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再研承運人投保貨運險紛爭解決之對策

2020-05-08 08:41:38王晨晨華東政法大學
上海保險 2020年4期
關鍵詞:投保人被保險人

王晨晨 華東政法大學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貿易的迅速發(fā)展,物流產業(yè)也迎來翻倍增長的發(fā)展態(tài)勢,為了分散承運過程中的風險,越來越多的物流企業(yè)在保險公司進行投保。實務中,主要有貨運險和承運人責任險兩個險種可選。一般情況下,貨運險以“運輸中的貨物”為保險標的,主要由貨物所有人進行投保。承運人責任險以“承運人對第三人承擔的民事?lián)p害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無異于承運人為防范風險建起一道防火墻。然而,由于貨運險的費率較低、投保程序簡便、無免賠額限制、承保范圍大等優(yōu)勢,承運人往往放棄本應投保的責任險,而轉向投保貨運險,造成大量“險種錯配”的情形發(fā)生,從而引發(fā)了保險理賠中的大量糾紛。

承運人投保貨物運輸險有兩種常見的模式。模式一:承運人為投保人,被保險人為貨物所有人,保險合同是涉及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后,由保險人直接對貨物所有人進行賠付。模式二:承運人以自己為被保險人投保貨物運輸險,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后,由保險人直接對承運人進行賠付。

在險種錯配的情況下,引發(fā)的糾紛主要有:(1)當承運人為投保人,若由于承運人原因造成保險事故,那么保險公司在進行賠付后能否向承運人行使代位求償權?即便能夠追償,若承運人無過錯,是否影響保險公司代位求償權的行使?(2)在物流運輸實務中,具有風險意識的貨物所有人往往以自己的名義投保,可能會與承運人購買的保險在保險范圍及保險期限等方面發(fā)生重疊,出現多張保單承保同一損失的情形,此時應如何進行保險理賠?(3)當承運人既是投保人又是被保險人時,若保險人以承運人不具有貨運險的保險利益為由拒絕賠付,承運人應如何尋求救濟?

本文針對不同模式下的相關糾紛進行梳理,對相關的學說及法律適用展開討論,力圖探索出合適的糾紛解決路徑。

二、保險人代位求償權糾紛

(一)承運人可以作為保險人行使代位求償的對象

保險代位,是保險法中古老又獨具特色的一項制度。它是指因第三人損害保險標的而造成保險事故的,保險人自向被保險人賠償給付保險金之日起,在保險金額范圍內代為行使被保險人向第三人請求賠償的權利。保險代位權的義務主體是負有賠償責任的第三人,但是為了能夠讓被保險人的損失真正得到補償,各國的保險立法均對保險人行使代位權的對象有所限制。這一限制主要體現在被請求的第三人不能是被保險人的利益共同體成員。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身份上的緊密聯(lián)系帶來了財產利益上的一致性。倘若允許保險人對其進行追償,則必然會出現“左口袋進,右口袋出”的情形,與對被保險人本人追償無異,喪失了保險分散風險的作用。

在模式一的情形下,承運人作為保險合同的一方當事人,與被保險人并非同一主體。當由可歸責于承運人的原因造成保險事故時,保險人能否對承運人行使代位求償權呢?

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四)》(以下簡稱《保險法司法解釋四》)第八條規(guī)定,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雙方另有約定外,保險人可以向投保人行使代位權。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五庭《關于印發(fā)〈關于審理保險代位求償權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一)〉的通知》中也指出,投保人不是保險合同所保障的對象,投保人不在保險人行使代位權的對象限制范圍內。由此可見,代位求償權的對象可以是承運人。

倘若承運人在投保前就知曉存在被保險人代位求償的風險,由于無法實現分散風險的目的,承運人大概率是不會投保的。但是并不能據此認定承運人與被保險人屬于上文所提到的利益共同體成員。何以見得,特分析如下。

筆者認為,首先,承運人與被保險人簽訂貨物運輸合同,彼此作為合同的相對方,互相獨立,并不存在任何隸屬關系,不存在身份上的緊密聯(lián)系。被保險人的合同義務為支付運費,其經濟利益指向在途貨物的現有利益;承運人的合同義務是將貨物安全運送到目的地,其經濟利益為收取運費。二者的經濟利益雖然有一定的牽連,但并不具有同一性[參見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2012)蘇商再提字第0034號民事判決書]。另外,即便在托運人未支付運費的情況下,承運人享有留置權,雖然此時的經濟利益指向在途貨物的現有利益,但保險事故的發(fā)生與承運人的經濟損失之間并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且承運人的經濟利益僅限于與運費價值相當的在途貨物,很難將承運人歸入被保險人的利益共同體。

?圖1 保險人向承運人行使代位求償權的法律關系

其次,損失補償原則為保險法的基本原則。在貨運險這一財產保險中,保險事故發(fā)生后,遭受直接損失的主體為被保險人,投保人的損失在于因貨物滅失帶來的賠償責任,屬于間接損失,投保人并不受損失補償原則的限制(武亦文,2013)。

最后,雖然承運人作為保險合同的一方當事人,需要履行交付保費、如實告知、危險增加的通知等義務,但是保險代位權的設立本位在于保障被保險人的利益(樊啟榮,2011)。貨運險的設立也是以保障被保險人為核心的,因此,當投保人與被保險人的利益出現沖突時,應當優(yōu)先保護被保險人的利益。換言之,保險合同的存在不能構成投保人的免責事由。

因此,當由可歸責于承運人的原因造成保險事故時,保險人可以對承運人行使代位求償權。

(二)承運人主觀過錯對保險人代位權的影響

1.承運人故意導致保險事故

根據《保險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規(guī)定,故意損害國家財產、侵害他人財產、制造保險事故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不承擔賠償責任。在承運人故意制造保險事故的情況下,保險合同得以解除,保險人代位權也就無從談起。

2.承運人過失導致保險事故

代位求償權的民法法源在于法定的債權移轉。所謂債權移轉,是指在債權保持統(tǒng)一性的前提下,債權主體發(fā)生變動。在法定債權移轉理論下,于保險人向被保險人給付保險金之同時,不待被保險人另為債權讓與之意思表示,被保險人對第三人之請求權在保險給付額度內即法定地、當然地移轉予保險人(韓世遠,2018)。

在保險人向承運人行使代位求償權的法律關系中,存在承運人(投保人)、保險人、被保險人三方法律關系,其關系如圖1。

保險人與承運人的代位求償關系基于兩種法律關系產生,其一是承運人與被保險人的損害賠償關系,被保險人對承運人享有損害賠償請求權,該請求權的發(fā)生原因既包括合同,也包括侵權行為,但必須與保險人應負責的原因事實相同,即“保險事故”。其二是承運人與保險人的保險合同關系,保險人得以代位行使權利的數額,以不超過保險人對被保險人的實際賠償金額為限。基于“公平原則”和“損害補償原則”,在保險人對被保險人進行賠付后,被保險人對第三人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填補。因此,在受領保險給付的范圍內,其對第三人的請求權應當轉移至保險人(王婷婷、劉安寧,2014)。

債權的移轉并不改變債權本身的同一性。因此,承運人可以對抗被保險人的所有事由,均可以對抗保險人。那承運人可以對抗被保險人的事由有哪些呢?

在保險人基于合同關系請求代位求償的場合,根據《合同法》第三百十一條,承運人承擔的不是過錯責任,而是嚴格責任。換言之,承運人可對抗被保險人的事由僅限于不可抗力、貨物的自然性質或合理損耗、托運人或收貨人的過錯,而不包括過失。

因此,如果承運人故意制造保險事故,不存在保險人代位權的問題;如果承運人因過失導致保險事故,無論是重大過失還是一般過失,均不影響保險人代位權的實現。

(三)保險人代位求償權糾紛的解決路徑

由上述的討論可知,無論承運人對于保險事故的發(fā)生是否有過錯,均不影響保險人代位權的成立。因此,承運人為了避免被追償的風險,可以在投保階段通過以下方式實現投保目的。

方式一:在保險合同中約定放棄代位求償權。在不影響社會公共利益和第三人合法權益的情況下,保險人可以自由處分甚至放棄代位求償權,法律對此并不進行限制。保險人可以出于維系商業(yè)合作關系或衡量訴訟成本后決定是否放棄代位求償權。保險人放棄的意思表示應當完全自愿、毫無保留地做出。

有學者認為(覃有土、樊啟榮,2003),保險人放棄代位求償權會帶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一是導致第三人逃避法律責任,無形當中縱容了第三方的侵權或者違約行為等;二是妨礙了保險公司自身效益的提高。筆者認為,承運人作為商業(yè)社會中的理性人,審慎并善意地履行合同才能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即便沒有被追償的風險,承運人也不會因為投保而故意做出侵權或違約行為,其基于商人的理性并不會因投保而受到減損。另外,保險公司基于大數法則核定保費,收取一定的利潤,其效益的提高不應依賴于對第三方的追償。

方式二:在貨物運輸合同中約定,除非承運人故意,由保險公司對貨物的毀損或滅失承擔賠償責任,承運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不過,采取此方式的前提在于充分履行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承運人應當詳實地告知保險人貨物運輸合同中的特別約定,以便保險人重新評估風險,核定合適的費率。否則,承運人即違反了如實告知義務,保險人有權拒絕賠付。保險人明知承運人與被保險人的特別約定后依然選擇承保,即可視為放棄代位求償權的默示的意思表示。

三、多數保險中的損害賠償糾紛

(一)多數保險的性質——重復保險抑或保險競合

在模式一的情形下,承運人以貨物所有人為被保險人投保,有時具有風險意識的所有人也同時為所運輸的貨物投保,保險責任和保障期間會出現重疊,存在多張保單補償同一損失的情形。在保險學說和實務中,“重復保險”和“保險競合”同屬于多數保險。

我國保險立法規(guī)定,重復保險是指投保人對同一保險標的、同一保險利益、同一保險事故分別與兩個以上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且保險金額總和超過保險價值的保險。保險競合源于美國的“他保條款(other insurance clause)”,通過判例可以看出,該條款約定的是多個保險人承保同一損失時,各保險人承擔責任的順序和方式(徐斌,2013)。雖然沒有對概念的內涵做出明確界定,但仍可以發(fā)現,他保條款涵蓋了重復保險。

相比國外的學說,我國立法尚未明確提出保險競合的概念,學界對保險競合概念的爭論要復雜得多。在我國臺灣地區(qū),施文森教授提出了“同一損失說”,認為“對于同一標的物及其因危險事故所致的損害,因不同險種的承保范圍重疊造成有兩個以上的保險承擔其責任者,稱保險競合”。該觀點重點強調同一損失同時被不同險種的兩個以上保險承保。劉宗榮教授提出“同一被保險人說”,即兩個以上投保人,保險利益、保險標的物、保險事故不完全相同的保險合同,指定同一人為被保險人,由于該數個保險合同有理賠的重疊性,于保險事故發(fā)生時,數個保險人就同一保險事故所致同一保險標的物的損失,都應該對被保險人負賠償責任者,稱為保險競合(劉宗榮,2009)。在我國大陸地區(qū),學者將保險競合分為最廣義、廣義和狹義三種含義。最廣義的保險競合是指包括重復保險在內的所有多數保險,廣義的保險競合不包括重復保險,狹義的保險競合僅指被保險人為同一人的情形(宋卓,2005),認為財產損失險與責任保險不屬于保險競合(石紅偉,2017)。

最廣義的保險競合與多數保險同一,內涵最空泛,沒有深入分析的必要。由于多數保險只包括重復保險和保險競合兩種類型,本文采用與重復保險并列的“狹義的保險競合說”。二者的主要區(qū)別有:首先,對投保人的要求不同。一般而言,重復保險的投保人相同,而保險競合的投保人一般不同。其次,二者的產生原因不同。重復保險的產生原因大多在于被保險人對保險認識不足,理解上存在偏差或出于惡意的牟利心理;而保險競合的產生原因大多在于被保險人在不同情形下身份的重疊或異種保險合同之間的交叉。

因此,當承運人與貨物所有人同時為運輸的同一貨物投保時,發(fā)生的多數保險屬于保險競合,而非重復保險。

(二)保險競合下各保險人的責任分擔

假設承運人與保險人A簽訂保險合同a,保費為1000元,保險金額為10萬元;財產所有人與保險人B簽訂保險合同b,保費為2000元,保險金額為50萬元。保險事故發(fā)生后,實際損失為30萬元。

在保險競合中,保險人彼此之間的責任分擔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保險金額比例分擔

每一單個保險人按照其承保的保險金額與總保險金額的比例承擔保險責任。在上例中,按照保險金額比例分攤責任時,各個保險人的賠償責任為:

images/BZ_29_131_1156_226_1207.pngimages/BZ_29_226_1156_387_1207.pngimages/BZ_29_387_1156_798_1207.pnga10萬元30×[10(/10+50)]=5萬元images/BZ_29_131_1258_226_1309.png images/BZ_29_226_1258_387_1309.pngimages/BZ_29_387_1258_798_1309.png

2.保費比例分擔

保費比例分擔是指各保險人按照其收取的保費金額與保費總額的比例承擔保險責任。在上例中,按照保費比例分擔方式,各個保險人的賠償責任為:

images/BZ_29_131_1666_215_1717.pngimages/BZ_29_215_1666_338_1717.pngimages/BZ_29_338_1666_798_1717.pngimages/BZ_29_131_1768_215_1819.pnga images/BZ_29_215_1768_338_1819.png1000元images/BZ_29_338_1768_798_1819.png30×[1000/(1000+2000)]=10萬元

3.實際保險金額比例分擔

該方式是指在假設沒有保險競合的情形下,各保險人以分別實際支付的保險金額的比例,計算分攤額。在上例中,各個保險人的賠償責任為:

images/BZ_29_131_2174_211_2293.pngimages/BZ_29_211_2174_429_2293.pngimages/BZ_29_429_2174_798_2293.pngimages/BZ_29_131_2344_211_2395.pnga images/BZ_29_211_2344_429_2395.png10萬元images/BZ_29_429_2344_798_2395.png30×[10/(10+30)]=7.5萬元

4.等額分擔方式

等額分擔方式,是指個保險人以各自的保險金額為上限,承擔等額保險金責任。各保險人依等額負擔,至保險金額最低之保險負擔全部保險金額之后,若仍不足以補償被保險人之全部損失時,其余保險人需繼續(xù)以相等數額負擔保險給付,其又有不足者,亦同(劉宗榮,2009)。在上例中,各保險人的賠償責任為:

images/BZ_29_131_3011_209_3061.pngimages/BZ_29_209_3011_341_3061.pngimages/BZ_29_341_3011_494_3061.pngimages/BZ_29_494_3011_646_3061.pngimages/BZ_29_646_3011_798_3061.pngimages/BZ_29_131_3112_209_3163.pngaimages/BZ_29_209_3112_341_3163.png10萬元images/BZ_29_341_3112_494_3163.png10萬元images/BZ_29_494_3112_646_3163.png-images/BZ_29_646_3112_798_3163.png10萬元

應當注意的是,我們探討的只是不同保險人之間的責任分擔方式。當兩個保險人對被保險人的同一風險進行承保時,該風險上即存在一個整體損失保障,每一個保險人都有義務按照比例來承擔責任。每一份保單都屬于獨立合同,是不同的法律關系,每一保險人的超額支付都被認為是自愿的,這個保險人對于其他保險人并沒有損失分攤權,超額賠付既不能成為對其他保險人的訴訟理由,也不能消除對被保險人的責任。

(三)保險競合下的通知義務

基于誠實信用原則,保險競合的通知義務與訂約時的如實告知義務、危險發(fā)生及增加的通知義務一樣,都是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義務。盡管保險競合大多是由于客觀情況產生的,但仍不能排除投保人牟取超額保險金的情形。保險競合的通知義務能夠防止投保人不當得利,同時使保險人知悉其他保險人的存在,有利于對投保人的主觀風險因素進行評估,更好地管控保險合同的風險。因此,當被保險人或投保人知悉保險競合的事實后,應及時通知其他保險人,并告知其他保單的保險金額及保費。

四、承運人索賠糾紛的解決

(一)最大誠信原則與保險利益原則的沖突

承運人對于所運輸的貨物,當然具有責任險的保險利益,并不具有財產險的保險利益,在承運人購買貨運險的情況下,會出現保險利益與險種不匹配的情形。我國《保險法》第十二條規(guī)定,被保險人在保險事故發(fā)生時沒有保險利益的保險合同無效。僅從保險利益原則來看,在第二種模式下,作為被保險人的承運人確實不應獲得保險理賠。

由于保險合同往往是由保險公司事先擬訂的,且合同條款具有一定的專業(yè)性和復雜性,合同雙方對專業(yè)保險知識和法律知識的理解程度不一,在訂立保險合同的過程中,雙方都應遵循最大誠信原則。最大誠信原則作為保險法的一個基本原則,最初是作為保險人約束投保人的工具,而隨著保險行業(yè)的發(fā)展,為了防止保險人惡意抗辯、保護投保人的合法權益,各國保險法相繼將該原則同時適用于保險人和投保人。

基于最大誠信原則,保險合同當事人應當嚴格進行信息披露,以實現權利義務的公平分配。一方面,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保險標的的性質;另一方面,保險人應在締約時詳盡說明險種的性質、免責條款、保險利益等。在模式二下,承運人并沒有刻意隱瞞自己作為承運人而非托運人的身份,已經盡到了如實告知的義務。而保險公司在明知承運人對于貨物運輸險不存在可保利益的情況下,其作為專業(yè)的保險人,不但不向投保人說明貨物運輸險和責任險的法律差異,反而同意承保,等到投保人提出索賠請求時才主張“承運人不具有貨物運輸險的保險利益,只具有承運人責任險的保險利益,因此保險合同無效”。這樣一來,如果保險事故未發(fā)生,保險公司就可以白白收取保費;如果投保人出險,保險公司又不需要承擔相應的保險金給付責任,不僅違反了民法上的公平正義,也違反了保險法上的禁反言規(guī)則。

(二)承運人如何尋求救濟

1.承運人的索賠依據——保險人的締約過失責任

在模式二的情況下,最大誠信原則與保險利益原則存在一定沖突。如何在保險法的兩個基本原則中尋求平衡,并使承運人得到救濟呢?

司法實踐中存在兩種看法:第一種觀點認為承運人對于所承運的貨物享有責任險的保險利益,并適用責任保險的相關規(guī)定,就可以避免“險種錯配”的窘境[參見廣東省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東中法民二終字第194號民事判決書]。按照此裁判思路,保險人明知投保人的目的在于分散自己的責任風險,承運人的投保即可解釋為訂立承運人責任險的要約,保險人同意承保即做出了承諾的意思表示,即便簽發(fā)的保單為貨物運輸險,也應解釋為雙方實際上簽訂了承運人責任保險合同。

第二種觀點認為承運人對所承運的貨物不具有保險利益,但是保險人應當承擔締約過失責任[參見山東省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2018)魯02民終1452號民事判決書]。《保險法司法解釋四(征求意見稿)》第八條(已刪除):“承運人以自己為被保險人為承運貨物投保財產損失險,保險事故發(fā)生后,保險人以被保險人不具有保險利益為由拒絕賠償保險金的,應予支持,被保險人依據保險人在承保過程中的過錯程度,主張保險人承擔相應損害賠償責任的,應予支持。”后來,該條款因爭議過大而不得不刪除。

筆者認為,責任險與貨物運輸險在性質、具體條文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難以將保險合同雙方訂立貨運險的合意解釋為訂立責任險的合意。即便認為雙方簽訂了責任險,在具體條文的適用中也存在困難。責任險與財產險的條文設計存在較大差異,很難認定雙方對于責任險的相關條文已達成合意,即便通過《合同法》第六十一條也難以進行補充。

雖然《保險法司法解釋四(征求意見稿)》第八條最終被刪除,但是該條款很好地平衡了最大誠信原則與保險利益原則的沖突。退一步來講,即便依據保險公司的主張,保險合同因不具有保險利益而無效,也并不能一概由投保人承擔合同無效的不利后果。合同無效后,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締約過失之賠償責任的成立,一般需要符合四個要件:(1)締約一方違反先合同義務;(2)違反先合同義務一方存在過錯;(3)相對人遭受損失;(4)違反先合同義務與損失之間有因果關系。在保險人明知承運人不具有保險利益的情況下,若出于擴大業(yè)績等動機故意隱瞞并簽發(fā)保單,違反了如實告知的先合同義務,具有明顯的過錯,并且直接造成承運人在出險后無法獲得理賠的結果,完全符合締約過失責任之成立要件。

2.承運人輕過失不影響保險人損害賠償責任的成立

締約過失的法律后果,最主要的是損害賠償責任。學界通說認為,在合同無效的締約過失中,受損害方可以請求信賴利益賠償。問題在于,在締約過失責任的要件中,并未要求相對人善意且無過失。在承運人明知《保險法》的相關規(guī)定仍然選擇忽視甚至有意違反的情形下,還能否適用締約過失責任呢?既然承運人已經知悉違法的事項,又怎么會輕信保險人的虛假陳述而訂立合同呢?如果承運人要分散自身的責任風險,完全可以在締約之初就選擇正確的險種,既然選擇了貨運險,就應當承擔協(xié)議無效的潛在風險,這樣似乎更符合私法自治原則。

有學者認為,締約過失責任的核心在于“合理信賴”,只要相對人因他方行為產生善意信賴即可,若是因過失導致不知,則屬于責任范圍的評價,應適用過失相抵規(guī)則(于鳳瑞,2018)。筆者認為,即便相對人存在過錯,也不應成為違反先合同義務一方“以智取勝”的犧牲品。如果保險人故意不告知,承運人因輕過失而不能依締約過失請求損害賠償,締約過失責任未免會過于僵化而被大大限縮適用范圍,這顯然是不妥當的。

合同及締約過程中的磋商是表征信賴主體信賴意識的憑證(于鳳瑞,2018)。在判斷承運人是否有正當信賴時,可以參考的因素有:(1)承運人與保險人的締約次數。承運人的信賴程度隨著締約次數的增加而呈螺旋式上升。(2)合同條款的具體表述。若保單中條款的表述使承運人相信貨運險足以分散自身的風險,無疑增加了承運人的信賴程度,保險人應當承擔較大比重的責任。(3)保單中關于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構建。《保險法》必須實現一般法律意義上的公平,當事人權利義務的公平構建應該以“對價平衡原則”為核心,更多體現對于交換公平的追求(武亦文、楊勇,2018)。

因此,若保險人在締約過程中已充分履行如實告知義務,且有證據表明承運人在投保時已充分意識到貨運險不足以分散自身的責任風險,在可以正確選擇險種的情形下仍然有意忽視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則屬于民法中的“自甘冒險”行為,保險合同無效。承運人自行承擔無法獲得保險理賠的不利后果,保險人應當返還保費及相應利息,使雙方的權利義務回復到未訂立合同的狀態(tài)。

3.承運人信賴利益的范圍

在保險人承擔締約過失責任的情況下,承運人主張的信賴利益的范圍該如何確定呢?韓世遠教授認為,信賴利益損害,可區(qū)分為所受損害與所失利益。所受損害指為簽訂合同而合理支出的咨詢費、鑒定費、交通費等。所失利益主要指喪失與第三人另行訂立合同的機會所產生的損失,即締約機會損失。美國學者富勒將締約機會損失納入信賴利益損害的范疇,并認為締約機會損失是指因信賴合同有效成立而放棄獲利機會的損失(L.L.富勒、小威廉R.帕杜,2004)。

假定合同無效是由保險人導致的,根據無效合同的法律后果,無效合同未履行的不得履行,則保險人沒有支付保險金額的義務,但應賠償承運人的期待利益,即假如合同有效時,承運人可以獲得的保險金額(履行利益)。保險人承擔履行利益賠償責任的原因在于承運人基于信賴,放棄了選擇正確險種的機會。對于承運人而言,實際上是一種機會利益損失,只是通過履行利益的計算來予以量化。

五、結語

承運人購買貨運險是否妥適,這已經是保險行業(yè)討論已久的一個老問題,由此引發(fā)的法律糾紛也成為司法實踐中的常見案例。通過上述分析,筆者認為,當承運人為投保人時,若由于承運人過失造成保險事故,保險公司可以在賠付后向承運人行使代位求償權。若貨物所有人的保單與承運人購買的保險在保險范圍及保險期限等方面發(fā)生重疊,出現保險競合的情形,各保險人應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責任分攤。當承運人既是投保人又是被保險人時,若保險人以承運人不具有貨運險的保險利益為由拒絕賠付,承運人可主張信賴利益的損失。

我們知道,司法是解決糾紛成本最高的方式,保險行業(yè)應當加強內部監(jiān)管、規(guī)范運營、合規(guī)合法,就可以避免將行業(yè)問題演化為司法問題,節(jié)約社會成本。

猜你喜歡
投保人被保險人
論被保險人對代位求償權的義務
保險金屬于遺產嗎
伴侶(2018年11期)2018-11-22 03:18:50
被保險人死亡,保險金是否屬于遺產
百姓生活(2018年11期)2018-11-19 08:45:22
有必要創(chuàng)設“第二投保人”概念嗎?
——與林剛先生商榷
上海保險(2018年3期)2018-04-03 09:35:31
賦予人身保險合同中被保險人合同解除權必要性分析
山西青年(2017年17期)2017-01-30 06:42:57
試論我國保險法對被保險人利益保護之不足及完善
論機動車強制責任保險的附加被保險人
——兼評《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42條第1款
人身保險,不容忽視的告知義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亚洲最新网址| 亚洲性色永久网址| 中文字幕伦视频| 免费网站成人亚洲| 亚洲精品老司机| 亚洲av综合网|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亚洲VA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亚瑟|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久久国语对白|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激情视频综合网| 日本国产精品| 黄色不卡视频| 91美女视频在线| 色婷婷电影网| 亚洲欧美自拍一区| 91福利片|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无码中文字幕加勒比高清| AV不卡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京|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偷拍美女撒尿视频| 2020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图区| 国产大全韩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欧美一级在线看| 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日韩AⅤ在线观看|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a在线看|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国产一级特黄aa级特黄裸毛片| 毛片免费网址| 免费播放毛片| 美女啪啪无遮挡|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国产在线啪| 日韩高清一区 | 无码免费视频|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亚洲欧美成人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99视频在线精品免费观看6|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视|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日本国产精品| www.精品国产|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理论片一区| 国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91黄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AV不卡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 亚洲三级影院| 综合亚洲网| 国产精品丝袜在线|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蜜臀AVWWW国产天堂| 国产91丝袜|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