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宏?張云耀
內容摘要 智慧時代的大背景下,智慧旅游迅速發展,與此同時,旅游行業也對旅游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當下旅游人才供求之間面臨困境。通過對相關研究文獻進行歸納總結分析,建立智慧旅游人才培養方案對比表,提出旅游高等人才培養方案提升建議,主要有確立“智慧型”人才培養目標,增加信息化、實踐課程,完善師資隊伍建設,做好硬件設施建設,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關鍵詞 智慧時代 旅游高等教育 人才培養方案
1 引言
近年來,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大,在促進產業融合和產業結構改革方面卓有成效,同時,大力推動了我國三產服務業規模的擴大和產業質量 的提升[1]。緊接而來的以技術變革為核心的智慧時代,旅游業進入基于互聯網思維的智慧旅游新時代。要求旅游人才能夠為游客提供智能化的服務,不斷提高經營管理的智能化,同時,在旅游營銷中充分利用多種新型媒體,在旅游服務中做到個性化和定制化。旅游人才要能夠掌握相關技
術,把握時代的發展,旅游高等教育如何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培養適應智慧時代背景的人才迫在眉睫。如何培養出能夠把握旅游行業現狀、適應旅游行業的旅游人才,是各大旅游高校亟待思考的問題[2]。本文通過構建在智慧時代下對人才能力的需求,提出旅游高等教育的智慧旅游人才培養方案的思路、框架及保障措施,為各高校智慧時代旅游高等教育創新提供改革與完善參考。
2 研究設計
本研究主要通過選取中國知網(CNKI)上篩選的相關檢索文獻進行分析。設定的選取標準根據首位度排序包括研究方向契合度、文獻來源、發表年份、被引用次數。首先,考慮文本的研究方向契合度,在文獻檢索過程中堅持以“智慧旅游人才培養”作為主題檢索。其次,為保障文獻分析結果具有較高可信度、一定的學界認可度,要求所選擇文獻樣本應盡可能涵蓋最多的來源渠道。最后,搜索了2017年以來的相關文獻,保證研究的時效性。同時,考慮到了被引用次數反映的是文獻被學界的認可度,更高引用次數的文獻更有利于支撐本研究的成果結論。通過以上選取標準,選取出14篇文獻進行文本解讀分析(見表1)。
3 核心觀點的提取
3.1 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特征詞:復合型人才、創新、互聯網
“智慧化”是目前旅游行業的發展趨勢,因此,人才培養目標中,應樹立“智慧型”的思路。同時,要以能掌握跨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為培養目標,這便需要具有一定信息技術,同時,又掌握旅游營銷和管理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3.2 課程體系調整——特征詞:實踐、計算機、信息、課程體系
信息技術是智慧時代的敲門磚,旅游高校應有新時代思維,多增設大數據分析、網絡營銷等新課程。同時,要求增加實踐課程比重。在智慧時代下的旅游市場發展速度遠遠超越課堂知識的更新,充足的實踐活動使離開課堂的學生們走到行業的第一線,更有利于旅游專業人才培養能夠跟緊市場的步伐,讓學生充分了解到行業最新的發展態勢。
3.3 師資隊伍建設——特征詞:師資、雙師
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這是時代提出來的命題,也需要專業教師不僅要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更要有高水平的實踐能力。除引進“雙師型”教師,也可以選擇教師結構多元化,例如,信息技術課程可選擇信息技術專業教師授課,但需要對智慧旅游相關技術有充分的理論實踐基礎,也可邀請行業專家開設特別交流會。
3.4 硬件設施支持?——特征詞:實訓、實驗、在線
智慧時代要求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要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平臺開展實效性的智慧旅游教學。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實驗室與實習場所僅停留在傳統的客房模擬,甚至個別高校沒有設立實驗室、模擬體驗。高校應盡可能地建設一批圍繞著智慧旅游體驗中心而來的實訓室,需要一批集智慧景區、智慧旅行社、智慧體驗、智慧旅游營銷等一體的實訓基地。
3.5 校企合作——特征詞:校企合作、實習基地
當下,旅行社面臨轉型,景區智慧化,在線旅游企業逐步壯大,傳統的校企合作模式已與智慧時代脫節,高校應主動與在行業內走在“智慧”前列的旅游企業合作,加大學生實習、教師參與、教學研究等方面的深度合作[17]。
4 完善與提升策略
4.1 樹立“智慧型”和“復合型”的旅游人才培養目標
旅游“智慧化”是當下旅游行業發展的趨勢,因此,要培養出適應智慧時代行業發展的智慧旅游人才,應先樹立“智慧型”復合旅游人才的培養目標。要將“智慧”理念融入到課堂中,融入每一次行業實踐中,讓學生切實了解智慧旅游并愿意為之努力。同時,高等院校旅游類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必須適應我國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旅游人才的培養也以“復合型”人才為主。基于此,在樹立人才培養目標時,應以培養復合型旅游人才為基礎,強調理論、實踐和技能相結合,培養適應市場需要的人才[18]。
4.2 增加信息化課程
目前,大數據、物聯網的飛速發展,顛覆著傳統旅游行業,故此旅游專業要加大信息化課程比例,增設與旅游大數據與智慧化相關的課程,還可增加其廣度和深度,如開設信息管理、網站開發與設計等技術性較強的課程,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4.3 打造“互聯網”下師資外延平臺
師資隊伍建設必須圍繞著加強互聯網思維開展,在專業師資隊伍內部建設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的開放性、多選性、共享性將師資隊伍建設外延出更多可能性。傳統的面對面教學固然是基礎,但亦可通過互聯網,搭建與外校合作教授、校外行業專家網絡互動的平臺,不僅降低教學成本,創造更多交流契機,更提高專業教學的多樣性,增強與旅游行業動態的同步性。
5 建立智慧旅游實訓室
將“智慧化”理念應用于傳統的教學課堂中,將信息技術與智慧旅游課程相結合,涉及智慧景區、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服務產品設計、旅游產品網絡營銷等模塊,這樣教師可以更加高效現實地教授智慧旅游知識,學生也可以更加容易理解智慧旅游內涵。
6 校企合作機制調整
調整校企合作機制,協調好學校、學生和企業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加強與更多“智慧型”企業、景區合作。不局限于傳統理論教學,將學生帶到企業中,通過更多智慧企業實踐提高學生“實戰”能力。專業實習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應加強對這一環節的把控力,與智慧企業合作,建設多個校企合作機制下的專業校外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加明確的指導性實習方向,以達到人才培養目標。
(第一作者系重慶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 在讀本科生,第二作者系本文的通訊作者)
(本文由重慶師范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績效控制的旅游管理專業養成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201621)支持)
【參考文獻】
[1]黃愛青,王海濱.中國旅游業發展形勢與趨勢分析[J].商業時代,2014(2):123-124.
[2]劉瑩英.高校旅游人才培養研究——基于“智慧旅游”的視角[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14(4):78-80.
[3]鄒雪梅,方朝陽.智慧旅游視閾下旅游人才培養研究綜述[C]//第四屆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研究國際學術會議.無錫:AEIC學術交流資訊中心東莞理工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2018.
[4]馬曉云.智慧旅游背景下高校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探析[J].廣西教育,2018(7):121-123.
[5]魏菊芳.智慧旅游新背景下高職旅游人才培養目標改革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3):200+202.
[6]李永霞.智慧旅游背景下的專業人才培養問題研究——以運城學院為例[J].對外經貿,2017(4):144-146+154.
[7]魏鳳云,劉海洋.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非同質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山西農經,2016(11):142-143.
[8]湯黃靖.智慧旅游視域下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S1):69-70.
[9]郭珊珊.“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專業人才需求分析[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7(10):95-96.
[10]翟玉英.智慧旅游對高職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的影響研究[J].度假旅游,2018(11):180-181.
[11]鮑潤華.智慧旅游背景下關于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考[J].智庫時代,2017(5):182+185.
[12]楊前.“智慧旅游”趨勢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探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8(27):56-57.
[13]許少榕.智慧旅游背景下的福建省高職旅游人才培養模式思考[J]. 改革與開放,2019(4):104-105.
[14]毋兆鵬,李勇.智慧旅游背景下新疆高校本科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高教學刊,2019(5):157-159.
[15]沈宏.“互聯網+”背景下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討[J].成都工業學院學報,2017,20(4):79-83.
[16]蔣曉東.智慧旅游視域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策略[J].管理觀察,2018(34):124-125.
[17]胡曉聰.“互聯網+”背景下旅游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商業經濟,2015(10):70-71.
[18]孫洪波.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實踐教學改革[J].遼寧高職學報,2010,12(10):63-6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