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勇
【摘 要】 道德與法治素養對一個人的影響極其重要,而作為正處于初步形成道德與法治素養關鍵時期的初中生,此時就需要家長、教師以及社會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方向。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影響是最為直接的,其教學內容也要更貼近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更應該在教學工作中投入更多精力,運用生活化教學提升初中生道德與法治素養。
【關鍵詞】 初中道德與法治? 生活化? 應用研究
在教學過程中,為使學生意識到道德與法治學科學習的重要意義,教師應當主動引導學生,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與道德法治學科知識縮短學習距離,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多方面的去了解道德與法治學科,這樣便能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從而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一、生活化教學的應用模式
(一)明確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生活教學目標
明確教學目標更能有效讓學生體驗道德與法治素養真正落實到生活實踐中的重要意義,因為初中生正處于青春轉折期,思維獨立,且有叛逆性特征,只有讓學生直面生活才能讓教學充滿活力,使其道德與法治素養得到提升。例如,我們都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知識點,其中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體現個人層次的方面,這一知識點完全可以與學生在學校的生活聯系到一起,如學校的周一升旗儀式是體現愛國情懷的價值觀,升旗儀式要求學生衣裝整潔、態度端正,升旗儀式的莊嚴、嚴謹的態度體現了愛國,努力學習,將來成為國之棟梁,為祖國做貢獻的文化素養體現了愛國,在學校遵守校紀校規,遵守社會法律等也體現了愛國。按時到校,不遲到、不早退、及時完成班級交代的學習課程,勤奮努力,自強不息的精神體現了敬業。獨立完成作業,不抄襲、考試不作弊、遵守師生、同學之間的承諾,說到做到,這就是誠信。在班級里愛護同學,同學有困難及時伸出援助之手,不欺負弱小學生等都體現出了友善。初中道德與法治素養體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只要用心發現,這都將成為我們學習道德法治知識的教學目標。
(二)提取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生活實際內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教師要從實際生活中提取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內容,以貼近生活的方式促進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前播放一段視頻,一對父母帶年幼的孩子出去旅行,在坐纜車的時候繩索突然斷裂,導致纜車從高空墜落,在墜落的緊急時刻,父母毫不猶豫地用雙手托起年幼的孩子,伴隨著一聲巨響,纜車墜地,父母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而得益于雙手托舉的緩沖力孩子活了下來。視頻播放后,被這種偉大的父母之愛沖擊,有的學生已落淚,這種教學效果是教師遠不能在課堂上達到的。由此可見,越真實、越貼近生活的教學模式更容易引發學生情感共鳴,大大提升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
(三)鼓勵學生深入道德與法治的體驗旅程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說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畢竟比較膚淺,要透徹認識事物必須親自實踐。例如在講到孝道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后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真正深入生活,感受生活?;氐郊医o歲數大的爺爺奶奶捶捶腿、揉揉肩,幫媽媽刷一次洗碗,掃一次地,給剛剛下班身體疲憊的爸爸沏一杯熱茶,不僅讓學生真正回歸了生活,也能夠讓學生體會到長輩的不容易從而更加的孝順。
二、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開展生活化教學
(一)創設更為貼近生活的教學場景,以此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及課堂參與度
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本知識是由相關教育專家挑選出來的,但是其中的知識點都是來源于生活的各個現狀,教學內容也只是對現狀生活的一種高度概括。教師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要關注初中生對事物充滿好奇心的特點,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時,懂得將貼近生活的教學場景作為橋梁連接學生所學知識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注意力集中,課堂教學效果也會大有提高。
如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四課《社會生活講道德》時,當講到“尊重他人”“以禮待人”等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生活場景讓學生進行扮演,可以是紅綠燈搶行,可以是商場被插隊,通過具體的事件案例,向學生講解什么是尊重他人,什么是以禮相待,讓學生明白什么樣的行為是錯誤的,什么樣的行為是正確的。角色扮演,實戰操練,不僅能激發學生好奇心,引發學生課堂共鳴,還能改善枯燥無味的傳統教學模式,為今后的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積極開展生活化課外實踐活動,將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真正融入生活
生活化教學除了在課堂創設情景教學外,還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不僅學,還要做。課外實踐活動是課堂教學中學習知識的一種延續方式,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增加學生閱歷,深度體會道德與法治這個學科的學習意義。
《珍視生命》是人教版七年級第四單元第九課的內容,教師在講解這一課時,可以帶學生參觀當地的抗震救災博物館或者是烈士陵園等具有紀念意義的場所進行學習,在參觀的時候,教師要講解每一個人物、事物背后的真實事件,讓學生感受其中,體會生命的偉大,深度感受生命的重要性,從而對生命充滿敬畏之心。這種走出去的教學模式,可以為學生帶來意想不到的學習體驗。
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是我們生活中的各個現狀的體現,將實際生活運用到課堂中,必會使初中道德與法治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將生活帶入課堂,用生活改變教學,用實際生活將抽象的理論知識進行有效轉移,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注入活力,實現學生的綜合道德素養。
參考文獻
[1] 楊倫峰.談生活化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7(31).
[2] 廖麗敏.生活化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課程資源,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