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潔
【摘 要】 古詩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璀璨結晶。古詩詞教學承載著傳承中華上下五千文化的重要使命。要想學好古詩,正確的古詩誦讀方法是關鍵。通過構建情景的誦讀的方式,能夠使學生置身于古詩所描繪的情境之中,觸發共鳴和共情,由此獲得感悟。因此,古詩課堂采用情景誦讀的三大策略,目的使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體會古詩的精妙。
【關鍵詞】 古詩? 情境誦讀? 傳統文化? 實效性
習總書記在第十二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指出:“中華民族具有5000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語文教師的任務和光榮使命。古代詩詞源遠流長,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古代詩詞的教學則是語文教師工作中的重點。教師需要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反饋,歸納總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此文旨在探討應用情景誦讀方法的教學策略。
一、情境誦讀對小學古詩讀誦的核心價值
小學收錄的古詩詞是5000多年古詩文化中的杰出代表。為了發揮小學生的想象力,教師需要啟發他們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根據提供的意象,構想出古詩所描繪的畫面。當學生在腦海中有了具體的畫面,再反復誦讀古詩詞,便容易引發與詩文作者的共情。通過情景誦讀使學生產生代入感,再結合古詩時代背景,學生便自然而然產生了感悟,明白詩中的哲思。
情境誦讀,是以想象的畫面和還原的場景為基礎的。在文學方面能夠達到最高的境界和成就表現在古詩上。在對小學生進行古詩教學時,教師可以指引學生思考,根據古詩想象出一副優美的畫面,還原古詩作者作詩時依據的場景。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言辭對小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從場景中體會和領悟作者的情感。在想象畫面之后,讓學生利用誦讀古詩的方式,將所想象的畫面表達出來。如此,真正的感情、實在的感受便會在此時出現。
下面以《小兒垂釣》這首詩為例,來講述如何引導學生情境誦讀。在詩中,作者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一個畫面:有一個頭發蓬亂的小孩子正在學習如何垂釣,他側身坐在青苔上,綠草映襯著他的身影。當遇到有人向他問路,他只是老遠就招著小手,害怕魚兒被嚇跑而不敢大聲應答。而這首詩的原文就是表現出這樣的畫面,詩的內容表現出畫面感。教師可以讓學生誦讀古詩,在朗誦中引導學生想象詩歌的畫面,也可以采用提問題回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對畫面進行想象。
二、表演與延伸情境的教學方法
1. 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增加情境類表演
通過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去感受和理解原來古詩誦讀是可以結合詩歌表演的。這樣的做法,可以使詩歌的情境能夠生動有趣的表現出來,增添課堂的趣味性;情境表演也有種游戲的意味,學生愿意努力將自己的角色扮演好,這能夠提高學生課堂的積極性。學生“親身經歷”古詩的場景,貼近古詩的實際情境,能夠更加真實的感受古詩內容;而且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誦讀水平,誦讀更加真實感人。
下面以課堂教學古詩《墨梅》為例:課前,教師采集了一些梅花備用,上課時構造和創建了一個欣賞梅花的場景;讓學生把自己當做作者,根據作者在看到梅花時的肢體動作和面部神態,體會情感,以真情實意誦讀古詩。讓學生把自己當做詩人,將創作這首詩的過程用誦讀的方式表現出來。這種結合表演達到誦讀效果的方式有趣,采用這種方式誦讀的情境感受真實。即便是內向的學生,也能夠享受這樣的誦讀。
2. 延伸古詩主題情境,激發學生誦讀的積極性
教師課上指導學生學習,同時可以設計不同情境主題舉辦古詩活動進行課下的延伸學習。學生不能只在課堂上學習古詩,課下的時間也可以用來學習。教師可以采用獎勵和鼓勵同時進行的措施,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班內學生更大程度的參與進來。現在,有很多小學生在小的時候,他們的父母就會有意識地讓孩子接觸古詩,教他們誦讀古詩。學生們對于古詩并不陌生,所以就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比如自習時間來舉辦一場古詩朗誦比賽,朗誦的詩歌可不限范圍。
本文作者曾經在自己教授課程的班級里,舉辦過一次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古詩朗誦活動。我們要求學生獨立尋找與愛國主義有關的古詩,并鼓勵其在朗誦時配音。同時還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去尋找和古詩內容相關的圖片和動畫等,通過圖像、聲音等多媒體的手段,模擬出傳統文化情境,從而進一步了解古詩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和深層含義。
結束語
總之,古詩情境誦讀是通過多種情景模式去展現古詩的內容,所以能很直觀地能讓人感受到詩中表達的含義和文化。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不斷思考,不斷感悟,從而更深一步了解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僅能激發出學生對于古詩學習的熱情,還能加深其對與古詩的理解,進而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濃厚興趣。有了興趣以后,就會對學習傳統文化充滿熱情,從而更好地將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 劉文婧.聚焦古詩情境誦讀,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淺析提升小學語文古詩情境誦讀實效性的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9(1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