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玲
【摘要】漢語言文學專業主要培養學生掌握漢語和中國文學方面的基本知識,除了專業課程的學習之外,課外閱讀是必不可少的內容。當下大學生處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學生已經不局限于通過學校課堂來接收信息。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進行課外閱讀,以實現專業技能的提升。本文就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課外閱讀;閱讀指導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習離不開閱讀,尤其是對經典文學著作的閱讀。除了常規課程的要求外,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搜尋不同題材的作品進行閱讀,以提升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領悟能力。傳統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是學生唯一的閱讀渠道,學生所接觸的內容僅限于讀書館的資源,一旦離開學校或者是其他原因,就無法便利地閱讀。而當下,互聯網所形成的數字環境,使閱讀成為一種十分簡單和便利的事情。閱讀的內容具有廣泛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搜尋任何內容來閱讀。如何在眾多的閱讀形式以及閱讀內容中,提升閱讀的效率,增加知識的轉化率,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課外閱讀形式分析
(一)傳統紙質書籍的閱讀
傳統紙質書籍的閱讀主要是通過圖書館和書店來進行,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閱讀方式。圖書館中不僅有豐富的館藏,而且場地大,環境也比較舒適,大部分學生都會選擇到圖書館進行閱讀。有的學生也會選擇到書店或者網絡商城購買紙質圖書,紙質圖書可以任意翻閱、勾畫,便于儲藏,閱讀更具有隨意性。紙質書籍的閱讀形式比較傳統,但是體驗感較好。
(二)電子圖書的閱讀
電子圖書閱讀是近年來廣泛流行的一種閱讀形式,優點是閱讀方便、成本較低、內容豐富。缺陷是電子閱讀需要電子閱讀器,而長時間觀看電子屏幕會對視力產生影響。另外,電子圖書閱讀中無法及時有效地做出標記,會影響閱讀的效率。
(三)其他網絡形式的閱讀
在網絡試聽功能逐漸完善之后,互聯網的閱讀體驗也增加了多種形式。比如許多音樂平臺推出了“聽書”服務,由專業人員閱讀一些著作,用戶直接收聽就可以感受名著的魅力。另外,有些自媒體人員通過制作名著導讀的相關視頻,為用戶介紹和推薦相關著作。
二、課外閱讀內容分析
(一)以閱讀興趣引導閱讀內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常規的課堂上對學生講述的內容屬于專業的基礎知識,其中大部分內容可能不在學生的興趣之內,但這是必不可少的學習過程。在課外閱讀中,因沒有固定的形式束縛,興趣就會成為最好的引路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閱讀,但同時也要注意閱讀的廣度,廣泛地涉獵多種類別的書籍。不僅是課外閱讀,在將來畢業論文的選擇以及之后從事相關文學研究工作,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題或項目,都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與他人進行廣泛交流和分享
在閱讀中,與他人進行廣泛交流和分享,會增加不同的閱讀感受,同時也能夠在交流中感受到閱讀的不同樂趣。因此,在課外閱讀中,可以與同學或朋友共同閱讀某部作品,在閱讀完之后交流體驗心得。或者加入某類書籍的閱讀小組,借鑒他人建立和推薦的優秀書目。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產生持久的閱讀興趣,實現課外閱讀的高效性。
(三)嘗試不同形式的閱讀
在課外閱讀的實踐中,要認識到個體的差異化。每個人閱讀的方式和習慣都不同,有部分學生可能對傳統的紙質書籍缺乏興趣,更能夠接受電子書籍的閱讀。因此,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可以嘗試多種閱讀形式,感受哪種形式對自己更加有效果。另外,當下電子書籍的閱讀十分便利,在學生外出旅行或者其他活動中,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進行閱讀。這種閱讀形式已經成為城市上班族的常態,也是自媒體發展的社會基礎。
三、結語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習是一個長久的過程,不能拘泥于常規的課程教學。因此,學生在進行課外延伸閱讀時,要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閱讀內容和形式,建立閱讀知識體系,通過興趣的引導,提高文學欣賞和文學創作能力,將專業知識應用到具體的社會實踐中去。
參考文獻:
[1]馬捷,張光媛,蒲泓宇.手機與紙媒條件下的數字原住民閱讀效果實驗——以新聞和小說為例[J].圖書館論壇,2019(9):108-117.
[2]祝靜.紙質期刊和電子期刊的比較及互補研究[J].蘭臺內外,2019,245(08):63-64.
[3]張男,劉夢,王舒璇.基于數字圖書館的大學生閱讀心理研究[J].科技風,2018(12):205-205.
(作者單位:長江大學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