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曉輝



摘? ? 要: 學前兒童心理發展與指導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長久以來存在課程內容學科體系濃厚,與幼兒教師實際崗位脫節,課程教學以老師為中心,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效率低下等問題。作為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的一門專業課程,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突出雙主體辦學,學生雙重身份,雙環境交替,雙導師指導的“四雙”的核心特點,在課程師資隊伍建設、課程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對學前兒童心理發展與指導課程進行改革和探索。
關鍵詞: 現代學徒制? ? 學前兒童心理發展? ? 課程改革
“學前兒童心理發展與指導”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2017年學前教育專業被列為市級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現代學徒制提倡雙主體辦學,學生雙重身份,雙環境交替,雙導師指導。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存在課程內容學科體系濃厚,與幼兒教師實際崗位脫節,課程教學以老師為中心,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效率低下等問題。如何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突出“四雙”的核心特點成為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專業課程改革必須思考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對學前兒童心理發展與指導課程從課程教學團隊建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和探索。
一、明確課程理念
在課程建設過程中,遵循以下教育理念:
1.堅持立德樹人,注重職業素養培養。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在專業課程教育教學中,將幼兒教師職業道德感和職業認同的培養貫穿整個教學活動中。
2.注重崗位對接,基于工作過程和職業情境進行課程設計。
突出教學為職業服務的理念,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從職業崗位分析入手,同時依據幼兒教師專業標準和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大綱,進行課程規劃設計,確定課程內容,組織實施教學,探索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創新。
3.突出學生主體作用,踐行學教做一體的教學理念。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靈活采用各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切實增強效果和提高質量。
二、理清課程開發的具體思路
1.學校和幼兒園合作開發課程。
課程專業教學團隊和幼兒園一線老師共同合作開發課程。專業教師和幼兒園老師共同組織學前兒童心理發展與指導課程的調研和研討活動。充分利用幼兒園和學校兩種不同的資源,為學前兒童心理發展與指導課程實施創設適宜的條件。學校和幼兒園聯合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為學徒學生提供服務。校企共建學前兒童心理發展與指導精品資源課程。
2.根據幼兒園的典型任務選定課程內容。
專業教師組織實踐專家研討活動,對幼兒園教師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研究,選擇和確定學前兒童心理發展與指導的課程內容,按照職業能力從易到難的順序安排教學。
3.學校和幼兒園交替實施課程教學。
傳統的培養模式往往將理論學習作為學習的起點,按照學科邏輯組織教學[1]。學前兒童心理發展與指導課程打破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課程學習堅持工學交替模式。學生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然后到幼兒園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
三、對課程教學隊伍進行改革
學校專任教師教育教學知識和能力一般比較扎實,對理論知識的教學很有把握,但是往往欠缺專業實踐能力,對實踐技能的指導不能很好地勝任;企業師傅能夠彌補專任教師實踐教學的不足,但教學經驗和能力不足,而且培養人才的責任感相對缺乏。通過學校專任教師和企業師傅組成相互協作的“雙導師”師資隊伍,通過處在不同崗位的教師發揮優勢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促使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結合,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2]。
1.師資構成。
建立一支校園協同、專兼結合的“雙導師”師資隊伍。課程隊伍由4名教師,2名學校專業教師,2名企業導師構成,4名教師均為學前教育專業老師,均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2名專任教師具有較豐厚的教育教學知識和較強的能力。2名企業導師,1名為企業教學園長,具有豐富的實踐知識。
2.建立“雙導師”互動平臺。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教師和企業導師組成深度融合的教學團隊。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強調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的雙向互動。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并建立校企雙導師微信群,便于學校教師和企業導師進行交流和互動。通過面對面教研及網絡交流互動,雙方對彼此的教學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很好地取長補短、相互借鑒。企業導師和學校教師的完美配合,可以培養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都扎實的學生。
四、課程教學模式改革
1.基于智慧職教云課堂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教師利用智慧職教云課堂建立課程,基于云課堂的混合教學模式,將“學前兒童心理發展與指導”課程的教學設計為自主學習——研討學習——鞏固學習三個階段。其中自主學習和鞏固學習在云課堂中完成,研討學習在云課堂和課堂教學中完成。
(1)在自主學習階段,教師通過云課堂APP發布學習資源和學習任務,主要包括學習目標、課件、微課資源等。學生通過APP自主學習。
(2)研討學習階段主要在課堂上進行。第一步教師集中解決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第二步:教師講解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學生進行實踐練習,加深對關鍵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第三步:教師引出相關的若干深層次問題,通過小組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思考。第四步:教師對學生之前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點評,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程的重難點,查漏補缺。同時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狀況布置課后作業。
(3)鞏固學習階段。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反饋適當調整教學進度,改善教學方法,完善云平臺上的教學資源,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學生登錄云課堂,查看并下載學習材料,就疑難問題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后任務,并以作業形式提交到云課堂的作業模塊。教師及時批閱學生作業,并將結果反饋給學生。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個別化的指導。
2.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
工學結合一體化的課程設計,圍繞幼兒園典型工作任務設計教學內容,具體分析每個教學項目所需的知識、技能。學生在學校接受教師講解的專業理論知識,然后到幼兒園開展課程實踐活動,由企業導師對實踐活動進行指導。
五、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
1.案例教學法。
校企合作編寫工作過程中的典型案例,通過生動、真實的案例,讓學生間接地進行職業體驗和學習,深刻領悟專業核心能力。比如講思維一章內容時,這一章內容相對比較抽象、難懂。校企合作編寫《孩子為什么不愛聽王老師的課》的案例,讓學生真實地分析、理解幼兒階段孩子思維發展特點。教師如何根據孩子思維發展特點進行課程設計。
2.現場教學法。
充分利用現代學徒制雙課堂的特點,對部分內容開展現場教學。很多理論內容學生學習后很難變成直觀的體驗。利用現代學徒制的雙課堂方式,將部分內容延展到真實的工作情境中。如學生在課堂上了解了小班、中班、大班幼兒的心理特點后,將學生帶到幼兒園的真實環境中,讓孩子去觀察、印證小班、中班、大班幼兒的心理特點,并讓學生形成典型案例加以分析。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導師全程參與指導。
現代學徒制的課程教學空間不再僅僅局限于學校課堂,而是延伸到了企業和社會。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具體表現為學習情境學校和企業雙課堂、學校和企業雙教師及學生和學徒的雙身份。
六、課程教學評價的改革
1.構建三位一體雙主體的課程考核體系。
“三位一體”是指從素質考核、知識考核、能力考核三個維度全面考核學生能力,“雙主體”是指考核主體摒棄傳統教學模式下單純以任課教師考核為主體,由教師、企業師傅雙主體共同考核。學校教師側重考核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知識性學習掌握,企業師傅側重考核學生的實踐技能應用、職業養成及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如圖所示:
2.校企雙方共同制定課程過程性評價標準。
課程的課程評價標準由企業導師和學校導師共同商討制定。課程在評價與考核中堅持發展性原則,通過評價促進課程的持續改進;借助現代信息化手段收集和整理分析評價數據,提高評價的效率,提升評價的實時性、動態性;堅持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提高評價結果的科學性。
課程采用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即課程的總成績由平時考勤成績、平時成績、期末課程綜合考試成績三部分組成,在考核中重點考查職業崗位關鍵能力(詳見下表):
七、課程改革效果
1.課程內容更適合學生崗位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課程為幼兒園教師資格證考核的重要內容。學生教師資格證考試保教活動分析通過率為96.72%。在近幾年的全國高職院校學生技能大賽中,我院學生均獲得優異成績尤其是保教知識與能力賽項,連續幾年名列前茅。
2.主講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得到了提高。
課程主講教師在歷年評教中均獲得優秀。通過課程改革,教師提高了專業教學能力。主講教師發表了和課程有關的5篇論文。
3.建設了豐富的課程資源和成果。
目前在智慧職教云課堂已經建立了教案、課程標準、課件、習題等基本的課程資源。課程在智慧樹建成全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視頻微課資源62個,視頻時長600多分鐘。目前選課學校累計30所,選課人數累計2013人。
參考文獻:
[1]劉紅霞,周立新.基于云課堂的高校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信陽農林學院學報,2018(3).
[2]顧心怡,楊志強.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雙導師”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職教通訊,2017(10).
[3]袁衛民.對照專業認證標準,構建師范生專業技能測評體系探析——以瀘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酒城教育,2018(12).
項目來源:1.教育部職業院校教育指導委員會2019年課題立項:師范類專業認證背景下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項目編號:2019xqjykt42。2.青島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院級教改課題:基于云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以學前兒童心理發展與指導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