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艷
摘? 要:隨著網絡漸漸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互聯網對各行各業的影響突出而深遠,旅游行業也不例外。“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傳統旅游產品的流通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相比之下,基于“互聯網”的旅游產品流通模式具有降低成本、降低旅游信息不對稱和計調操作效率高等優勢,該文在總結以上優勢的基礎上,分析了電商背景下的旅游經營商們的未來和出路以及相關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 旅游產品流通模式? 線上? 線下? 旅游電子商務
2000年,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專業旅游預定網“青旅在線”正式上線,它是我國第一家實體旅行社設立的網絡預訂網站。2003年,攜程推出全新360°度假超市,首推休閑度假旅游概念,標志著線上旅游服務商開始涉足傳統旅行社業務。2010年淘寶網推出“淘寶旅行”,標志著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正式進軍旅游業務。伴隨著線上旅游企業和線下旅游企業的不斷融合,旅游產品的流通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 傳統旅游產品的流通模式
在互聯網還沒有大眾化發展之前,傳統旅游產品的流通模式有著分工明確,專業化操作強的優點,但是缺點與不足也十分明顯。
1.1 中間環節多,成本較高
在傳統的旅游產品流通模式中,旅游產品從源頭的旅游供應商到達最終旅游者的過程中至少經歷4個環節,為了保證正常利潤,旅游中間商們會在每一個環節加價,這在無形中抬高了旅游成本,最終損害了旅游者的利益。
1.2 信息層層傳遞,信息不對稱
傳統旅游產品的流通由于受到地域因素的限制,不同旅游經營商對旅游信息的了解是有差異的,旅游者在旅游信息方面的儲備更是微乎其微。因此,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一方往往具有話語權,占據主導地位,而掌握信息不充分的一方則處于不利地位。因而交易各方的地位不平等,不符合市場經濟公平性原則。
1.3 對上下游渠道依賴性大,計調操作效率低
由于傳統模式下的產品流通渠道比較單一,所以實體旅行社對上下游渠道的依賴性大,也正因為如此,計調業務操作的效率不高,一個旅游團隊從組團到發團時間較長,如果同業之間需要合團或者拼團的話,這個操作時間會更長。因此,傳統旅行社的計調做團周期,長期來看會減少旅行社利潤。
2? “互聯網+”背景下的旅行社電子商務的發展類型與優勢
2.1 “互聯網+”背景下的旅行社電子商務的發展類型
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傳統旅游產品的流通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線旅游服務商取代了過去傳統的旅游批發商和旅游零售商的角色。目前市場上涉及旅游產品流通的旅游電子商務企業大體有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旅游供應商自建營銷網站如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故宮景區官網、各大酒店官網,以及傳統實體旅行社自建營銷網站如中青旅遨游網、康輝各地旅行社官網等,商家們通過互聯網直接接觸旅游者,旅游者可通過他們的網絡平臺預訂機票、景區門票、酒店住宿、包價旅游線路等。選擇這種模式的企業要求自身實力十分強大,因為無論是前期自建網站的資金投入,還是運營過程中網站經營和維護的人力成本都是一筆不少的費用開支。因此,此種模式開發和維護周期長,成本回收期也較長。
第二,在線旅游綜合服務商類如攜程、同程、驢媽媽等以及在線旅游搜索引擎如去哪等,這種模式的旅游電商又被叫作OTA(Online Travel Agency),他們一方面代理各大航空公司、各大景區以及星級酒店的票務業務,另一方面他們也代理實體旅行社的包價游產品,因此規模實力不夠雄厚的實體旅行社可以選擇成為它們包價游產品的供應商。近年來,OTA也開始紛紛上線自己品牌的包價游產品,這對傳統實體旅行社是個不小的挑戰。
第三,綜合性電子商務網站下設旅行產品頻道如淘寶飛豬。這種實際上是傳統旅游超市的網絡化,平臺不擁有對旅游產品的所有權,因此,對于眾多的實體旅行社來說,這是一種很好的產品分銷渠道。
2.2 “互聯網+”背景下的旅游產品的流通模式優勢分析
(1)減少中間流通環節,節約成本。
無論是旅游者直接通過旅游供應商網站預訂酒店、機票或門票,還是旅游者通過攜程或者中青旅遨游網預訂包價旅游產品,旅游產品的中間流通環節大大減少,從經營方的角度來看能夠降低成本,提高利潤。而從旅游者的角度來看,直觀上降低了旅游消費的費用,大大刺激了旅游動機。
(2)降低信息不對稱,旅游產品交易更加透明。
在傳統的旅游產品交易過程中,由于信息極度不對稱,旅游者一直處于弱勢地位,由此導致的旅游投訴層出不窮。隨著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網絡旅游信息豐富而專業,旅游者通過瀏覽旅游網站信息,了解旅游產品的內涵。因此,旅游者的出游更加理性,旅游交易環節更加透明和公平。整個社會的旅游滿意度大大提高了。
(3)計調操作效率高。
網絡的發展大大方便了計調信息的儲存、歸類和整理。同時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縮短了計調報價、收團和發團時間和周期。過去一個散客團隊可能需要提前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操作周期,現在只用兩三天甚至更短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從組團到發團。如此高效的操作大大提高了計調的工作效率,長期來看也提高了企業的利潤。
3? “互聯網+”背景下的旅游產品經營商們的未來發展與出路
3.1 線上線下相結合是必然
2004年,攜程與上海翠明國旅牽手,后者更名為上海攜程翠明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2009年,攜程宣布在北京開設一家線下旅游代理機構,這些都標志著在線旅游服務商也開始尋求實體旅行社合作,提升其競爭能力。旅游電子商務的未來趨勢必然是實體旅行社離不開線上,而線上同樣離不開線下。馬云在2016年阿里云棲大會上曾經說過就電商領域而言,純電商的時代即將結束,我們將進入新零售時代,要想做好電商,必須線上、線下結合。阿里巴巴集團行旅事業群總經理李少華曾經說過實體旅行社不會死,在線旅行重要的是旅行而不是在線,線上本質上只是旅行的銷售渠道之一,對任何一個企業而言,銷售渠道都需要多樣化,通過網絡平臺連接客戶很重要,靠銷售人員和客戶見面,建立客戶關系同樣重要,因為客戶是有感情的,是需要溝通和交流的①。
3.2 服務和產品是王道
互聯網技術的出現改變了傳統旅行社的產品流通模式,傳統旅行社成為了旅游綜合產品的提供者同時也是旅游行程服務的提供者,服務和產品是“互聯網+”背景下旅行社生存的核心和王道。目前市場上的旅游產品缺乏特色,同質化較強;中低端產品過多,精品少;服務單一,沒有個性化。
由上可見,旅游產品的設計和創新是旅行社非常重要的任務。隨著旅游產品漸漸成為大眾化消費品,旅游產品的內涵和外延不斷地在擴大和延伸。開發推動主題明確、針對性強、個性化強的旅游產品不僅能樹立較好的品牌形象,還能成為行業風尚的引領者。除了在傳統產品中下功夫,不斷拓展新業務也是必須的。中青旅就從傳統業務中率先拓展出自由行業務,中青旅開展的自由行業務距今已經有13年的歷史了,業務范圍從海島自由行發展到度假、城市自由行等多維度的產品體系,營業額從3000萬發展到現在10億。
除了在產品設計和開發上下功夫外,服務也是旅行社今后制勝的法寶。傳統旅行社在長期的對客服務過程中積累了很多有價值的服務經驗。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旅游服務首先要以大數據為基礎,以客戶為中心,完善從資源到客戶的全鏈條數據管控;其次,在高效整合供應商、消費者、第三方服務方面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構建開放平臺,建立統一的會員體系進行統一的交易處理、交付管理,實現顧客的一體化關系;最后,進一步優化線下渠道,優化線下門店、體驗點、俱樂部、高端定制中心,增加客戶體驗。
3.3 旅游電子商務人才是旅行社發展的關鍵
在“互聯網+”未來發展過程中,旅游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旅游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旅游業務主要包括線上旅游信息發布及日常維護管理、利用專門的辦公軟件進行旅游產品線上集中采購并及時登錄網絡銷售系統、線上支付、線上旅游咨詢與客戶關系跟進。相應的崗位包括網絡運營人員、網絡推廣人員、產品美工策劃、網頁設計、產品經理人、資深客服人員、旅游策劃人員、新媒體運營人員等。因此,既懂傳統旅游操作流程,又擅長電子商務操作技能的旅游電子商務人才將是旅游行業急需的人才。
4? 相關對策和建議
4.1 政府需為“互聯網+”旅游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法律環境
2019年1月1日,《電子商務法》作為中國第一部最全面針對電子商務的法律正式施行,該法律加大了對電商亂象的處罰,從多個方面規范電商運營秩序,加強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使國內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有法可依,但是在線旅游不僅停留在國內游,出境和入境游則涉及到跨境電子商務法律法規的對接問題,尤其是國際旅游糾紛問題的解決機制需進一步完善。
4.2 高校需加大旅游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力度
據一項研究結果表明[2],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應屆畢業生從事旅游電子商務相關崗位,旅游企業需再對其進行1~6月的培訓才能正常上崗。由此可見,目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方案同樣也需要融合“互聯網+”方面的課程以適應網絡大環境對旅游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楊香花,呂鶴劍.“互聯網+”時代旅游電子商務人才需求調查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7,19(9):12-17.
[2] 龐世明,王靜.“互聯網+”旅行社:商業模式及演變趨勢[J].旅游學刊,2016,31(6):10-12.
[3] 姚延波.從旅行社業向旅行服務業轉變[N].中國旅游報,2019-01-22(A1).
[4] 姜曉紅.電子商務環境下傳統旅行社價值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
注釋
①來源于百度搜索愛游觀察,原標題為《在淺旅游這一年旅游的本質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