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碧玉
【摘 要】 一直以來,數學都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即由于數學包含著豐富的符號和邏輯關系,也由于學生自主性培養不足。新時代的到來,使得教師看到了數學教學的不足,開始在新課改的指引下,轉變教學理念,提出適宜學生發展的新策略。本文就是在這一基礎上對初中數學教學在新時代下的發展策略進行了探究,旨在改變學生的學習現狀,為學生的長遠進步夯實基礎。通過利用生活場景、問題場景、合作場景,我們對初中生的數學學習創設了有效的教學措施。
【關鍵詞】 初中數學? 教學? 新時代? 發展策略
時代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小的變化,更新了人們的理念,使得人們變得更加包容,更具實踐性。表現在教育方面就是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長遠發展,想要立足學生本體,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使學生獲得捕魚的技巧,改善學生的現有學習情況。接下來,我們就圍繞初中數學一探究竟。
一、利用生活場景——培養學生數學常識
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生活場景是立足在學生的學習特點上的,是為了解決學生無法有效理解數學知識的基礎上,是為了幫助學生盡快抓住數學學習的奧秘而采取的措施。數學教師利用生活場景,能夠使學生建立數學與生活之間的橋梁,讓學生形成豐富的數學常識。
例如,在學習“抽樣調查的意義”這部分內容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抽樣調查的具體含義和操作步驟,能夠利用抽樣調查的方法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學會用隨機抽樣從總體中抽取樣本,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了生活的案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想一想,哪些可以使用抽樣調查的方法,哪些不可以。學生對案例進行觀察后,提出了自己的理解,闡釋了自己的理由。接著,筆者向學生講述了隨機抽樣的含義及隨機抽樣的步驟,使學生再次思考筆者提供的案例,進行二次確定。學生結合課本對生活中的案例重新進行了分類,找出了適用于隨機抽樣的部分,獲取了抽樣調查的意義。這樣,筆者通過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生活場景,使學生看到了數學在現實中的價值,豐富了學生的數學常識。
二、利用問題場景——培養學生思考意識
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問題場景是立足在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想要借助自己的力量探索知識內部的奧秘的基礎上,是學生不斷產生疑問,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有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數學教師利用問題場景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提問,使學生設身處地地思考問題的答案,獲得新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相交線與平行線”這部分內容時,筆者為了使學生懂得相交線和平行線之間的區別,幫助學生理解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概念,學會在圖形中查找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在教學中為學生設置了問題:“什么是相交線?什么是平行線?怎樣判斷線段是平行和相交?能否用自己的語言講一講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學生拿到問題后,筆者為學生提供了不同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并思考問題的答案。學生通過觀察兩直線平行、兩直線相交以及兩直線被第三條線所截的情況,獲得了平行線和相交線的意義,懂得了如何判斷線段平行還是相交,學習了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的概念和位置,形成了積極思考的習慣。這樣,筆者通過為學生創設問題場景,使得學生對課本知識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加深了學生的學習印象。
三、利用活動場景——激發學生自主實踐
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活動場景是為了避免將學生限制在一定的學習區域,為了擴大學生的學習思維,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是學生發現自己、提高自己的一次機會。數學教師利用活動場景能夠激發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活動的推動下,感受知識的千變萬化,形成動手實踐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圖形的相似”這部分內容時,筆者為了使學生知道什么是圖形的相似,能夠依據圖形相似的特點判斷圖形是否相似,理解相似圖形的概念,形成幾何意識,在教學中為學生設置了自主活動的環節,為學生準備了不同的圖形,讓學生判斷哪些圖形是相似的,哪些是沒有關聯的。如果學生回答正確,則能夠免除懲罰,如果學生回答錯誤,則需要畫出原圖形的相似圖形。學生在自主活動的環節,與周圍小伙伴一起合作,對所給圖形進行了分析,找出了其中相似的圖形。面對猜錯的學生,筆者帶領他們重溫了相似圖形的概念,促使他們對相似圖形進行了描繪,增強了學生的認識。這樣,筆者通過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活動場景,使得學生擁有了更多自主實踐的機會。
總之,本文通過利用生活場景、問題場景、合作場景,讓學生獲得了生活上的數學認識,懂得遇到問題勇于思考的道理,感受到了自主實踐的成就感,幫助學生找到了科學的學習方式。
參考文獻
[1] 鄧立保.初中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A].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教師教育論壇資料匯編(一)[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4.
[2] 金乃迪.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創設問題情境引發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9(2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