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倉
摘??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有效教學理念已不斷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它不僅能夠推動教學質量的整體性提升,還能夠促進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因此,如何改善教育教學,使教學效果達到有效性成為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筆者對此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完善備課;信息技術;評價機制
小學是學生建立數學理念的啟蒙時期,也是學生運用數學觀念思考問題的起始階段。因此,在這一時期,初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自信是至關重要的。然而,由于教師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以填鴨式的教學作為唯一的教學方式,導致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產生嚴重失衡的現象,與此同時,對學生今后的成長也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教師作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應精心設置教學的各個環節,使教學活動與學生的思維活動達到有機統一,這樣既能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還能幫助學生靈活掌握數學知識。鑒于此,本文筆者從“完善備課環節、運用信息技術、建立評價機制”三個方面對有效教學的策略進行分析。
一、完善備課環節,全面掌握學情
備課是一節好課的關鍵,也是教師掌握學情的主要過程。然而,傳統的備課方式為“備教材”,這就使得教師在教學中只是注重將知識傳遞給學生,而忽視學生的接受程度,從而造成學生對知識的一知半解。因此,教師在備課環節需要全面化,不僅僅需要備教材,更重要的是研究學生的數學認知水平,再按照具體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思維現狀選擇適應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以保障教學活動達到有效性。
在“小數乘整數”備課中,本節主要是讓學生理解小數乘整數的意義,并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以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由于學生對整數乘法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因此,筆者創設情境,并采用問題啟發式的教學方式。首先讓學生復習整數乘法的意義以及整數乘法中由因數變化引起積的變化規律,為學生學習“小數乘整數”做好鋪墊,然后創設“購買風箏”的情境,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自然引出小數乘整數的學習內容。為了使學生能夠獨立思考,筆者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來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以及方法。因此,結合學生的認知發展現狀來完善備課過程,能夠為教學的有效展開奠定夯實基礎。
二、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前提。然而,由于數學知識以數字、符號作為載體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造成學生很難產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而信息技術的引入為教學提供了新思路,它不僅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現出來,給學生多種感官沖擊,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打破枯燥的課堂氛圍,進而將課堂煥發出生機的活力。
在“圖形的運動(三)”教學中,為了使學生認識旋轉的特征,筆者首先運用多媒體投影技術展示“時鐘指針的轉動、風扇的轉動”,這些動態的畫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于是筆者再次展示道閘與秋千的圖片。然而,有些學生不認可道閘與秋千存在旋轉現象。伴隨著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展開了后續的教學活動,使得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了“圖形的旋轉,以及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等有關知識。此外,將信息技術引入教學活動中,還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并欣賞到了圖形所創造出的美。
三、建立評價機制,樹立學習自信
評價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并且一種良好的評價能夠起到激勵作用。尤其對小學生而言,他們更加希望獲得教師或者同伴的鼓勵與肯定,并且自信心的獲得主要取決于外界的評價結果。同時,小學生也常常將別人的評價作為判斷自我的主要依據。因此,教師首先應重視評價的過程,并建立合理化、科學化的評價機制,這樣不僅能夠打破以數學成績作為唯一評價方式的觀念,還能夠看到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使他們樹立自信心,并不斷完善自我,從而更好地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觀。
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例,在學生已經能夠運用數方格法來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后,于是筆者將三個不同的平行四邊形分發給每個小組,指導他們動手操作,并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進而思考這個長方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關系。在此過程中,筆者及時巡視指導,并鼓勵學生的想法。一段時間后,筆者請小組代表將小組結果進行匯報分享,根據學生分享的結果進行表揚與鼓勵。此外,在小組演示完畢后,筆者讓小組之間將對方的優缺點進行客觀評價。通過這次操作過程,每個學生可以從中進行自我反思,建立自信,進而不斷完善自我。
綜上所述,教學活動的有效展開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并且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的每個環節。首先在備課環節,教師需要充分掌握學情,并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展開教學活動。在教學環節,教師要抓住信息技術這一輔助工具的優點,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應重視小學生自信心的建立,以保障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發興.淺談新課程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策略[J].人間,2016(3):185-185.
[2]白輝.對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點滴思考[J].東西南北:教育,2016(19):22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