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梅
【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展,深度學習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重視,且不少教師在深度學習的指導下,轉變傳統教學,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的理解,積累學習方法,提高思維能力等。筆者在組織高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也以深度學習為指導,改進傳統教學,幫助學生參與教學,實現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 高中數學? 深度學習? 教學策略
現代教育理念指出,教育教學活動的實施不僅要重視學生是否能準確地解答問題,還要積極地引導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以此加深他們對所學的理解,建立積極的情感,實現有效學習。深度學習的實施可以實現此要求。那么,我們要如何在深度學習的指導下,實施高中數學教學呢?
一、創設情境,弄懂“來龍”
數學具有抽象性,是因為其概念、定理等是研究人員對大量數學現象的高度概括。對于高中生而言,其抽象思維能力不夠發達。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直接將如此抽象的且具有概括性的知識堆積在學生面前,學生在有限的思維能力的作用下,會遇到諸多困難,甚至無法建立對所學的理解,不利于實現深度學習。面對這種情況,我在深度教學的指導下,嘗試以情境創設的方式,將知識的形成過程再現給學生,從而使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發揮已有數學認知的作用,對情境內容展開思考和探索,并提出質疑、發現問題,一步步地弄清楚“來龍”,扎實掌握所學,打好數學學習基礎。以“任意三角函數”為例,為了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的學習,我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為學生創設了這樣的情境:一輛汽車在前進,此時其里程表上的指針會發生變化。當汽車在后退的時候,里程表上的指針位置也會發生變化。此時,如果我們把這個汽車車輪的半徑設為是單位1,那么,要如何簡化里程表的計算方法呢?如果我們將這個車輪上的某一點作為一個定點,請問要如何對這個點相對于車軸的運動變化情況進行描述呢?在這樣的問題情境體驗中,學生可以自主地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現象建立聯系,并通過生活現象一步步地探尋任意角、弧度制等基礎知識,建立對其深刻的理解。
二、注重反思,看透“本質”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的知識灌輸只是將教材中的數學知識點擺在學生面前,進而再做出相應的解釋,但是成人化的語言描述具有抽象性,無法使學生建立起對其深刻的理解。而且,一些學生長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其產生了過分的依賴,往往采取識記方式學習數學知識。在這樣機械的學習過程中,這些學生是無法建立對這些知識點的深刻理解的,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同時也很難理解一些新的觀點,不利于數學學習的深入發展。深度學習的實施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善于使用批判性的眼光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觀察和思考,從而透過數學現象把握其本質,弄清楚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進而建立對其深刻的理解,同時在反思同類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增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數學學習水平。以“等差數列前n項和”為例,在組織教學的時候,我并沒有向過去教學那樣,直接將教材中現成的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計算公式展示給學生,而是將“倒序相加法”展現給學生,引導學生在此方法的應用中,自主計算,推導出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公式,進而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同時為提升問題解決能力打好基礎。與此同時,如此探究得到的知識還可以使學生建立深刻的記憶,有利于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靈活運用。
三、挖掘本質,靈活“去脈”
縱觀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盡管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會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靈活運用。但是,這種機械的問題解決方式,會無形之中將學生帶入到題海戰術中,不利于學生發展思維,同時也限制著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提升。深度學習的實現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的,善于打破教材、課堂等限制,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在經歷生活的過程中,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從而真正地實現問題解決,提高數學應用能力。同時,深度學習也要求學生在應用所學的過程中,實現知識之間的遷移,建構完整的知識結構,實現數學學習能力的發展。基于此,在組織了新知教學之后,筆者整合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為學生設計新的探究任務,從而使其實現深度學習。以“基本不等式”為例,在教學探索過程中,學生發現兩項和三項是成立的,那么四項是不是也成立呢?以此為切入點,筆者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探究任務:如果是n項,我們所獲得的結論是否還成立呢?以此使學生在遷移知識的過程中,實現深度學習。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開展中,教師可以在深度學習視角的指導下,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把握知識的“來龍”;組織自主探究反思活動,引導學生把握知識的本質;設計問題解決任務,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去脈”,從而使學生實現深度學習,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艷,徐伯秋.深度學習改變高中數學教學策略[J].內蒙古教育,2016(33):76.
[2] 唐向華.高中數學“深度學習”的理解與嘗試[J].數學教學通訊,2015(27):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