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東
【摘要】企業文化是當代管理理論的新發展,是企業管理的靈魂。近年來,企業文化已成為社會關注、專家研究、企業界力行的一個“熱點”。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指的是職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它對企業的穩定和發展至關重要。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企業文化建設的好壞直接決定一個企業的興衰成敗。如何結合企業的實際,探索建設具有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一項重大課題。
【關鍵詞】企業文化? 切入點? 文化設施? 隊伍建設? 示范引領
我們強調提升企業文化,就是指應該從這些方面全面地提升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怎么“建設”的?提到建設,我們就會想到“蓋房子”。要建設一座大廈,我們最先做的是構畫藍圖,對建筑進行總體設計,然后打壓地基,構建好基礎平臺,接下來就是現場施工。企業文化的建設好像也遵循這樣的流程,先設計愿景、使命和價值觀,為企業設計“藍圖”和理念體系,然后設計制度和相應的行為規范,有的還要進行企業形象的設計。最后為了企業文化的實施,企業還要進行大范圍的培訓和研討,建設溝通渠道,制定企業文化手冊,搞一些宣傳或者文娛活動。總之,企業文化建設涵蓋了企業的方方面面,要加強企業文化的創新實踐,就要從以下多個方面著手。
一、影響基層文化建設因素
(1) 落后觀念制約。一個沒有精神力量的國家難以自立自強,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一個沒有文化底蘊的企業更將難以長足發展。但是目前,個別領導干部在思想觀念上仍然保持“重經濟、輕文化”的想法,特別是在一些基層一線的領導干部,這種思想還不是個例,一談到搞好基層的文化建設,就認為那只不過是“唱唱跳跳”的業余生活,是基層工會自己的事,什么都不用管,有什么問題都讓工會自己解決。主觀上忽視基層文化建設和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導致部分基層文化建設發展緩慢。
(2)文化建設資金不足,文化基礎設施落后。按照《工會法》的相關規定,每年提取的上年度職工工資總額的2%,列入到了工會專用賬戶,這些資金的籌集,都為企業開展好文化建設奠定了一定資金基礎。在項目資金申請上,有時候得不到資金上支持,形成“無米下鍋”的局面,使得很多想法也就落空了,無形中挫傷了這些人的工作積極性。比如說,困擾基層文化建設的“場室不足、器材短缺”等問題矛盾性越來越突顯,想拖入但又沒有資金支持,從而造成職工群眾工作之余無處可去,無處可待的現象日益嚴重。
(3)職工參與文化閱讀積極性不高。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考核,按照相關要求和考核標準,大多基層站隊都建立了自有的文化閱覽室,但由于受場所條件有限,再加領導在思想上對文化建設未上升的一個高層次認識,致使閱覽室跟乒乓球室、健身器材室放在了一個場所,造成喜歡閱讀的職工與其他職工活動引起沖突。
二、創新基層文化建設對策
(1)堅持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文化建設工作。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這為國家與企業的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國有企業作為經濟重要組成部分,應在文化建設方面走在前面,這是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政治責任。
(2)多渠道、多方位增加文化設施投入,引導職工更多的職工群眾參與到其中。職工群眾積極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不僅為了娛樂,還希望從中學習科技知識、獲得市場信息、了解天下大事、增進與同事之間的交流。因此,基層文化工作應從職工群眾的內心需求出發,以豐富的內涵、健康的格調促進人們思想道德和職業文化素質的提高。工作中,加大對圖書室、健身室等基礎設施加大投入建設,不斷更新圖書訂閱知識,同時注重加強對專業知識刊物的更新,引導職工了解掌握最新的知識。在圖書室增加網絡信息化設備,使職工能夠加大對外部知識的瀏覽量和學習業務知識的寬廣面。通過對內部辦公網絡的鏈接,即達到了政務信息公開的工作要求,使大家能夠及時了解單位的各項工作動態及狀況,激發職工參與企業管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找準文化建設切入點,提升文化設施和隊伍建設水平。徐州會議中心根據職業特點,注重引導職工樹立良好的業余生活方式,堅持倡導職工以“快樂工作,健康生活”的樂觀思想觀念為宗旨,因勢利導組建各種文化建設業余團體,如組織成立了攝影協會,鼓勵大家用手機記錄下各種各樣的精彩瞬間,并以展板、圖片、網絡等方式,展現出大家用心、用腦記錄下的一幅幅我們石化職工在危機時刻不畏險難沖鋒在前的感人畫面,并定期開展作品評比活動,使職工增添內心的自豪感,同時引導更多的職工參與到其中。會議中心考慮到職工群眾每天工作,坐的多、活動少,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況多的職業特性,加強對大家向健身活動的引導。
(4)強化隊伍建設,充實基層文化工作人員。任何一項工作都需要人來做,尤其是基層文化的建設與管理,更需要有專業特長,熱愛此項工作的人來完成。企業各基層單位的領導人員應根據本單位工作特性,注意和發掘身邊的“人才”,積極向上級人事部門報備,同時在企業“三定”工作中,優先考慮專兼職文化工作人員崗位,各部門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使基層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做。同時,應充分調動群眾與共青團、工會等各個方面密切協作,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共建活動,通過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手拉手”“結對子”活動的開展,促進文化建設相互性。
(5)搞好示范,以點帶面,增強文化建設的實效性。基層文化活動具有點面結合的特點,在業余文化愛好上,注重加強把職工往健康快樂的生活方式上引導,杜絕惡習、陋習等不良生活方式。這些工作的開展,往往可以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可以帶動起整個單位文化活動的活躍。每年各級黨委、行政、工會都會開展先進評選的活動,在嚴格把關慎選典型的同時,切實讓廣大職工群眾身邊的典型多起來、“活”起來,樹立起各個層次、各個方面的典型,不斷擴大典型的網絡,讓大家在各個方面都有學習的榜樣,有奮斗的目標,有成為先進的自信。通過先進典型群體的影響力,在職工群眾中營造出一種相互“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
參考文獻:
[1]馬超.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底拉[J].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18(2):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