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婧
摘要:兒童時期是人類成長的關鍵時期,不僅需要在該時間段內建立完善的認知,還需要在此階段進行有效的教育培養,這樣才能使兒童健康成長。在進行兒童的教育和培養時,不能過度遏制兒童的想象力,需要盡可能為兒童提供足夠的幻想空間。在學齡前兒童開展有效的心理建設時,通過繪畫能力培養來說極為重要,這樣能夠抓住兒童的特質并進行有效的引導,這是現代學前教育的關鍵內容。
關鍵詞:心理狀態? ?學前教育? ?兒童繪畫? ?關聯與教育
中圖分類號:J20-05?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6-0140-02
學齡前兒童在接受教育和成長的引導時,都需要遵循不同的自然階段進行教育,繪畫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對學齡前兒童的敏銳的感受力,特立獨行的創新能力,豐富的想象力,浪漫的價值觀和對愛的深刻理解進行培養,所以在教學時并不需要注重于繪畫技巧的教學,而是使兒童在學習時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能力,通過敏銳的感受力感知這個世界。所以在平時藝術出版工作中,無論是原創內容還是版權引進,需要以提高孩子的這幾個能力為目的。
例如: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無論如何都是存在一定限度的,但想象力則可根據自己的認知對世界上有甚至沒有的事物進行建設,這也是推動科學發展的關鍵能力,也是知識不斷進步和發展的源泉。這種觀念認為想象力對于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來說都極為重要。此外,弗洛伊德在心理研究中發現,人可以通過繪畫將自身的心理狀態進行表現。所以讓學齡前兒童學習繪畫藝術,并不是指望兒童成為繪畫藝術家,而是為兒童建立一種心靈上的宣泄方式,這也能夠為兒童的成長帶來一定的正面效應。
一、掌握兒童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點
每個人在成長和發育的過程中,都是從嬰兒時期不斷成長起來的,兒童在各個時期都可以感受并認知這個世界的特點,雖然兒童在嬰兒時期或學齡前時期,不能完善的表達出自身的感受,但在進行教育時教師或教育人員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引導兒童注意身邊的變化,而兒童在注意身邊變化的過程中,就能夠逐漸完善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所以想要進行有效的兒童教育,就需要了解兒童的內心世界,并分析兒童的心理特征,這樣才能夠掌握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性格特點,保證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兒童對于人的成長來說極為關鍵,在這個時期做好兒童的教育是保證兒童后續成長經歷的基礎。所以我們可以認為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最初給予兒童決定性的教育,會直接影響兒童的心理狀態和性格特點,這樣也是幫助兒童建立良好學習方式的關鍵。
由于兒童與成人不同,只需要真誠的對待他,兒童就會回報你真實的愛,所以在進行教育時,應當認清楚與兒童交流時感情的重要,需要在與兒童長時間的接觸中培養友誼,這樣才能夠使兒童快速的接受教育者的建議,而教育者的行為和引導方式也將直接影響兒童的性格和表現。
學齡前兒童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具有較高的相似性,都對所有事物具有充分的好奇心,所以在進行兒童教育時,需要明確掌握兒童的性格特征和學習特征,通過這種方式來接近兒童,在與兒童進行溝通時對兒童進行有效引導,這樣對于兒童的教育和指導來說都極為重要。例如,在指導兒童進行自然環境的描繪時,畫出的圖像與真實的自然環境往往存在較大的差異,這是由于兒童在與自然進行交流時,往往是用心感受這個世界的,例如,在兒童的畫作中,蜻蜓、瓢蟲等昆蟲往往會畫的特別大,這是由于兒童在描繪其形象時,都會湊得很近進行觀察,這樣就會導致兒童對這種細小的物體的認知形象較大;而對于人物在進行描繪時,在兒童畫的形象中,甚至人會比建筑更大,這也是兒童自主意識表達的體現。
二、明確兒童的心理特點,使兒童的藝術創造力得以發揮
兒童的畫作主要是通過繪畫來展現自我意識,發揮自己的充分想象力,感受這個世界和周圍人群對自身的愛。讓讀者認識到美育的重要性并感受到藝術帶來的饋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藝術的影子,而兒童在接受藝術時,基本還沒有形成對藝術的全面感受,所以兒童對藝術的了解僅僅存在于基礎的美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發現很多人都越來越重視兒童的藝術培養,同時大多數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獲得除了文化知識以外的更多的藝術熏陶,這樣能夠有助于幫助兒童建立屬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雖然兒童難以獲得與成人相似的幾十年的人生經歷,但大多數成人都沒有辦法描繪出兒童畫的特點,甚至根本無法模仿,但兒童畫在描繪過程中完全超乎常規,同時根本不會循規蹈矩,所以兒童畫僅僅屬于兒童,是成年人無法接觸且模仿的想象力。
三、兒童繪畫與兒童心理表現之間存在的關聯
雖然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同時也具有極強的洞察力,但想要做好兒童的繪畫引導,僅憑這些還遠遠不夠,所以引導者需要明確如何將兒童的優勢與畫作進行結合。由于藝術不存在界限,同時也不會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響,所以想要使兒童的繪畫表現出自身的心理特點,就需要掌握兒童與大自然之間的聯系。讓兒童進入到大自然中,觀察草木和自然的景色,能夠使兒童享受到大自然的美感,通過情景交融和置身其中的方式,使兒童的情感有更鮮明的表現,在這種狀況下,兒童拿起畫筆所描繪的作品也會更加絢麗多彩,同時也能夠更加遵循自身內心的特點,每一個畫面都是一個故事。
藝術巨匠畢加索曾說過:“我用一生的時間學習像孩子那樣畫畫”。由此可見,藝術的表現與年齡和經歷都沒有明確的關聯,畢加索也是在進行藝術創作時,不斷了解兒童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特征,雖然畢加索的藝術作品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內涵和寓意,但兒童畫在完成創作后,其中的內涵并不比藝術大師更少,具有極為強烈的色彩對比,這些都是兒童畫所表現出來的特質,雖然在成年人的眼中看上去可能不可理喻,但具有著兒童獨特的心理特點表現和性格特點表現。
四、兒童的心理教育方式與藝術行為之間存在的聯系
兒童在進行心理特征和性格特點的建設時,兒童期是變化最大,且發育最旺盛的時候,也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所以在這個時期引導者需要掌握兒童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狀態,做好相應的引導和挖掘,這是兒童成長和人生開端的關鍵點,所以我們選擇的藝術類圖書,圍繞這個特點進行了很好的引導,用藝術游戲,循序漸進的啟發孩子不斷地深入了解這個世界,學會怎么與外界和諧的交流,使兒童在保持初心的狀態下,盡可能與這個世界和社會接觸,了解這個世界的美好。
在現代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研究中發現,想要保證兒童獲得良好且正確的人生觀和心理特點,就需要做好學生的兒童期培養。而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行為特點都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所以引導者無論是父母還是教師,都應當以身作則,在進行教育時都需要保證言行一致,通過這種方式為兒童建立良好的學習榜樣,使兒童能夠在成長中獲得正確的引導。
教育都是從小抓起的,尤其是藝術的培養。繪畫教育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藝術教學內容,現代社會中有較多的家長都會送兒童學習繪畫或樂曲等藝術形式。繪畫是兒童展現自身性格特點和情緒狀態的重要方式,家長需要清楚的認知,對兒童進行藝術培養是幫助兒童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和性格特點,并非是通過學習這種內容來使兒童獲得一門求生的技藝。過早的給予兒童生活的壓力,不僅會導致兒童性格孤僻,還有可能影響兒童正常的性格發展,導致兒童在日常生活中缺乏了自身的樂觀性。
家長們需要理解繪畫教育,并不是培養兒童的藝術能力或文化知識,而是通過這種方式來使兒童的思想更加開闊,培養兒童的能力。這里所指的能力并不是指兒童對藝術的欣賞力或藝術的觀察力,而具有較多的內涵。在教學人員的引導下,學生可以通過繪畫掌握自身的特性和特質,從而朝著正確的方向進行引導,使兒童建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五、結語
兒童的畫繪畫能力培養極為重要,而抓住其中的特點,對其心理特征進行分析,并進行正確的引導,是現代教育者和引導者的主要目標。在與兒童進行溝通時,需要耐心且真誠的交流,使兒童敞開心扉,這樣能保證兒童的教學工作更為順利的開展,使兒童成為真正的具有自主意識的人。
參考文獻:
[1]薛丹陽.兒童繪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探究[J].美與時代(中旬刊)·美術學刊,2017,(12):118-119.
[2]劉崇仙.兒童美術培訓機構的教學方法與繪畫心理的探究[J].戲劇之家,2019,(24):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