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珍
【摘 要】 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開端,主要培養學生對學科與學習的興趣,并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思維方式。美國一項研究表明,中國的學生特別擅長解決問題,但是發現問題的能力特別差,導致中國創新不足,不利于國家的長遠發展。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提問,使學生善思考、愛思考,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提問能力 ?培養策略
受中國傳統教育的影響,學生與教師并不處于平等的地位,同時大多數學生都很少甚至不敢對老師進行提問或者質疑,這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上首先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課堂內容感興趣,進而由學生內在動力激發學生思考,然后為學生創造一個民主的發言環境,使學生敢于在課堂上發表意見或者問題,并敢于質疑老師的錯誤,最后采取啟發式教學,并傳授給學生一定的提問技巧,引導學生進行提問,提高問題的質量。
一、運用啟發式教學,有效培養提問能力
當前很多教師的教學將學生當作嗷嗷待哺的小鳥,然后主動將食物喂到他們的嘴里。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只是簡單地明白理論知識,不知道如何獲取,思維受到限制,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而啟發式教學是由語文教師通過語言或者其他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啟發,讓學生自己去了解知識。所以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啟發式教學的運用,并且在教學中傳授學生發現問題的技巧,進而促使學生主動提問。
例如:首先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話語引導學生發現模糊或者不懂的地方,進而讓學生提出問題。比如:在《圓明園的毀滅》一課中,小學生的家國情懷不是很重,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思考:為什么圓明園會被外國人侵害?侵害的原因是什么?作為祖國的花朵我們應該怎么做?第一,從課文內容中進行提問,特別是一些不懂的內容進行提問;第二,從文章的主旨進行提問,比如《司馬光》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等;第三,從課文的模糊點進行提問,比如《牛郎織女》中王母娘娘為了阻止他們見面創造了銀河,那為什么不打斷鵲橋呢?還有“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說法,那么相當于織女其實每天都能見到牛郎,那么真正痛苦的不是只有牛郎嗎?在提問環節學生就可以根據老師教授的方法去發現問題,進而在課堂上主動提出來與大家一起討論。語文教師一定要注重問題的順序,不斷通過提示詞或者一些課文內容中的模糊地方讓學生進行思考,進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同時語文教師還可以傳授給學生一些發現問題的技巧。
二、營造提問氛圍,有效培養提問能力
一個嚴肅的課堂氛圍是不允許創新存在的,一個威嚴滿滿、高高在上的語文教師只會讓學生遠離自己,只會讓學生言聽計從,做一個書呆子。因此,語文教師一定要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從而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進行創新,能沒有拘束地講述自己的觀點。
例如:在小學階段,學生本身對教師都是有一些小畏懼的,如果教師再對他們比較嚴厲,經常否定他們,那么小學生就會更加對教師產生生疏感。所以為了創造和諧的氛圍,教師首先要放下嚴肅的面孔,要表現得親切和充滿微笑,這樣才會讓學生對教師產生親切感,消除對課堂提問的畏懼。其次,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當學生提出的問題是以前講過的時候,要保持耐心,說明這個問題以前沒有講清楚;當小學生提問的時候描述不清、詞不達意的時候,教師應該引導他們,而不是直接打斷他們;當學生提的問題不是課堂主要內容的時候,教師也要給予鼓勵,表揚這種提問的精神。比如,在教學四年級課文《普羅米修斯》的時候,很有可能學生會提問普羅米修斯為什么叫普羅米修斯,這個問題其他學生可能會覺得沒有什么意思,甚至嘲笑一番,但是作為語文教師,要先表揚這個學生,并解釋普羅米修斯是音譯的名字,實際意思是“先見之明”,是很有意義的一個名字,而不是隨意取的。
三、引入趣味問題,有效培養提問能力
在小學階段,語文課文難度較低,包含的內容也是比較少的,作為語文教師,如何將一篇簡單的課文講得內容翔實又充滿趣味,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助推劑。首先,教師在講授課文的時候要注意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對于不同的類型的課文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小學生對語文的理解不局限于字、詞、語法,也能體會語文的文學趣味。
例如:在講解四年級下冊《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時候,在講課前,先提問學生兩個物體從同樣的高度下降是否會同時著地,引發學生思考,讓贊同和反對的學生都進行發言,陳述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師可以分別用兩個小鐵球和一個鐵球、一片羽毛作為示例,來說明其實兩種情況都是有的,引導學生去思考其中的原因,激發其學習興趣。此外,要給學生足夠的展示機會,小學生的心理還不成熟,作為教師要多進行鼓勵,即便是描述有一些問題,但是只要學生愿意起來提問,教師就應該給他們一些積極的反饋,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樂趣,進而營造出一種“語文并不難學”的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下,小學生可以培養出語文自信心,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對語文的興趣,當學生自己有興趣探索語文的時候,遇到問題自然會主動向教師提問。
總之,語文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觀,一切從學生出發,然后為學生創造一個民主的氛圍,使學生能輕松自由地發表言論,同時還要傳授給學生發現問題的技巧,并加強學生的鍛煉,進而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愛思考、善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劉小鋒.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引導學生提問[J].明日,2017(43):0283-0283.
[2] 劉霞.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引導學生提問[J].參花,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