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的不斷推進,我國開始在各個方面尋求發展,全面促進綜合國力的提升。體育強國口號的提出,順應了我國當下的發展趨勢。實現體育人才的可持續發展的建立完善的體育人才培養體系是體育強國的核心內容。文章立足于體育強國的國策背景,強調了培養體育競技人才的重要性,探討分析了在體育強國戰略背景下培養競技體育人才的策略。
關鍵詞:體育強國;后備人才;培養
隨著我國的不斷崛起,我開始從單一經濟導向型轉向為多方面協調,均衡發展。在這種大的社會背景下,體育強國戰略應運而生。競技體育作為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影響力,爭取國家榮譽,促進體育事業發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制度是發展競技體育的關鍵。所以探討在體育強國背景下,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具有深遠意義。
一、培養競技體育人才在我國體育強國戰略號召下的重大意義
培養競技后備人才是實現體競技體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是未來競技體育事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體育事業發展的生命之泉。在我國,人口基數龐大,非常有利于經濟體育事業選拔人才。這也是相當長一段時間來我國競技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條件。隨著近年來,他們對于生育觀念發生變化,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從客觀上造成了大部分年輕人不愿再去從事體育競技活事業,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和體競技體育發展的“斷層”,不利于我國體育事業長遠發展。要想我國體育事業能夠保持當前的態勢并進一步發展,必須要保證有充足的后備力量。未來的體育競技是后備體育人才間的比拼,各國都格外重視本國后備體育力量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說,在當下體育強國的戰略號召下,探頭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路徑具有重大意義。
二、體育強國背景下培養后備競技人才存在的問題
(一)體制問題
在當今我國體育事業的背景下,我國對體育人才的培養存在制度問題。制度問題集中體現在管理體制障礙和競賽體制障礙。
管理體制障礙主要體現在我國的兩個管理體系之間的矛盾。教育體系和體育體系是兩個獨立的體系,各自有自己相應的配置資源。但是由于體系的劃分,導致了教師升學和科研的資源幾乎被教育體制完全壟斷。相對而言,訓練,競賽和運動員資源則幾乎完全被體育體系所壟斷。兩大體系權力劃分明顯,各自有一套自己的執行制度和標準。這就導致了二者之間的資源無法共享,無法結合,進一步造成了教學和競技分割的局面。
競賽體制障礙主要體現在當下我國高中體育才是幾乎完全由體育體制所壟斷包辦。體育部門完全掌握了這些競賽資源,包括經競場技地,競技器材和資金等資源。體育部門完全可以利用這些資源來訓練自己的運動員,從而加劇了體育體制和教育體制相互獨立的局面。
正是由于我國教育體制和體育體制相互分隔的情況,造成了當下我國體育事業所面臨的體教不協調的狀態。兩個部門各自按照自己的規章制度來做事,各自占有著一定的資源,而這些資源又因為體系的原因,不與對方共享,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和使用的不協調。這是我國當今體育事業后備人才培養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
(二)教學和訓練的矛盾是首要問題
學業和訓練之間的矛盾,是我國當下體育事業后備人才培養出現問題的首要原因,這一矛盾長期影響著我國體育事業后備人才的選拔與培養。在當下我國教育大背景下,學生的課業負擔越來越重。為了在中考高考中能夠脫穎而出,學生往往背負著重大的壓力。而我國體育事業選拔運動員,往往是從學生中進行選拔。這就造成了一些學生既要在自己的學業方面付出精力,又要抽出大量時間來進行專業的體育訓練的雙重壓力。正是這種訓練和學業的雙重壓力造成了當下年輕人不愿意去從事體育競技事業,從而加劇了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儲備的不足。加之在當今社會背景下,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而且孩子的父母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學業上有所成就,擔心體育訓練會影響孩子的學業,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去進行體育訓練,使得一些在體育競技方面很有天賦的孩子不能被發現,造成人才的錯失。
三、體育強國背景下培養后備體育競技人才的策略
(一)深化體制改革,建立統一的管理體制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后備體育競技人才短缺的問題,必須要從制度上改革,從制度層面入手。必須通過深化改革而對教育體制和體育體制進行整合,淡化二者之間的分界。進行資源的再分配,打破教育體制壟斷教師,升學和科研資源,體育體制壟斷訓練,競賽和運動員資源的局面。通過建立新的制度讓二者之間的獨立性減少,在制度層面協調二者共同發展。打破體制壁壘,讓體育制度能夠享有教育制度的升學教師等資源,讓教育制度能夠相應體育制度競賽場地等資源,創新新管理模式,實現新形勢下體育制度和教育制度協同發展,共同促進我國競技體育事業后備人才的培養戰略。
(二)完善競賽體制促進公平競爭
競賽是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在體育強國戰略下完善競賽體制,促進公平競爭,才能保證培養出競技體育人才的競技水平。通過“體教結合”,開放競賽體系,整合教育系統與社會辦競賽的資源,建立一種公平競爭機制,給各個訓練單位以平等、公正的參賽、選拔機會,完善競賽選拔制。
競賽是經濟體育的核心所在。在體育強國的戰略號召下,要培養出高質量高水平的體育經紀后備人才,必須要有一個公平的體育競技氛圍。公平是進行競賽的必要保證,一個缺乏公平的比賽是難以吸引和促進培養競技體育人才的。必須在現有的框架下打破體育體制和教育體制之間的防火墻,實現競賽資源的共享。通過體教結合的模式,開放競技資源,引導多元化體育競賽發展,通過一系列不同的體育競賽來刺激競技體育事業,從而來吸引青少年人才,達成培養體育競技后備人才的目的。青少年的價值觀正處于形成階段,很容易被一些宣傳所引導。利用這一特點,為發展我國地給經濟后備人才完全可以通過一系列比賽,塑造一些體育偶像,從而來引導青少年進行體育競技活動,保證我國體育競技事業選拔人才的基數。因此體育系統和教育系統應該和各個社會力量一檔致力于建立一個公平競爭的競賽氛圍,打造競賽品牌,完善選拔機制,保重,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與選拔管道的暢通。
(三)加強保障措施,建立建新時代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體系
學校是我國體育事業選拔人才的重要場所,而體育事業有把持著我國競技體育的大量資源。正是兩個體制的不同,不協調,造成了當下體育生要面臨學業和體育上的雙重壓力。要加強建設體育強國,必須要保證兩個體制之間是相互連接的,兩個體制之間的管道是暢通的。兩個制度之間的連接點就是學生。因此,必須通過加強對學生的保證,才能夠有效促進我國體育事業選拔人才。如何讓學生愿意去從事體育競技事業,如何讓家長愿意將自己的孩子送去訓練,參加體育競技事業,這是保障人才輸送的兩個關鍵點。而要解決這兩個問題,就要找出它們的核心所在。學業和訓練之間的矛盾就是兩個問題的焦點。如何能夠保證學生在進行訓練的同時又能夠保持自己的學業是當下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學校可以通過適度的將升學資源分配給體育事業,從而來減輕學生的學業壓力。同樣,體育單位也可以適度地將自己的訓練資源適度的分配給學校,從而來減少學生的訓練壓力。只有建立完善的保障體制,才能夠打消學生和家長的顧慮。從而真正的解決我國目前體育競技后備人才短缺的問題。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發展,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確立并向縱深發展,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改革已是勢在必行。從當前研究現狀來看,如何培養出高規格的、滿足社會需要的后備人才,并建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良性運行機制成了體育領域專家、學者共同關注的課題。要在體育強國背景下,解決我國經濟體育事業后備人才短缺的問題。最根本的就是要從制度上入手,通過協調體育制度和教育制度二者之間的矛盾,實現教學升學資源和體育競賽資源的再分配。通過建立一系列保障措施,減輕學生在學業和訓練上的壓力,是保證我國后備體育人才的重要措施。要推進我國體育事業,實現我國體育人才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從以上這兩個大方面入手,解決制度和學生壓力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李松華.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26):54-55.
[2] 孫克誠,李贊.結構優化: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生態化轉變[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8,41(09):22-29.
[3] 張波,汪作朋,葛春林,崔濤.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審視與發展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18(07):57-61.
[4] 徐全汛. 體育強國背景下甘肅省基層體校后備人才選材現狀與問題分析[D].魯東大學,2018.
作者簡介:陳建毅(1981.10- ),男,河南中牟人,中牟縣職業高中,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