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學生學習需求,越來越多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開始走進課堂、走進教師的視野中。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其教學中的應用,有效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不足,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本文立足于當前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現狀,對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其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微課;高中生物;翻轉課堂;構建策略
高中生物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高中階段最為重要的一門學科,集概念、實驗和生活于一體,其知識非常抽象、理解難度較大,學生在學習中面臨著較大的困難;另一方面,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影響,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嚴重制約了學生的生物學習質量,無法完成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要求。因此,積極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一線生物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在這種形式下,基于微信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出現,無疑給生物教師提供了希望和思路。
一、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結合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在當前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即:(1)學習動機較低,生物學習興趣低下。受到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和理念的限制,學生對高中生物學習興趣低下。雖然部分學生已經具備了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設備,但是基本上都是將其應用到視頻聊天、購物等,并未將其應用到學習中;(2)教師對課堂的控制感比較強,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比較低。受到傳統課堂教學理念的束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思考的重點就是如何將知識一點一點傳授給學生,如何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但是對于高中學生這一特殊的群體來說,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進行知識構建,渴望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主動進行知識構建。而當前的課堂教學模式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以至于學生在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中,逐漸喪失了思考能力等,嚴重制約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3)課堂教學方式呆板單調,生物課堂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在傳統高中生物課堂中,其教學過程基本上是“你問我答、你不問我不想”,在這一單項的課堂模擬下,學生發言的機會比較少,課堂氛圍沉悶,缺乏生機,致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養成了不愿回答問題、不主動回答問題的行為習慣,進而使得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嚴重制約了學生的生物學習效果以及生物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 微課與翻轉課堂
(一)微課
微課是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依托于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終端而出現。主要是教師結合教學中的某一個知識點,精心制作5~10分鐘的教學視頻,對其進行詳細的講解。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微課這一新型的教學模式具有四個顯著的特點,可將其概括為“短小精悍”四個字。(1)“短”主要是指教學時間短,常常控制在5~10分鐘之間,真正實現了知識的碎片化和完整化的有機結合,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視覺停留的規律相符合;(2)“小”則主要是指資源容量比較小。微課主要是針對某一個知識點而進行的,其教學內容量基本上為幾十兆的微課視頻,學生可通過手機、電腦等多種智能終端進行訪問學習;(3)“精”主要是指教學內容具有精選性。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微課的教學內容更加突出、針對性較強,有效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4)“悍”則是指教學效果震撼人心。微課這一教學模式充分突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喚醒了學生內心的情感,豐富了學生的認知體驗,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到知識的構建中。
(二)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顛覆。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基本上都是遵循“課堂知識傳授,課下知識內化”這一順序進行的,課堂上教師只負責知識的傳遞,而知識的吸收和內化則是在課下,由學生自行完成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則對這一順序進行了重構。課前,學生通過教師所制定的微視頻,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學生將自己在自主學習中面臨的困難、存在的疑惑反饋給教師;教師則對學生的反饋進行收集和整理,并據此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計劃,進而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討論等形式,完成重難點的攻克。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在結合微課視頻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完成了知識的吸收,而通過課堂上的疑惑點和重難點的攻克,完成了知識的內化。如此一來,通過翻轉課堂模式的應用,突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的學習需求相適應,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
三、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精心設計制作翻轉課堂的微視頻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微視頻是其核心,作為學習資源的主要呈現形式,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具體來說,教師在應用翻轉課堂開展高中生物教學的時候,應加強微課視頻的制作。高中教師在進行翻轉課堂微視頻制作的時候,應注意:遵循微課視頻的內涵和特點,制作出短小精悍、高質量的教學視頻,將其控制在5~10分鐘;在內容選取的時候,應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大綱、學生實際情況的要求,針對某一重難點、知識點展開;在制作微課視頻的時候,應遵循“目的性、科學性、可學性、整體性”的原則,有目的地選擇知識點制作視頻,供學生進行課前學習;確保所制作視頻中所呈現出來的教學資料沒有絲毫的偏差、錯誤,保證其準確無誤;確保所設計的教學視頻與學生的思維特點、反應速度相適應,使得學生能夠聽清楚、看明白。
例如,在“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在制作翻轉課堂微課的時候,就結合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將這一部分的內容進行了劃分,使其成為氨基酸、氨基酸的脫水縮合反應、蛋白質結構多樣性以及原因、蛋白質功能等,并逐一制作出高質量的微課視頻,分別對其講解。
(二)具體應用
1. 引導學生在課前觀看微課視頻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課前自主學習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教師可將其制作的微課視頻投放到相應的學習平臺上,引導學生在課前按照微課視頻,開展自主學習,并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新知識產生一定的認識。同時,在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還在微課視頻中設置了課外資源鏈接,學生可結合自身的學習需求,通過課外資源學習,擴充知識面;還可以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引導學生將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放到平臺上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進而將其解決。同時,針對經過討論和交流尚未解決的問題,可將其反饋給教師。
例如,在“酶的概念”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就結合“三維教學目標”,結合教學的重點、教學難點以及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結合生活中的小事導入,引導學生走進教師所設計的學習情景中,指導學生在特定的動畫實驗過程中,完成對酶特性的直觀認識,進而幫助學生完成課前自主學習的目的。
2. 課堂中知識內化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前通過微課視頻的引導,已經完成了知識的初步學習,吸收了相關的知識。在課堂上,教師應結合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所反饋出來的問題進行解決,引導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立足于學生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課堂討論等形式,引導學生在合作、討論的過程中,加深知識點理解,最終完成知識的內化。例如,在“能源之源——光與光合作用”的翻轉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存在的疑惑點,教師將全班學生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之后結合教師層層深入的問題,引導小組成員之間經過討論和交流,最終完成知識的解答。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要想真正發揮小組合作探究的價值,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應注意三個方面,即:①確保人人參與,分組競賽。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中,開展順利與否、實施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參與程度。因此,教師應不斷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集體榮譽感,并在小組競爭的過程中,對合作與競爭的關系進行妥善處理;②以學生為本。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的身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討論學習中;③給學生提供一個平等的交流和展示環境,使得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實現思維的碰撞,并最終完成知識的內化學習。
3. 課后拓展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在完成“課前自主學習、課中知識內化”之后,還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制作相關的視頻,進行課后拓展。可以說,這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最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一旦忽視了這一個環節,翻轉課堂教學效果將大打折扣。因此,教師完成課堂教學之后,應結合學生課堂上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制定出層次不同的課后內容拓展,進而使得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均可在課后獲得相應能力的提升。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對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借助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個性化、人性化的學習環境和模式,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蔣家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9.
[2]劉建林.翻轉課堂在高中生物學中的教學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8.
[3]陳蓉,張鋒.基于高中生物學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研究[J].生物學教學,2015,40(9):32-34.
[4]郭琪琦,肖安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備考中的創新應用[J].教育與裝備研究,2018,34(2):46-48.
[5]胡海龍.翻轉課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173.
[6]沈若璽.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模式實踐[D].蘇州:蘇州大學,2016.
[7]楊淑萍,馬偉琴,剡曉婷,劉珂.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為例[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6,26(5):58-61+69.
[8]楊金花.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溫州:溫州大學,2016.
作者簡介:
葉雪芹,浙江省寧波市,浙江寧波榮安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