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嫦
【摘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小學教育中開展德育工作,也需要教師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學生,可謂是潤物細無聲。不論是在教學的哪個階段,都需要對學生進行德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思想比較單純、心靈純潔,教師不僅要交給他們知識,還要教會他們如何做人。本文主要探討在小學教育中,如何潤物細無聲地對學生進行德育。
【關鍵詞】小學;德育對策;班主任
德育是小學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教師對學生進行的德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心靈和生活。班主任既是知識的傳授者,同時也是學生德育的指導者。德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應當把德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學和班級管理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一、更新教學觀念
在小學德育中,班主任及科任老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德育,首先要求教師自己有著高素質和高道德,同時還要不斷的學習,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以便更好地的對學生進行德育。小學生具有生性活潑好動的特點,對未知的、新鮮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因而教師要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采用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方式去對學生進行德育,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按照教師的要求去規范自己。此外,班主任還要讓學生意識到德育的重要性,明白德育精神對自己未來的發展具有什么樣的作用,對德育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教師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對學生也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有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
培養學生,授予學生知識是學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德育是培養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最主要的形式,德育需要潤物細無聲,所以應當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在小學教學中,各科教師應當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巧妙地將德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夠收獲知識,還能夠提高自己的思想。例如,在語文教學中,教材里有很多關于愛國的、積極向上的、團結奮進的課文,教師可以借助教材中的課文對學生進行德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樂觀的心態,與同學之間友好相處。
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校的文化、班級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思想和學習都有很重要的影響,所以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德育方面的學習氛圍,第一是通過環境來對學生進行德育。例如,在教室里掛一些名人名言,在教室的黑板報上寫一些勵志的、積極向上的故事,在教學樓的樓梯上掛一些校風、校訓,通過改善環境來潛移默化地的影響學生。第二,是將德育滲透到日常的管理中,通過制定班級準則、班級日常行為規范等方式來規范學生的行為。
四、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有缺點,但是也有自己獨特的閃光點。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既要看到學生的不足,也要看到學生的優點,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學生一定的表揚和鼓勵。教師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此同時也會更加地喜愛教師,不自覺中也會更加尊重教師。一視同仁是每一位教師都應有的職業素養和道德素養,關心班上的每一個學生,發現學生做得好的地方要及時給予肯定,幫助學生增強信心,進而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信賴感。教師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溫暖,在這樣的氛圍中能夠更好地進行學習,對待教師的教育也會更加客觀,愿意去聽從教師的安排,不斷提升自己。
五、在細節中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要從小開始培養,小學正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階段,良好習慣的培養也是德育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教師要要求學生從小事做起,例如上課時要端正坐姿,做操時動作要標準、寫字要整齊、注重自己的儀容儀表、見到教師要問好、不隨地丟垃圾、看到地上有垃圾要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里等。這些看起來似乎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我們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行為習慣是良好的道德素養的表現。就不隨地丟垃圾和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這些小事,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此時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講那個因為隨手撿起地上的紙團而被大公司錄取的故事,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這些雖然都是一些簡單的動作,但是映射出來的卻是一個人的優良品格。
六、在適當的時候要學會放手
雖說小學生的年齡小,但是他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不是時時刻刻都需要教師去管理。就像小鷹,如果老鷹不放手那小鷹就永遠不知道如何飛翔,所以教師在適當的時候要學會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管理,不給學生展現的機會,你就不會知道學生有多優秀,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就選班干這件事而言,班主任心中可能已經有了心目中的人選,但是班主任仍然可以采用民主選舉的方式,讓學生自行推薦和評選,讓學生投票選出來的那些學生去當班干,由班干帶領班上的學生進行班級文化建設,營造一個和諧的班級氛圍。在這個過程中,因為小學生在思考問題上沒有那么全面,班干可能會有一些考慮不周的地方,此時教師要適當地給予一些指導,幫助學生更好的成長。班級管理并沒有一個固定的、不可改變的標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主管理。最近網絡上有過這個一個報道,有一個班主任給班上的每一個學生都安排了一個職位,即每一個學生都是班上的班干,一方面能夠激勵學生起到帶頭作用,另一方面又能夠起到相互監督的作用,學生的思想在潛移默化受到影響,德育素養也會慢慢提高。
七、在開展活動中引導學生
德育并僅是說教,還要讓學生親自去感受。愛玩是每個小孩子的天性,教師應當不定期地開展一些活動,例如,“我是小小環衛”,帶領學生在學校里巡邏,撿起那些不聽話的小朋友丟在地上和花叢里的垃圾,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拔河比賽”是一個團隊比賽,只有每個人都奉獻出自己的力量,大家團結一致才能獲得勝利,以此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通過活動的方式去進行德育,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什么是德育,起到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綜上所述,德育就像是水滴石穿,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德育并不僅是教師每天對學生進行說教,告訴他們什么是德育,應該怎么做,而是自己的一個動作或者眼神就能夠讓學生領會到教師的意圖。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教師,應當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學生,用自己的愛心去影響學生,營造良好的環境培養學生,通過各個細節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潤物細無聲。
參考文獻:
[1]陳國玉. 教書育人潤物細無聲——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 中華少年,2018(28):107.
[2]王豫楠,周方俊. 對小學班級德育管理的創新方法的研究[J]. 中華少年,2018(17):98.
[3]歸徐芳. 班主任教師如何讓德育教育潤物細無聲[J]. 好家長,2019(2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