內容。
1 環境創設在學前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環境創設主要是教師按照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創設出具體和生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在相應情境中學習體驗,從而更好地引發學生情感和思想的共鳴,促進其主動和高效地參與學習活動。在學前教育活動的開展中,教學環境是一種隱性課程,環境可以當作一種靈活和豐富的學習資源,而通過環境的科學、合理創設,就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這種環境中,學生潛移默化地實現智力的開發,思想受到影響。因此,在學前美術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環境創設,有效地結合美術課程,并讓環境輔助教育活動,成為重要部分,促進學生能夠與環境實現有效的互動,這樣他就能夠結合自身的直觀感受體驗學習,并和教師交流與溝通,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同時,美術課程本身具有直觀性和體驗性的特點,通過環境創設能夠使學生參與到環境以及美術活動中,用身體體驗和藝術的交流,這樣就能夠加深他們對美術內涵的深入認識,這對他們美術素養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1]
2 環境創設在學前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現階段,學前教育作為孩子的啟蒙教育,對學生學習思維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家長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學前教育受到了國民普遍關注,且教育部門對其也是十分重視。這也推動了學前教育現代化發展和改革。
在傳統學前美術的教學中,環境往往是教學背景,或者存在環境創設的不足,教師占據了教學主體地位。隨著教育觀念的發展與革新,學前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對環境資源的利用,教學環境也逐漸從單調背景墻變成多樣化的裝飾和學習資源,有效地吸引學生注意力,并和學生有相應互動,來對他們的思維進行引導和影響。[2]
但是,在現階段的學前美術教學中,仍然還有一些教師沒有充分發揮環境創設的作用,對環境創設認識還不夠深入,尤其在對班級環境的墻體裝飾中。盡管教師也關注學生注意力以及參與度,但以前存在對環境美觀性的過于重視,而忽視環境創設教育的功能。環境創設主要還是圍繞如何布置美觀的環境,并不是如何對學生進行思想的啟發和引導,這就導致很多創設環境是整齊、美觀和大方的,但缺乏教育內涵,學生不能夠從創設環境中獲取學習感悟,進而導致環境創設存在局限性。
另外,美術教學中還有一些教師對環境創設存在單一性的情況,他們對環境創設的方式比較單一,主要是通過周邊環境的布置來進行的。環境創設的手段是多樣化的,其不僅包括周邊實物環境的創設,還涉及教學活動情境、主題實踐活動和信息化情境等形式,這些都是教師可以創新和使用的方式。而教師因為環境創設方式太過單一,也會導致學生逐漸對這些環境創設失去興趣,這對美術教學的效果就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3 環境創設在學前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3.1 貼實性原則
在學前美術環境創設中,為了確保創設環境能夠便于學生接受,并實現高質高效的教學目的,就需要環境創設遵循貼實性原則,將教學內容與目的結合,圍繞教學目的,將教學內容當作框架,按照學生特點來做好貼實性環境創設。比如,在開展關于家鄉主題的美術教學中,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美術創作,教師就可以對家鄉主題內容進行細化,將其內容分作家鄉小河、家鄉樹林、家鄉田野等,并為學生創設春游情境,帶領學生開展一些戶外實踐觀察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家鄉不同事物和風景,這樣就能夠激發學生的美術創作熱情。[3]
3.2 創新性原則
在學前美術環境創設中,普遍存在教師對環境創設創新性的缺乏,而學生作為學習主體,他們對創新性的內容往往具有更大的學習興趣。因此,為了充分發揮環境創設的作用,教師需要遵循創新性的原則,以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結合,不斷探索和改進環境創設方案,實現教學情境和教學內容的新穎化和豐富性。比如,在“動物人性化”的繪畫中,教師就可以進行環境創新性的創設。為了更好體現出擬人化的動物特征,教師就可以創新多種形式開展教學,借助多媒體來進行動物動畫情境的再現;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動物模擬來表演,通過這些創新性和豐富性的環境創設,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促進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并投入觀察和學習過程中。
3.3 引導性原則
在學前美術環境創設中,教師一定要圍繞教學目的來進行創設,不能為了創設而實施創設,如果脫離了教育目的,環境創設不僅沒有達到教學資源的目的,甚至還會占用教學時間。這就背離了環境創設教學的初衷。因此,在環境創設中,教師一定要從引導性出發,確保學生能夠在創設環境下實現有效學習。[4]比如,在開展一些發散性主題的內容教學中,這些內容并沒有固定的答案或者模式,此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或者講故事形式等,激發學生想象力,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描繪內容。此時在問題或者故事情境中就能夠引導學生思考和創作,從而促進他們不斷探索,增強他們的學習效果。
4 環境創設在學前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4.1 結合課堂進行美術教學環境的創設
在學前美術教學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教學部分,其是學生美術規范學習的內容。為了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教師需要結合課堂來創設美術教學環境。教師在結合課堂創設美術教學環境的過程中,要做好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把握;同時還要綜合分析學生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確保環境創設滿足學生需求,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比如,在開展“美麗的大自然”相關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布置室內像大自然一般的環境,營造綠色環境,在門窗上貼上小草、樹木和花朵等照片或者道具,甚至還可以在室內放置一些花草和小動物的模型。教師在授課中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一些關于自然景物的音樂和動畫情景,加深學生對大自然的感悟,通過這樣使學生如身臨其境般感受大自然。這樣能夠使學生在課堂內就體會到大自然的魅力,實現對學生靈感和思維的激發,促進他們能夠更好地投入美術學習中,增強美術作品的創作效果。
4.2 營造美術游戲化教學情景
在學前教育中,學生有顯著的特點,他們對游戲活動存在很大的興趣,都比較喜歡參與到游戲活動中。教師就可以基于此營造美術游戲化教學情景,有效地吸引學生參與到游戲活動中,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這也是現代化教學觀念的體現。比如,在“向日葵”相關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開展游戲化活動,讓學生分組扮演不同角色,有向日葵、蝴蝶和蜜蜂等,大家都在圍繞向日葵翩翩起舞。教師展開相應的提問,“向日葵的臉一直朝著哪里?”“向日葵的種子是什么形態的?”等,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觀察和探索,然后教師再讓學生通過觀察和自己的想法繪畫向日葵。這樣的方式能夠在角色游戲中促進學生的觀察,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為后續繪畫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4.3 圍繞教學內容開展豐富的主題活動
在學前美術的教學中,環境創設的形式是豐富多彩的。由于學生有著好動的特點,教師就可以圍繞教學內容開展豐富的主題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學習構建美術知識體系,不斷提升美術素養,如美感激發、認知水平、文化內涵的認識和審美能力的培養等。因此,在環境創設中,教師就可以和教學內容結合,把握好教學的目標和任務,并結合學生需求來開展主題活動。可以和廢品設計相結合,營造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新理念,比如,在開展“漂亮的紙杯花”相關內容的教學中,為了深化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認識,教師就可以開展美術實踐活動,讓學生借助身邊常見的不用的材料進行玩具或者工藝品的制作。教師可以先利用紙杯來向學生介紹紙杯花制作,后讓學生利用相應的工具和材料來進行作品的制作。此時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到紙杯花的制作中,并制作出各種各樣的紙杯花。此過程中,學生會不斷想象、創新紙杯花的制作,從而在完成作品的同時還能夠增強他們的藝術創作能力。也可以通過發泡膠或KT板來制作立體的墻面效果,達到平面和立體相結合的完美藝術環境。
4.4 創設班級美術區角的環境區域
學前教學中往往會設置區角活動的區域,其是學生生活和學習的重要部分。在美術教學環境的創設中,可以通過美術區角的環境創設,使學生能夠在美術區角中不斷學習美術,這樣就實現美術學習和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合,為學生創造出更多美術學習的契機。在美術區角的環境創設中,可以涉及色彩的搭配、空間的布局和造型的設計等,能夠讓學生隨時隨地自由和創新性地進行美術審美的創作以及藝術思維培養。同時還可以將美術區角進行諸多類型小角的布置,如繪畫角、裝飾角和手工角等,通過不同的形式來滿足學生興趣需求,從而更好和全面地為學生提供美術素養發展環境條件。比如,在裝飾角可以放置一些手工性工具、卡片畫冊、塑料性瓶子和廢棄紙盒等材料,學生能夠在區角的環境內按照自身興趣,制作相應的裝飾用品。這樣就實現了課堂知識到課外的實踐運用,對學生美術實踐能力增強和綜合素養提升有著積極影響。
4.5 為學生創設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
在學前美術教學中,學生的思維是比較發散和創新的,為了促進對學生美術審美的培養,教師就需要為學生提供審美感受機會。教師需要和學生一起發現、感受與欣賞美的事物,尊重學生興趣以及自身感受,對他們的行為進行引導和鼓勵,從而在創設的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中實現美術素養的提升。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和組織學生參觀一些地方民俗美術活動和民間美術藝術展覽等,讓學生遨游在美術藝術世界,給予他們良好的機會感受美術藝術世界的絢麗多彩。這樣就能夠促進學生美術想象力的激發和對美術內涵的深入理解。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美術感受,在欣賞和體驗中不要把自己審美的標準強加給學生,要鼓勵他們在世界名畫欣賞中表達自我想法,給予他們更多鼓勵與支持。另外,教師還需要支持學生的愛好,教學活動要根據學生需求來準備一些繪畫或者裝飾材料,如小石頭、小瓶子、絲帶等,讓學生能夠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不斷學習拓展,通過自由的學習環境來激發他們美術素養的提升。
5 結語
環境創設在學前美術教學中是重要的教學手段,其對美術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的價值。為了充分發揮環境創設在學前美術教學中的作用,教師需要正視環境創設教學活動的現狀,并根據實際教學情況來進行環境創設方案的探索和應用研究,這也是學前美術教學中需要一直重視的內容。
參考文獻:
[1] 田翠芬.環境創設——幼兒美術教育中想象力發展的契機[J].好家長,2017(67):3-4.
[2] 劉紅鈺,聶曉娜.“翻轉課堂”模式在《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山東英才學院學報,2018(4):22-27.
[3] 肖瀅,何小芬.淺析開展學前混齡美術游戲實踐活動環境創設研究[J].藝術品鑒,2018(1Z):91-92.
[4] 張焓.民間美術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應用研究——以元旦環境布置為例[J].長江叢刊,2019(3):78.
作者簡介:齊欣(1982—),女,遼寧撫順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學前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