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推理是初中歷史教育教學的靈魂和關鍵所在,能夠幫助和引導學生以史料為依據進行歷史事件關系的把握、歷史邏輯思維的判斷,讓學生從更深層次、更廣角度認知和把握好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中要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認知和理解應知應會的歷史知識,而且還要讓學生借助思考、推理、演繹等方式把握好歷史規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將歷史推理滲透和應用到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貫穿歷史教學的始終,以此助力初中生唯物史觀的形成、家國情懷的升華以及歷史核心素養的發展提升。本文主要以核心素養為視角,對初中歷史教學中推理式教學有效性實施策略進行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歷史;推理式教學;有效性策略
一、 歷史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歷史素養主要包含了史料實證、時空觀念、唯物史觀、歷史解釋以及家國情懷。唯物史觀主要指的初中生基于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看法與認識。時空觀念則是初中生能夠以空間和時間為依據進行歷史分析的展開,從而強化學生對史實內涵與特點的有效學習和準確把握。史料實證主要是初中生借助自己所收取的資料強化歷史辯證分析能力的展開。歷史解釋則是初中能夠以史料的運用進行具體史實解釋的方法與能力,而初中階段的學生一旦具備較強的歷史解釋能力,那么他們就可以從歷史表象中進行歷史本質的推理與分析,強化對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認知與理解,從而更好地把握各個史實之間的相互關系。家國情懷主要是在初中歷史學習過程中學生所形成的發自內心的家國感受,基于國家的熱愛、民族自豪感的產生等多種高尚情感的展現。借助上述分析,歷史核心素養的內涵主要是以初中生歷史認識、分析、解讀為出發點,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應當僅僅將學生局限于歷史知識之內,而應當盡可能地將歷史分析、史料解讀、歷史推理、個人觀點見解表達的機會提供給他們,幫助和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實現歷史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提升。
二、 推理式教學的基本內涵及實施過程
推理式教學主要指的是教師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或問題的提出,強化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幫助和引導學生緊緊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開展思考與討論,從而實現學生自身獨特理解的獲得。教師可以以此為基礎,強化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擁有更為廣闊的歷史思維發展空間,教師應當注重以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為實際,強化推理式教學方法應用,以此強化學生推理探究欲望的激發,實現和諧良好教學氛圍的創設。推理式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借助形象生動的語言進行歷史知識描繪,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歷史知識或歷史事件感性認識,學生借助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或者個體化的探究行為進行歷史事件發展過程的推理,從而實現教學內容的進一步掌握、歷史思維的進一步活躍與發散。教師可以強化對模型、圖片的恰當運用,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認知歷史事件、更加深刻地展現歷史內容、歷史人物,讓學生在積極的思考和探究中獲得歷史思維的啟迪和歷史情感的渲染。
三、 核心素養下初中歷史推理式教學有效性策略
(一)強化反問推理式教學應用
反問式推理教學主要指的是教師以相反的問題角度或者其他角度為出發點進行問題的提出,強化學生思維的啟發,讓學生深刻認知理解歷史知識的內涵與本質,幫助和引導學生更好地運用唯物主義觀點進行問題的分析與解決。比如,在進行《鴉片戰爭》一章節教學中,教材中提道:在傳來中國禁煙的消息之后,英國決定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此時教師可以借助反問式推理教學方法,強化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與啟發:如果林則徐沒有發起禁煙運動,那么英國也就不會發生侵華戰爭了,這樣的觀點是否正確?說說你的原因。在問題提出之后,很多躍躍欲試,想要結合自身的思考和觀點進行回答。有的說道,禁煙運動僅僅是英國發動侵華戰爭的一個借口,如果沒有這個借口,那么他們也會找到其他的借口,發動對華侵略戰爭是必然的。有的學生講到,英國侵華戰爭主要是由當時的國內和國際情況所決定的。在對學生的答案進行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推理探究: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必然性是什么?戰爭爆發的偶然性又是什么?這樣的問題能夠讓學生更好、更準確地運用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間的辯證關系進行這一問題的推理與分析,強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提升。
(二)強化啟發推理式教學應用
啟發式推理主要是以歷史發展中的內在聯系和因果關系為依據,強化學生邏輯推理的有效啟發,從而實現正確結論的得出。比如,在進行初中歷史《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一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依照如下的邏輯思維推理強化對學生的啟發與引導,即從休養生息政策的實施到農業手工業發展再到商品經濟活躍,最后到資本主義萌芽。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幾個問題:①明太祖朱元璋實施休養休息政策的歷史背景、主要目的、具體舉措和產生作用分別是什么?②當時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哪些個方面?產生了怎樣的結果?③商品經濟空前活躍發展主要有哪幾方面的表現?④資本主義最初萌芽的特點與標志、地點與時間分別是什么?有什么樣的局限性?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借助④③②①的順序組織學生開展推理啟發。不管采取哪一種推理方式,都能夠幫助和引導學生全面、系統地認知和理解明朝經濟發展的來龍去脈等,更加清晰、深刻地認知和理解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主要原因。
(三)強化判斷推理式教學應用
判斷式推理主要指的是以史實為基本依據,借助教師的點撥和引導,強化學生推理思維邏輯能力培養,將學生的認識提升到一定的高度,讓學生更深刻理解事物變化發展的基本規律,從而基于歷史結論的是與非、對與錯做出自己的判斷。比如“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一科學論斷,主要是基于中國民主革命時期各種政治力量之間的對比、反映以及總結與判斷。由于這一問題中包含了很多的史實,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以下問題進行回答;①義和團運動和太平天國運動的基本性質是什么?為什么都會失敗?②戊戌變法和洋務運動實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產生了什么樣的作用?③辛亥革命開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為什么會失敗?④北洋軍閥對中國實施了什么樣的統治?蔣介石基于中國前途命運是如何考慮的?⑤中國無產階級的特點及其政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斗爭的?以上重大歷史事件都充分證明:包括新老軍閥、資產階級、農民在內的各種政治力量,都難以將反帝反封建的重任承擔起來。唯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夠帶領中國人民將三座大山推翻、將新中國建立起來,從而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
(四)強化類比推理式教學應用
類比推理式主要是將那些有著共同屬性的歷史問題充分地梳理和歸類,并進行相互之間的比較,幫助和引導學生將其中的異同點找出來,讓學生實現歷史知識與真諦奧妙的準確理解與把握,這樣對于學生鑒別能力的發展提升都是極為有益的。①強化縱向之間的比較與推理: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帶領進行鴉片戰爭與第二次鴉片戰爭之間的類比推理,讓學生從戰爭爆發的原因、戰爭的基本性質、戰爭參戰國家、戰爭的結果、戰爭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的名稱及其內容等方面進行比較,將兩者之間的相同之處充分找出來,讓學生在比較和推理中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第二次鴉片戰爭的侵略程度遠遠高于第一次鴉片戰爭,還能夠讓學生認識到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帶給中國的災難是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的程度,這樣的類比推理式教學可以強化歷史發展軌跡的展示以及歷史發展深度的揭示。②強化橫向之間的比較與推理:公元前5世紀東西方有辯證思想的哲學家主要是赫拉克利特以及孔子,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他們提出的觀點進行充分對比,這樣的同時期的類比推理能夠將歷時發展的相互聯系顯示出來,強化歷史發展廣度的揭示與拓寬。
(五)強化擴散推理式教學應用
擴散推理式教學主要是將某一個問題作為關鍵和核心,從多個角度進行提問和推理,幫助和引導學生在循序漸進中深入思考和探究,實現多個知識的重新組合,強化知識的有效掌握,這樣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推理獲得多個答案,而且能夠實現學生思維的發散與啟發,還能夠強化學生變通能力的培養,實現學生創造精神和積極性的激發。比如,在進行初中歷史《明治維新》一章節的教學中,在讓學生對明治維新實施的歷史背景、主要內容、主要意義與價值以及明治維新存在的局限性,教師可以以這一問題為中心強化學生的思考與推理:①你是如何對明治維新進行評價的?②日本歷史上曾經有兩次極為重大的改革,這樣的改革基于日本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是什么?③你是如何對俄國1861年改革與日本明治維新之間進行比較呢?兩者之間的異同是什么?④明治維新將日本帶入到資本主義道路之上,而中國的戊戌變法則未能產生理想的效果,你是如何分析的?借助這樣的一個題目的多種推理、比較與擴散,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問題的思考,讓學生更加牢固、扎實地進行基礎知識的掌握,又強化了學生知識的靈活性與有效性應用,在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中更好地認知和理解初中歷史知識。
四、 結語
核心素養下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強化探究式教學的應用,這與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是完全一致、高度契合的。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借助反問推理式、啟發推理式、判斷推理式、類比推理式、擴散推理式教學的應用與實施,讓學生更好地認知和理解歷史知識,體驗和感悟歷史內涵與精髓,在主動思考、推理、演繹、歸納、探究中實現初中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與提升。
參考文獻:
[1]黎藜.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研究[J].新課程,2019(4).
[2]夏宏業.談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8(2).
[3]繭楠.淺談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初中歷史教學的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6).
[4]郭繼紅.對初中歷史探究式教學策略的研究[J].中外交流,2019(2).
[5]劉穎.引導推理式教學方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9(4).
[6]溫璐.引導推理式教學方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與評價,2017(12).
[7]謝良梅.歷史推理的邏輯規律與教學路徑[J].中學歷史教學,2017(12).
作者簡介:
吳翠玲,福建省南平市,建甌市迪口老區中學。
探究本文是建甌市2019年度教育科研課題“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歷史推理式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批準號:B19008)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