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君 姜睿

摘 要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針對高等教育現狀指出,為了讓中國的高等教育追上世界上最強的國家,提高教育質量勢在必行,今后教育部將出臺一系列措施讓學生忙起來、讓教學活起來。在此背景下,本文試圖將學科競賽作為提升龍江財經人才培養質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突破口,從觀念意識、制度建設、區域協作等多個角度探討如何在人才培養中更好的發揮學科競賽的作用。
關鍵詞 新形勢 學科競賽 財經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2.021
Abstract Wu Yan, director of the Depart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ointed out that in order to make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catch up with the strong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t is imperative fo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 issue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keep students busy and teaching alive in the future.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take subject competition as a breakthrough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personnel training and innovate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Longjiang, and discusses how to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subject competition in talent trai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ncept awareness, system construction,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so on.
Keywords new situation; discipline competition; finance; and economics; talent traning
1 財經類學科競賽概況
1.1 財經類學科競賽的含義
財經類學科競賽是面向大學生的群眾性科技活動,是在緊密結合課堂教學又高于課堂教學水平的基礎上,以競賽的方式考查學生經濟、管理、金融等基本理論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活動。①
1.2 財經類學科競賽的類型
(1)國際性財經類學科競賽。由國際權威機構主辦,面向全球各個國家高校大學生的學科競賽,如由歐洲管理發展基金會(EFMD)主辦的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GMC。
(2)全國性財經類學科競賽。由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性協會等主辦,面向全國各省市高校大學生的學科競賽,如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全國學聯主辦的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小挑戰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主辦的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大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辦的全國大學生廣告創意大賽等。
(3)企業主辦的財經類學科競賽。由知名企業主辦,面向全國各省市高校大學生的學科競賽,如中國平安主辦的中國平安勵志計劃創業大賽、寶潔主辦的寶潔精英挑戰賽、工商銀行主辦的“工商銀行杯”全國大學生銀行產品創意設計大賽等。
(4)高校主辦的區域性財經類學科競賽。由高校主辦,重點面向某一區域高校大學生的學科競賽,如由浙江大學主辦的“創青春”浙大雙創杯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由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主辦的上海市大學生理財規劃大賽(見表1)。
2 財經學科競賽對財經人才培養的作用
財經學科競賽能夠從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嘗試、產學研合作等多個方面促進財經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和升級,是新形勢下破解財經人才培養難題的突破口。
(1)學科競賽是財經專業的第二課堂。學科競賽是學習的延伸。學科競賽的選題與內容是對專業知識的綜合檢驗與升華,要求學生不僅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熟悉學科的前沿動態,查找大量文獻資料、做走訪調研搜集數據,進行數據和資料的提煉與綜合分析,學生在短時間會得到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提升,真正做到讓學生忙起來。
學科競賽是教學的延伸。學生會選擇教師指導比賽,教師對學生選題、內容、結構、創新和創意性進行全方位指導,對相關學生進行專項培養,真正做到研究式教學、互動式教學、情景代入式教學,讓教學活起來。學生的參賽表現和參賽作品又可以反哺教學,給教師帶來教學反思和教學案例,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2)學科競賽助力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創新是民族復興和時代發展的引擎,應用型、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是省屬財經院校的發展重心。學科競賽的選題緊貼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具有戰略高度,內容新穎、實踐性強,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增強學生的時代緊迫感。如“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就是借用風險投資的運作模式,提出一項具有市場前景的技術、產品或者服務,并圍繞這一技術、產品或服務,以獲得風險投資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體、深入的創業計劃,使一大批優秀創業項目脫穎而出,甚至獲得創業融資。
(3)學科競賽是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徑。企業舉辦的財經學科競賽一方面可以為企業提供經營發展的全新理念、優秀創意、產品設計和營銷方案,如“工商銀行杯”全國大學生金融創意設計大賽近年來就收集了大量有關個人信用消費貸款、銀行大數據應用、區塊鏈、人工智能、移動金融、線上線下互動推廣、融E聯場景化設計等領域的創新創意。另一方面,選拔企業發展的優秀人才也是此類大賽的主旨。“工商銀行杯”全國大學生金融創意設計大賽省賽以上獲獎選手即可獲得工行的offer,且資格可保留至畢業,為通過校企合作解決大學生就業提供了新的思路。
3 龍江高校參與財經學科競賽存在的問題
(1)缺乏重視與宣傳。多數龍江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學的學生甚至教師對財經學科競賽缺乏全面、深入了解,學校組織、學生參賽、教師指導的積極性都不高,導致像“小挑戰杯”“工商銀行杯”全國大學生銀行產品創意設計大賽這些知名經典賽事,我省學子成績一直不夠理想,進入國賽的寥寥無幾,一些知名度不夠高的比賽或企業主辦的比賽更是無人問津。
另一方面 ,“小挑戰杯”這類全國性賽事,每屆都需一所國內高校承辦,歷屆承辦的高校包括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同濟大學等,黑龍江省內承辦類似全國性比賽的高校也較為罕見。
(2)缺乏科學管理和有效激勵。部分學校沒有建立學科競賽的相關制度,對學科競賽的級別、學科競賽經費、學生參與學科競賽、教師指導學生競賽缺乏統一、精確、有效的管理。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無獎金、無加分,不能置換學分;教師指導學科競賽無工作量,與評優、職稱評定不掛鉤,激勵機制嚴重不足。
(3)缺乏跨學科、跨專業、跨校融合。省內高校參與財經學科競賽喜歡單兵作戰,如參加理財規劃大賽,團隊成員均來自一個專業,而不是涵蓋金融、會計、投資、保險等各個專業,發揮各專業特長、實現優勢互補。參與省賽或國賽時,各高校單打獨斗,不能有效整合各高校在學生、項目、指導教師方面的資源。
4 發揮學科競賽推動財經人才培養作用的對策建議
(1)加大組織與宣傳力度。省、市教育主管部門、團委、各高校應站在區域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財經學科競賽的承辦與參與工作。發動電視、廣播、報紙等多種形式的媒體對賽事的準備、報名、舉行、結果進行宣傳和報道,集多方力量將我省高校承辦、參與財經學科競賽的級別、成績推上新的臺階。
(2)建立科學合理的學科競賽管理與激勵制度。高校應成立學科競賽管理委員會,將學科競賽按等級確定為國際、全國、企業主辦、區域等級別,按類別確定為創新創業類、企業管理類、金融類等,進行分級別、分類別管理。高校應設立學科競賽專項經費,并結合本校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科競賽管理制度,對參與和獲獎學生給予獎金、期末考試加分、考研加分、學分置換等激勵政策,將教師指導學生參賽納入業績考核、評優、職稱評定范疇,采取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激勵措施促進學科競賽的普及和良性發展。
(3)整合優勢資源、實現合作共贏。在學科競賽的承辦與參與中,加強區域間校際合作,將不同學校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師資力量、硬件設施等方面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形成合力。學生在組建團隊過程中,應做到不同專業甚至文理專業的融合,讓財經類專業如會計、管理、金融、投資、市場營銷等都有用武之地。在創新創業類比賽和科技金融產品設計類競賽中,還要積極吸納計算機、軟件等工科專業學生的加入,提升作品科技含量,以此在省賽和國賽中取得競爭優勢。
課題來源:黑龍江省教育廳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新形勢下龍江高校財經專業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SJGY20170256)
注釋
① 李娟等.高校學科競賽管理與運營模式的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2.2.5:149-151.
參考文獻
[1] 王學江.財經類高校學科競賽運行管理體系建設——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探索與實踐[J].經營與管理,2016(7):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