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霞
摘 要:在化學教學中,趣味性化學實驗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科素養。教師要引入趣味性化學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設計課外實驗,強化學生化學學習;有效利用化學實驗,化抽象為具象;利用多媒體教學,豐富教學形式。
關鍵詞:初中化學;趣味性化學實驗;策略;教學效率;教學質量;學科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1-0133-02
化學是學生在初中階段要接觸的一門重要學科,它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微觀世界,探索物質的奧秘。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富有趣味的化學實驗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趣味實驗,激活課堂教學,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化學學習之中,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為此,教師可根據課堂進度和學生學習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趣味性實驗,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點。本文從開展趣味性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化學實驗運用策略兩方面進行探究。
一、開展趣味性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剛剛接觸化學,難免會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畏難情緒。為此,教師可多開展趣味性化學實驗,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趣味性化學實驗是當今化學教學的發展趨勢,通過一些比較簡單、安全的實驗,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果。化學實驗是有規律可循的,各種化學實驗也不是憑空設想的,需要有科學根據。因此,教師要進行深入研究,科學設計,以促進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感知。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逐步引入趣味性實驗,先做簡單的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其中的化學現象,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要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讓學生掌握物質變化的相關規律,提高學生的化學認知。教師還需要對實驗內容進行有效設計,要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理解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整體把握,促進學生化學成績的提高。
二、趣味化學實驗運用策略
1.引入趣味化學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課程的安排上,化學是初三才開始學習的內容,化學現象卻時常出現在學生的生活中,有些學生可能不了解相關的專業知識,但對化學現象有一定的了解。教師應抓住機會,引入趣味性化學實驗,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認知。例如,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學生知道氧氣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質,卻不知道怎么制取氧氣,氧氣的密度如何。而這些都可以通過實驗來進行了解,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在具體的實驗過程中,教師可先介紹各種儀器及其功能,尤其是在介紹酒精燈的時候,需要著重強調,不能直接用水熄滅,而要采用科學的方式方法。引入趣味性化學實驗,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化學感知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化學學習感興趣,才能產生學習動機和學習動力,才能提高化學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2.設計課外實驗,強化學生化學學習
在化學學習初期,學生對化學概念還不熟悉,很多名詞術語都是第一次聽說,很多元素符號也都是第一次接觸,需要深入理解和記憶。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將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用趣味化實驗撬動學生化學思維。課堂教學時間有限,不可能有更多的時間用于做化學實驗,因此,有些化學實驗可以在課外完成。例如,在課外,學生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開展化學實驗,如:找一根木條點燃,然后放在密閉的容器中,看看木條是否會馬上熄滅,體會氧氣的助燃性。學生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有效地鞏固化學知識,提高化學學習能力。課外實驗是化學教學的一部分,教師要予以高度重視,以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設計課外化學實驗,不僅能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還能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強化學生化學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課外化學實驗時,要充分考慮實驗的安全性,以避免發生安全事故。
3.有效利用化學實驗,化抽象為具象
在化學學習中,學生如果對實驗現象、化學公式、化學方程式等記憶不牢固,就會出現對化學試題解答不了或解答錯誤等問題。久而久之,學生還會對化學學習失去興趣,從而產生厭煩情緒。因此,教師在講解化學知識時,一定要有效利用化學實驗,化抽象為具象,加深學生理解和印象。例如,在教學“化合反應”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化學實驗,使碘與鋅發生反應,讓學生清楚地看到反應結果,從而對化合反應有更為深刻和透徹的理解。在趣味性化學實驗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看到現象,還要讓學生了解現象產生的原因。要鼓勵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探索,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不斷完善學生化學知識體系。
4.利用多媒體教學,豐富教學形式
有些化學實驗危險性較大,不宜在課堂上進行演示,還有些化學實驗,因為缺少精密的儀器和設備,也不能在課堂進行演示。因此,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演示實驗過程,這既能讓學生觀看到實驗的全過程,又能保證實驗的安全性,還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例如,在教學“氫氣”這一章節時,需要進行相關的試驗,然而氫氣具有易燃性和易爆性,為此,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演示實驗過程,讓學生了解氫氣,認識氫氣。氫氣燃燒時會產生淡藍色的火焰,教師要讓學生認真觀察。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手段,需要不斷創新和完善,教師要重視多媒體教學,并不斷豐富教學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化學學習能力。
三、結束語
總之,在化學教學過程中,開展趣味性化學實驗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提升學生學科素養。教師要引入趣味性化學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設計課外實驗,強化學生化學學習;有效利用化學實驗,化抽象為具象;利用多媒體教學,豐富教學形式。
參考文獻:
[1]陳德美.初中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02).
[2]高國璽.初中化學教學中趣味實驗的運用探究[J].寧夏教育,2018(06).
[3]李淑聰.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06).
[4]王卓.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