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桐
摘? ? 要: 小學語文課前預習作業分層設計是教師通過對語文學習及語文作業的分層設計,實現對學生語文學習的科學指導,讓學生逐步掌握字詞、句段及文章的閱讀和語言運用,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切實提高綜合素養。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基礎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具備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 小學語文? ? 課前預習作業? ? 分層設計
小學語文課前預習作業的分層設計,旨在讓學生在學習新課前做好預習,逐步掌握和了解課文的生字、詞語及句子,通過遞進式的新課預習作業由淺入深地加深對新課的練習和了解,便于在課堂上更好地聽講,掌握語文新課內容,為課堂教學活動和各個教學的轉換奠定基礎。小學語文課前預習作業分層設計,不僅要讓學生完成預習作業,還要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為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本文從小學語文課前預習作業分層設計的意義入手,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探討如何構建高效語文課堂活動,提高預習作業分層設計的有效性。
1.小學語文課前預習作業分層設計的價值
預習作業分層設計從字詞、句子到問題、課后作業,以分層的概念,遞進式地推動課前預習,讓學生在課前便了解課文內容,便于教師展開各種語文教學活動,打造高效語文課堂。小學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小學語文是基礎學科,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一言一行,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影響深遠。以往都是直接進行課堂教學,預習及復習不在教學范圍內,教師會要求學生學習,但不會對預習提要求。雖然小學生對預習和復習有所了解,但自主性不足,沒有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養成優良的學習習慣和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切實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新課預習分層設計中,要立足學生的興趣,依據學生能力和課文內容,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參與語文學習探究中,逐步學習字詞和語句,不斷注入學習動力,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2.小學語文課前預習作業分層設計的實施重難點
小學語文課前預習作業分層設計存在兩個重點,一是調動學生預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并且按照教師的要求做好新課預習作業。預習與課堂教學不同,需要小學生具備良好的自主性,自主在課前完成課文字詞及語句的預習,并做好語文預習作業。習作分層設計的優勢在于作業是層層遞進的,由淺入深地自主學習新課,在了解生詞、詞匯后對語文課文內容有所了解,特別是了解優美語句和作者寫作思路等,逐步形成深層性認知。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小學生在開始時會遇到問題,加上活潑好動,如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求知欲的驅動下堅持預習,并養成預習習慣,具備預習的自主性及積極性是小學語文新課預習作業分層設計的第一個難點。
二是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提前學習,課堂教學活動涉及的問題和教學內容,讓小學語文教師不需要在課堂上耗費大量時間進行講解,直接在預習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語文學習方法和能力的學習。但關鍵是小學生如何在課堂上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方法參與課堂語文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缺失,會導致學生缺乏探究欲望和挫傷參與性,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降低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習作分層設計中,要將課堂教學活動中涉及的內容融入作業中,讓學生在預習作業中探究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課堂教學活動內容,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總而言之,為發揮小學語文預習作業分層設計的優勢,在作業設計中要融入課堂教學內容,還要積極引導學生保持課前預習的習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
3.小學語文課前預習作業分層設計的有效策略
小學語文課前預習作業分層設計,一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二要聯合課堂教學活動,三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將分層教學理念應用到作業分層設計中,針對作業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及一系列課堂提問等,提高小學生對新課預習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讓教師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有針對性地增強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小學語文課前預習作業分層設計的實效性。
(1)圍繞新詞,展開組詞造句。
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前預習作業分層設計中,一定要圍繞漢字拼音和結構,先從音形開始,再進行內涵和應用學習。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利用語文學習工具,進行新字的拼音和結構學習,然后模仿課文中的句子組詞和造句,并做好生字詞積累。在作業分層設計中要先將課文中的生字和新詞挑出來,讓學生在預習中自主研習和認識,在課前完成生字詞的造句和組詞,確保學生在學習前對課文內容有所了解。例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教師可以將“地”“球”“環”等新字挑出來,讓學生在預習中先對生字進行標音,然后每個生字組三個詞語,并選擇一個詞語造句,以預習作業的形式課前上交,教師針對學生課前預習情況進行分析,對學生拼音、結構、詞語和造句的能力進行初步判斷,然后進行課堂教學。這樣可以保證課前分層設計與課堂教學的無縫對接,保證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并在預習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運用各種方法做好課前預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以問題為引導,整體體會課文內容。
小學生性格活潑好動,且競爭意識較強,課前預習作業分層設計要遵從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契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保證學生具備較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從小學生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培養入手,基于學生閱讀文章信息量和課文學習的體會,從生字詞跨越到課文內容。小學課文是新課改下千挑萬選的佳作,教師在課前預習作業的設計中,一定要讓學生學會品味優此優美語句和字詞,引導學生在細細品味中,提高閱讀鑒賞能力,進而提高作文水平。例如在《蜜蜂》課前作業設計中,將新字“證、悶、幾、阻、測、括、誤”等標明,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教師在課堂教學前用5分鐘—10分鐘的時間進行小測試,針對這些新字造句、詞語等進行測驗,用這種小測試的方法既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又可以讓學生再一次鞏固預習內容。為保證學生預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對比的形式將學生用彩筆畫出的蜜蜂樣子進行課堂評比,用多媒體將一些畫作展示出來,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評價,以競賽的形式,提高學生課前預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然后將課文中的精彩語句展示出來,讓學生模仿句子自己造句,例如“小女兒沖過來,臉紅紅的,看上去很激動;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等,由學生朗讀和模仿造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并針對學生測試及造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不斷提問,引導學生反思和總結。
(3)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貫徹分層理念。
教師在作業的分層設計中,要以學生為本,依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針對學生讀寫能力的差異性,在訓練中展開實施分層理念,基于學生的優缺點,設計不同程度的作業內容,按照學生能力進行作業分層設計。遵從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依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依據最新發展區原理,結合最近的教學內容,在教育過程中為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菜單,提供適應性指導和建議,不斷增強作業分層的效果。再采用形成性評價,針對學生成長性表現進行評價,關注學生學習的變化,按照布魯姆目標分類教學思想,從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入手,依據目標對不同層次學生作業完成情況進行適當的鼓勵和指引,并對學生作業質量進行檢測和反饋,提高學生的滿足感和自信心,促使學生端正態度。
綜上所述,新課改下實施課前作業分層式設計,旨在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堅持課前預習,并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盧婷,潘洪建.大班額小學語文分層教學的行動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2013(09):57-60.
[2]何裕琴.“適”作而設,智慧分層──基于個體差異現實上的小學語文分層作業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16(04):29-31.
[3]王玉玲.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前預習作業分層設計研究[J].新課程(上),2015(11).
[4]周婕.合理設計,有效檢測,讓課前預習發揮作用——淺論小學語文課前預習[J].初中生優秀作文,2015(10).
[5]白玉華.分層預習,讓語文學習更高效——《小學中高年級語文分層預習的實踐與研究》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J].學周刊,2016(34):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