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社會就業壓力比較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大家普遍關注的焦點,高校要采取一定預防措施并做好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同時,由于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殊性,高校還要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以及增設心理培訓機構等方法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實施意見,進而引導大學生能夠積極樂觀的面對社會。
關鍵詞:就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在當前社會飛速發展的重要時期,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與此同時,這種復雜的社會環境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也是一項極大地考驗,尤其對于高校大學生心理發展更是極大的考驗。為此,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為大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其能夠更好地面對學習和生活。同時,高校在實際教學中還要建立健全專業知識理論體系,通過運用科學合理的心理教育方法,幫助大學生做好預防心理疾病的工作。因此,文章針對高校心理健康教學水平進行了分析,通過采取一系列的預防和保護措施,以期能夠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
一、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第一,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當前我國國內的許多高校為了響應國家的素質教育發展理念,對大學生專門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而一些高校由于自身的高瞻遠矚,早就在很多年之前開設了心理教育課程,之后心理健康課程逐漸被許多高校所接納,成為了大學課程中的要一門綜合性課程。當前,我國高校開設的心理健康課程內容主要是傳授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基礎性知識,旨在幫助大學生更好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同時,高校開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有助于幫助大學生排解來自各方面的心理壓力,進而使其能夠積極地面對學習和生活。近年來,高校通過時刻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進行了深入研究,從而提前做好大學生心理疾病的預防工作。第二,開展心理健康咨詢。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通過設立心理咨詢機構,專門為有心理疾病的大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高校在實施心理健康咨詢的同時,有助于幫助大學生更好地正視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當前,高校開展心理健康咨詢對象主要是針對心理健康水平相對較低,但精神還屬正常的大學生群體,他們也能懂得尋求一定的幫助,這類人群心理疾病病情不算是太嚴重,也能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但是假如不進行干預的話,就容易發展成為心理不健康的人群。因此,為了減少大學生心理疾病的發生率,高校通過開設心理健康咨詢機構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生活,進而培養大學生的健康心態。第三,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在高校心理教育中,高校也可采用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的形式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宣傳工作,因為這類的講座活動富有趣味性,比較受到大家的歡迎。同時,這類性質的宣傳活動一般都是專家主講,相對來說,人們也比較容易接受,而且專家在開展知識講座時所描敘的經驗資料都是極具代表性的,這為治療大學生的心理疾病具有很大的幫助。另外,專家在開展講座時還可以及時與大學生進行互動,并接納大學生的反饋意見,從而促使大學生更好地治療自身的心理疾病。第四,開展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在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因為它的治療效果是有目共睹的,普遍得到大家認可,其中有效的心理治療種類還是比較繁多的,對于心理病態的人群來說是一次很好的治療機會。總之,高校要通過多種途徑治療好大學生的心理疾病,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建立安全感,使其心理狀態能夠恢復到健康狀態。高校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合理的心理治療方案,從而提升高校的整體心理治療水平。第五,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通過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幫助大學生更好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從而減少大學生心理疾病的發生率。首先,高校通過掌握大學生心理情況的第一手資料,可以大致地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并為提升高校心理教育課堂效率提供重要的幫助。其次,高??梢愿鶕髮W生的心理健康檔案,加強大學生的心理疾病預防工作,能夠將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扼殺在搖籃里。然而,由于高校還存在對大學生的心理情況了解不全面,檔案的管理水平也不盡人意,所以,高校要掌握大學生第一手心理資料,充分發揮其作用,進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進行心理干預。
二、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
針對當前社會巨大的就業壓力,容易使得大學生受到最直接的心理壓力,這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也造成了直接的影響。因此,高校要全面落實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使其能夠積極樂觀的成長。主要有以下幾點做法:
(一)強化課程教育主體地位
當前,很多高校紛紛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存在一些或多或少的問題,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為此,高校要根據我國時代發展的形式,建立健全大學生理論體系,進而培養大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二)抵制錯誤思潮的影響,加強信仰教育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全球化,一些國外不好的思想也紛紛涌入了大學校園里,這使得大學生容易受其影響,從而不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尤其是資本主義的自由論思想。其實,所謂的資本主義自由論只是充當資本主義的保護傘,充當資本階級的“辯護證人”,其本身就漏洞百出,也產生不了一定的說服力,這給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擾,使其容易受到蒙蔽,所以,高校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使命感,要使其按照一定的社會準則約束自身的行為,要懂得分辨真假和其中的利害關系,使其能夠本著一顆服務人們的真誠之心,進而做出符合常規的禮儀舉止。因此,高校要建立健全大學生心理教育體系,要密切關注大學生的發展情況,進而為他們以后進入社會提供重要的幫助。第一,加強大學生的信仰教育。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信仰教育是輔導員傳授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主要途徑。因為馬克思主義強調的是以人為本,強調了人與社會最本質的特征,進而實現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而高校通過加強大學生的信仰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堅信心中正確的信仰,引導大學生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指導自身的社會實踐活動,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要做好“三民主義”建設,要堅決抵制一切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活動并與之進行斗爭,從而培養大學生正確的職業觀,使大學生能夠積極地面對學習和生活。第二,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高校通過開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要將我國的基本國情與馬克思主義教育相結合,體現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本質要求。在此過程中,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接棒人,要為其做出應有的貢獻,要不斷地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要堅信黨的領導,要認識到這是一條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道路,是經受住了時間考驗的,所以,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接班人要朝著這個目標堅持不懈的努力。
(三)以重塑中華傳統文化為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大學生已成為我國未來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而我國又是有著幾千年中華傳統文化的悠久民族,為此,高校要加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其愛國主義精神。同時,由于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文化淵源久長,其中蘊含的語言文化和文字文化極具特色,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充滿智慧和哲學的真理令人為此佩服,這也是我們為此自豪的地方。然而,在當前社會實際生活中,人們腦海里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意識相對淡薄了,也沒有一定的道德約束力。目前,大學生中背叛友情和愛情的,職場里不肯努力工作的現象司空見慣,甚至做錯了事還不知道悔改等這些不好的現象是不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所以,高校要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使命感,要促使學生按照一定的社會道德標準從事社會實踐活動;同時,高校還要根據我國歷史文化的發展歷程傳授給大學生,使其具備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懷,從而使其能夠更好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并培養其積極樂觀的心態。總之,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大學生要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精神,并以此更好地指導自身的社會實踐活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我們要加強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要以為人們服務為宗旨,要充分認識到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的關系,進而構建良好的社會環境。同時,我們要提高自身的思想認識,要具備正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從而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戈振州.網絡時代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9(06).
[2] 孔程程,王鵬,周露瑤,潘暄.關于高校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智庫時代,2019(32).
[3] 吳丹丹.淺談當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9(22).
[4] 趙斌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管理[J].智庫時代,2019(30).
作者簡介:高俞奇(1990.01- ),男,漢族,山西臨縣人,碩士研究生,山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專職輔導員,研究方向: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