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提高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對語文課堂教學與個性成長發展都有著重要而積極的作用。然而目前教師與家長對課外閱讀的作用還沒有正確的認知與應有的重視。本文就此對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及其如何培養提升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提出相應的建議與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課外閱讀;語文教學;閱讀能力;興趣
語文是文字的世界,學好語文,關鍵在于閱讀。朱永新先生曾言:“閱讀,讓貧乏和平庸遠離我們!閱讀,讓博學和睿智豐富我們!閱讀,讓歷史和時間記住我們!閱讀,讓吾國之精魂永世傳承!”由此可見,閱讀對我們人生發展的影響不容小覷。
我們知道,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可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課內閱讀教會學生系統而基礎的語文素養,課外閱讀則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打開他們認知外界的窗口。時下的語文教學中,30篇文章一冊的課文閱讀量極為有限,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知識拓展的需求,學生極需汲取更豐富而源源不斷的有益養分,這時候,課外閱讀便成了提供此珍貴養分的重要輸送鏈。我們必須正視并重視課外閱讀的價值,把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從點到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與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與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底。
一、 課外閱讀認知——積極重視
對于語文教學來說,大致可分為課內和課外,課內教學能讓我們形成基礎而系統的知識脈絡,而課外閱讀,則是疏通與拓展整個知識存庫的重要手段。課外閱讀與語文課堂教學兩者的關系相輔相生,語文課堂教學的不足能由課外閱讀來修繕與彌補。但在長期推行應試教育的濃重陰影下,課外閱讀這位益友卻并未得到重視,甚至淪為被嫌棄與忽視的尷尬局面。教師與家長限制孩子閱讀,大部分是陷入一個錯誤的認知:課堂教學才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課外閱讀是無關痛癢的選項,甚至會耽誤學業。而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大量的課外閱讀,對孩子的學習與個性成長有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一)豐富的積累,讓學習輕裝上陣
漢代劉向曾言:“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闭n外閱讀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長其見識,令學生的頭腦想象更豐富、思維更靈活,隨著課外閱讀的廣度與深度的增加,學生的認知理解也將得到進一步的豐展拓實。當學生遇到問題時,因為有著過往長期的閱讀知識積累,解決問題便不會感到費力。此外,學生的整合能力是極為強大的,通過課外閱讀所獲得的知識,學生能自然而然地把它們與課本內的知識進行整合,令兩者融會貫通,形成一個牢穩的知識創新與鞏固的良性循環。
(二)廣闊的維度,陶冶理想與情操
一本好的書籍,里面訴說的不僅是至理名言,還蘊含著高尚而讓人信服的情操。受著諸多因素的限制,學校與實際生活中所能觸及的事與物是有限的,學生的感悟也因此會收窄,但課外閱讀卻能彌補這份缺失。它為我們認知萬事萬物提供了一扇明亮廣闊之窗。因為大量的閱讀,我們不再是被困井底的青蛙,我們的眼界也不再是鼠目寸光的短淺,我們從不同的書籍中獲取豐富的知識,從穿越歷史古今、到領略自然風光、再是正悟道德靈魂。博覽群書,讓我們無所不知。從眼光到智慧到思想追求,都將會得到質的拉伸與提高,形成了我們遠大的理想與執著的追求,如鴻雁如雄鷹翱翔萬里一樣的志存高遠。
(三)創作的源泉,提升寫作表達力
在語文教學中,讀與寫猶如人的左肩右臂,無法分離。而課外閱讀正給予了寫作一份難以言喻的力量。從古往今,凡是在文學上有造詣的作家學者,在談及自己的寫作歷程時,我們都不難發現,少年時的他們已是書籍的狂熱愛好者,一天到頭都想扎在課外書堆中,似乎里面有著什么山珍海奇,讓其津津樂道,甘之如飴。他們以閱讀為樂,他們對書籍求知若渴。閱書萬卷,思涌如泉。在博覽群書以后,把書讀通想透,落筆之時便能得心應手。通過閱讀,能夠讓我們穿越時空,橫跨學科,了解到古今中外、數理化史等事物,從知識到情感,每一次閱讀的積累,都是寫作時運用起來的厚積薄發。通過課外閱讀之窗,我們看到了窗外的世界無邊無際,讓人歷奇驚嘆,這是一個充滿了無限可能的世界!
二、 課外閱讀的養成——從激發到提升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边@句金玉良言無人不曉,它強調閱讀書籍所能帶給人生一份“獲得”的力量。課本的知識是系統的,而課外閱讀則是一個無限量讓我們獲得知識的巨大寶庫。踏入小學階段,學生進入了他們人生中一個全新的啟蒙期。他們對認知有了更新奇的想法和更強烈的需求,激發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點,讓他們掌握閱讀的能力,課外閱讀,將會成為他們日后發展的又一重要助推力。
(一)激發低年級的閱讀興趣
現今社會對孩子的培養從幼兒期便盛行,要把對閱讀的愛好從幼兒期延伸到小學低年級階段,讓它成為日后中高年級階段的一個良好基礎,首要一點是激發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低年級的課外閱讀培養,重在閱讀趣味性的呵護以及流暢性的培養,在“保存”加“擴展”的基礎上讓課外閱讀成為他們日常的愛好。
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對于低年段的學生,教師可從少兒的心理與接受度進行推薦,繪本與故事書均能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點。繪本是幼兒閱讀中十分合適的一種書籍,低年級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繪本的作用依舊不減,圖片對開發學生右腦有著積極的作用,豐富其頭腦中的表象,為今后的創造力提供良好的動力,它仍是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要素材之一,這是“保存”;而隨著識字量的變化,教師還可以適當把書籍類型擴展到如民間故事、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文字較多的書籍。故事的分量最初可控制在一本書1~2個故事,在低年級有限的耐性與興趣下能很快讀完一本書,讓內心產生一種成就感與愉悅感,提升下次想讀的欲望。
其次,要激發低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形式的多樣化也尤為重要。低年級學生的自覺性與耐性有限,要他們長時間地坐在一個地方安靜閱讀顯然是困難的。而事實上,閱讀這一看似偏靜的行為,其實也可以“動起來”。
1. 營造濃厚的課外閱讀氛圍
求知與閱讀的欲望猶如是孩子的天性,在幼兒園時期便顯現出來。要讓孩子上了一二年級以后還能保持這樣的天性,需要老師給他們營造一個溫馨而充裕的課外閱讀環境。比如在書香滿室的環境下閱讀,可以在班級教室的一角開辟出一個閱讀角,各類書籍整齊劃一的擺放其中,既安靜又自由,讓學生的思緒能夠投入到書海齊遨游。同時還能在閱讀角增設班級閱讀之星、格言分享等板塊,令整個環境都充滿濃郁的閱讀氣氛。教師應引導學生,和他們一起讀,共同進入閱讀的奇妙世界,這將會讓他們更有閱讀的欲望。
2. 創設情景,引人入勝
低年級學生對畫面感的興趣極為濃厚,因此要激發低年級的閱讀興趣,把故事的畫面“搬出來”將會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教師可化身成為這次閱讀之旅的“導游”,在帶領學生進入了一個新的故事中時,通過引人入勝的情景創設、形象逼真的教具、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起伏有致的聲音來還原閱讀內容并啟發學生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故事畫面,在游戲中學習閱讀,從而激發低年級的閱讀興趣。
3. 以文帶文,啟發聯想
我們在學習課文時,通常會花費一節課甚至更多的時間去理解掌握,這是為了讓學生對課文建立更熟悉而深刻的理解與共鳴。那么在進行課外閱讀時,我們便可通過熟悉的課文作為引子,讓學生了解到祖國河山的雄偉壯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這樣的情感基礎上,再找出更多類似的書籍推薦給學生閱讀,以情感牽動行動,令學生產生更多的共鳴而增加對課外閱讀的興趣與探索。
(二)提升中高年級的閱讀水平
中高年級的學生處于培養個人素質的奠基時期,他們表現出來的是強烈的求知、獵奇欲望,他們開始有了獨立的意識,想要踏出更廣闊的步伐。這時候要培養其課外閱讀的能力,應該進階到技能與方法的級別。從“解讀”到“獨讀”及自主閱讀進行發展培養。
1. 引導學生略讀與精讀相結合
略讀可與快速閱讀相掛鉤,略讀的重點在于能找準位置快速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與材料,比如報紙雜志的標題、版面、導語、摘要,便能全局而快速地為我們傳達有關文章的主要信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這種閱讀本領顯然是把效率與質量都并駕齊驅,把閱讀的“性價比”提升到高點。精讀則可用于對自己喜歡的作品、名著、史書進行精細的研究,咬文嚼字的同時記錄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同時在閱讀后還可進一步的拓展,查閱相關的書評,帶領學生進行不同點不同面的思考,進一步鍛煉思想領悟力。
2. 鼓勵學生勤動筆、多思考
一次愉悅的閱讀過程,在于它能傳達給人其核心的正能量思想;一個完整的閱讀結果,在于能挖掘到書中的要義,獲得真知灼見。要完成這樣一次美好的閱讀旅程,需要有“寫”的成就。讀與寫相結合,才能真正與書、與作者進行一次深入的心靈對話。動筆的方式也有多種,簡略快速地引導學生在書上劃重點做眉批,摘錄好詞句。深入一點的則可以讓學生用讀后感的形式對內容進行思考、體會與總結。在“讀、想、寫”的過程中,我們才能令記憶更深刻,讓理解更深厚廣闊。
3. 動靜結合,搞活動愛上書
中高年級的學生開始擁有獨立意識,也進入了他們熱愛表現自我的高漲期。對于中高年級的閱讀學習,不妨也可以契合他們的年齡特點,開展一些有意義的分享競賽類的閱讀主題活動,讓課外閱讀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首先,學??梢耘e辦讀書活動月,組織好書分享、征文比賽等活動。其次,舉行朗誦比賽。聲情并茂的朗誦少不了學生對閱讀題材的深入理解,只有在充分真切地理解內容,學生的情感才能發揮得更淋漓盡致,這也能鍛煉他的閱讀理解與表現力。再有,定期開展“讀書會”。分享給予別人力量,也能為自己鼓掌。一個人讀書的數量與時間有限,但當聚集在一起分享時,我們的吸收能力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擴大與膨脹,集思廣益更能成好事。最后,開展辯論比賽。辯論賽的辯證需要大量的資料素材進行支撐,在準備的過程中學生通過量多而跨度廣的知識涉獵與搜集,獲得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同時競爭中增強學生的主動求知力,在辯論時迸發出閱讀成果的火花。
課外閱讀從來都不是“等閑之輩”,也不是我們眼中的“不務正業”。相反,課外閱讀對學生的學習乃至人生都起著一個積極而強有力的推動作用。而要真正發揮課外閱讀的價值,便是要多讀多寫多積累。閱讀應專攻,應廣博,更應日積月累,持之以恒,相信學生們定能體會課外閱讀的可貴之處,實現自主閱讀,愛上閱讀。
作者簡介:
陳繡縑,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市番禺區大石富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