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霞
摘??要:微視頻教學方法在低段小學學科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讓科學這門課程的教學方式更豐富、更靈活,效果更顯著。一方面微視頻教學滿足了低段小學生愛看動態(tài)畫面的成長特點,另一方面有效激發(fā)了他們對愈加濃厚的課堂氛圍和愈加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的興趣。本文主要針對于此,探討如何在低段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巧用“微視頻”,從而打造高效低段小學科學課堂,促進師生的進步與發(fā)展。
關鍵詞:微視頻;低段;小學科學課堂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一、二年級科學課的重新開設,可以發(fā)現(xiàn)現(xiàn)今科學教學更強調(diào)鼓勵學生自由探究,像科學家那樣進行探究。利用微視頻進行教學,不僅符合低段學生愛看動態(tài)畫面的特點,也能有效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表現(xiàn)得更積極,更有利于他們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
一、微視頻在低段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在教學中除了要教給學生基礎的理論知識以外,還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動手能力,讓學生熟悉科學探究的模式、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形式所迫,教學模式現(xiàn)代化
信息技術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變革了傳統(tǒng)教學形式,改變了學生的思維方式,重塑了教育的形態(tài)。各種移動終端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進行學習,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二)課堂實踐,低段教學所需
在現(xiàn)行的低段課堂教學中,一個教師要面對四十幾個學生,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科學課的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在需要學生細心觀察,做相對嚴謹規(guī)范的操作實驗時,教師無法關注到每個學生,長此以往,必然影響低段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此時,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微視頻教學,不但可以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指導學生學習,去關注到課堂教學中的細節(jié),還可以讓學生各取所需,學有所長。
(三)基于發(fā)展,低段學生需要
對小學生來說,在學習過程中,教學手段的直觀性、教師聲情并茂的語言、對課業(yè)本身的興趣等都能引起小學生的注意。小學生的觀察認知缺乏系統(tǒng)性,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觀察事物時常是雜亂無章的,缺乏系統(tǒng)性和目的性,觀察時受興趣和情緒的影響很大,不能持續(xù)很長時間,有時常常偏離觀察的主要目標。
二、巧用微視頻,提高低段小學科學教學有效性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探究活動為抓手,引導兒童主動探究,引導兒童運用科學的方法與思維去認知世界中的事物和現(xiàn)象,而事物和現(xiàn)象呈現(xiàn)的方式是微觀、形象、延展的。因此,教師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需要巧用“微視頻”,打造高效低段小學科學課堂,促進師生的共同發(fā)展。
(一)巧妙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吸引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情境的有效創(chuàng)設,能夠有效幫助低段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微視頻具有短、精、美的特點。在低段的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利用微視頻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吸引學生的興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發(fā)揮教學情境的作用。
例如,在一年級上冊《起點和終點》一課中,老師教學時應用動畫微視頻“動物園運動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十分感興趣地思考如何公平開展運動會,并且?guī)е伎紝W習,從而了解起點和終點的意義。又比如教師在上“這是誰的葉”時,借助微視頻呈現(xiàn)一大片森林,讓學生置身其中,感受自然之美。然后將鏡頭拉近和變換,教師帶領著學生跟隨鏡頭認識各種植物的葉,并附有“樹葉歌”。如此一來,不僅讓學生通過視頻了解了各種綠色植物的葉,體驗到了自然的魅力和綠葉的奇美,而且有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對所學內(nèi)容產(chǎn)生了更濃厚的興趣。
(二)規(guī)范指導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
小學科學是以探究活動為基礎的學科,學生能否真實有效地開展探究活動,進行實驗操作,從而獲得知識是小學科學教學的關鍵。整體上低段小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強,一些科學實驗無法依靠個人的能力完成,需要教師給予示范的同時進行有效的指導[1]。為了讓低段學生的實驗探究活動更有效,教師適度的演示和步驟指導就顯得尤其重要。但由于所教班級人數(shù)較多,坐在后面的學生距離講臺較遠,對操作步驟看不清楚;或者是操作器材體積太小;又或者是操作過程過于繁瑣等等,這樣的演示不能達到預期的指導效果。這時,教師將探究活動指導錄制成微視頻,并且在其中加入一些特寫鏡頭,那么全班每個學生都能看清整個示范過程。
例如教師在執(zhí)教《起點和終點》一課時,學生通過“動物園運動會”微視頻引入進入了正式的新課學習。那么四人小組如何利用塑料青蛙公平地進行青蛙跳遠比賽呢。這個探究活動的操作方法比較復雜,演示也看不清,老師在課前就請小朋友錄制了“青蛙跳遠比賽”微視頻,幫助規(guī)范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提升學生動手能力。在低段小學科學課中還有很多類似的一些探究活動指導,都可以用“微視頻”的形式,嵌入到教學過程中,規(guī)范指導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
(三)清晰呈現(xiàn)立體內(nèi)容,幫助學生深入理解
科學教學中除了探究活動獲得的知識外,教材也有很多概念性的科學詞匯。然而,低年級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空間想象能力不足,這時候,教師能將課堂上講解的內(nèi)容轉化成生動的微視頻,那么學生就可以清晰地認識教學內(nèi)容,從而產(chǎn)生更高效的理解[2]。
例如,教師在講《太陽的位置和方向》這一課時,由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有限,如果僅憑教師語言描述,學生也無法深刻理解太陽的實際位置及方向。這時候,教師首先要將相關的內(nèi)容在網(wǎng)上搜索,如動態(tài)演示畫面等,并用軟件錄制下來,然后在進行后期處理的過程中加入旁白或過渡效果,從而讓整個視頻教學過程更細致。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微視頻是信息技術與課堂的有效鏈接,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應用于科學課堂的有效體現(xiàn),也是當前小學學科教學非常重要的方法。在低段小學科學課堂上,選擇合適的時機和方式,利用好“微視頻”,能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動手探究能力,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拓展學生課后探究,從而打造高效低段小學科學課堂。因此,教師一方面要不斷加強信息技術素養(yǎng),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科學課程中的教學內(nèi)容,和微視頻連接起來,不斷嘗試著用生動、有趣的畫面感染學生,讓他們的興趣不斷被激發(fā),也讓他們從另一個視角審視小學科學的趣味性,從而喜歡上科學,喜歡上學習。
參考文獻:
[1]?季澤民.?巧用“微視頻”,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1):43-44.
[2]?張航.?微視頻的翻轉課堂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