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志毅
摘 ?要:從內蒙古的實際出發,依據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波特的競爭理論,要從三個維度促進內蒙古農牧業高質量發展。一是與全國和世界上相比成本相對低、質量還優。二是實現和內地沿海的差異化戰略。三是以專一或者稱為集聚化戰略取勝。內蒙古農牧業生產項目若是符合以上三個戰略,相互重疊則具有極強的品牌優勢,需要加大扶持;符合其中之一二也需要予以高度關注。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 ?維度 低成本 集聚化
從內蒙古的實際出發,依據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波特的競爭理論,我們認為考察內蒙古農牧業的高質量標準具有以下三個維度。
推動內蒙古與全國和世界上相比成本相對低、質量還優的農牧業項目
其戰略方向是走一條低成本高質量的農牧業發展道路。其邏輯是低成本、高質量——產品迅速擴張占領市場——形成農業品牌——高質量發展。盡管目前國家對農業有項目扶持款,許多在房地產和開礦積累了巨資的企業家向農業投資,農業科學技術有了長足進步,有條件建設起像設施農業這樣的人造氣候和環境,也能做到將南方水果如香蕉、火龍果甚至茶葉引進到內蒙古。在個別點小面積生產經營也可行,可供參觀之用。但是這樣做畢竟農業成本會高得多。從經濟規律講,內蒙古需要應對國外農畜產品進口壓力,爭奪市場;從自然規律講,人和自然不是對抗的關系,而是協調的關系。北魏農學家《齊民要術》作者賈思勰認為在農業生產中,人的主導作用要在尊重和掌握客觀規律的前提下實現,違反客觀自然規律就會事與愿違,事倍功半。提出“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勞而無獲?!北热鐑让晒拍羺^如錫林郭勒羊肉品牌的培育,要盡可能恢復游牧,起碼是在一定范圍放牧的生產方式。這就充分利用了自然力,實現以最小的投入來取得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最優化。草地是發展草食畜牧業最廉價的可更新資源。英國人把大草原稱之為“廉價的營養資源”。通過牧養家畜,可以把人類不能直接利用的牧草轉化為肉、奶、皮、毛等畜產品;草地利用得當,可以自然更新、用之不竭;草地畜牧業生產是成本低、收益大的經濟部門,每投資1元,一般可取得3—5元的畜產品,每1元產值的畜產品經過加工后,一般又可為國家創造5元以上的輕工業產品。在對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博茨瓦納以及津巴布韋等國牧場圈養養殖和游牧養殖的產出進行比較研究后:這些國家游牧養殖均優于圈養牧場養殖。從質量上,由于放牧家畜吃百草,適應了綠色農產品消費這一世界農產品消費結構變化的大趨勢,對自然放養消費需求規模日趨擴大。自然放養畜產品其產品營養性、適口性、醫療性、純凈度、加工性能和產品多樣化都要高于圈養養殖。內蒙古羊肉近些年大量進入上海市場就是一個證明。
由此,我們建議:一是內蒙古在已經完成一輪禁牧后,在一些地區適度放牧,在減少第一線從事畜牧業人口、壓低載畜量的前提下,通過發展現代“浩特、阿寅勒”——牧區合作社,在這個范圍內進行放牧。二是保護好草原生態環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低成本高質量的前提是保護草原生態環境。據有關部門調查,連續幾年的干旱和頻頻發生的大風揚沙天氣,會使得山羊膘情較差,羊絨質量下降,羊絨手扯長度、原絨含絨率均會下降,羊絨平均細度變粗,短絨率和異色纖維率增大。三是要保護好傳統的家畜品種:如烏珠穆沁羊、巴爾虎羊、烏冉可羊、蘇尼特羊、三河馬、三河牛等。改良要以我為主,要可掌控,不要輕易引進,胡亂改良。因為這些優秀傳統品種最適合我區草原放養。德國著名的經濟學家舒馬赫說:“技術這種東西,與那個國家的風俗以及社會經濟條件相適應,是有民族特性的”。四是地方政府要對內地的試圖用車拉至或人工趕到草原的冒充草原放牧羊的圈養羊進行阻攔,確實保護我區品牌權益。
實現和內地沿海的差異化戰略
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強”上下功夫。其邏輯是:差異化產品——吸引消費者眼球——形成農業品牌——促進特色產業發展。2016年國家實施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率先在內蒙古和東北三省取消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農業部核定內蒙古5年內調減玉米種植面積1000萬畝。目的是內蒙古不要生產太多大宗的、與內地同質化的農業生產項目。
我們建議:一是圍繞內蒙古的獨特資源,開發具有民族特色、地區特色的名、優、特產品,形成農業品牌。例如要宣傳內蒙古的旱稻、沙稻與南方水稻,內蒙古冷涼蔬菜水果和南方炎熱蔬菜水果的特色優勢。二是發展創意農業。英國政府1998年正式提出“創意經濟”的概念以來,發達國家和地區提出了創意立國或以創意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發展創意產業已經被發達國家或地區提到了發展的戰略層面。與此同時,西方理論界也率先掀起了一股研究創意經濟的熱潮。從研究“創意”(creativity)本身,逐漸延伸到以創意為核心的產業組織和生產活動,即“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y)、“創意資本”(creative capital),又拓展到以創意為基本動力的經濟形態和社會組織,即“創意經濟”(creative economy),逐漸聚焦在具有創意的人力資本,即“創意階層”(creative class)。如內蒙古三主糧集團創造了另類的第一二三產業融合模式,富有創意:一般來說,一二三產業的融合,多數人理解是農產品生產業、加工業和銷售服務業的融合。三主糧集團除了對燕麥進行生產、精深加工和電商銷售,即傳統的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模式外,其另類的獨出新裁、標新立異的大跨界第一二三產業融合模式是將國內頂尖攝影藝術、航天科技展示、燕麥加工自動化生產線融為一體,同時配套燕麥科普、公益書院、兒童(親子)教育、健康養生等個性化游客體驗項目,形成了集文化、藝術、科技與工業觀光高度融合的綜合性游覽區。位于內蒙古土默特左旗的公司總部展出了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攝影藝術家張桐勝的代表作品,作品反映的是西自固陽東至錫林浩特“中國燕麥谷”的攝影題材,極具視覺沖擊感。三主糧集團這種另類的第一二三產業融合模式帶來的經濟效益是通過吸引游客,通過旅游業帶動廣告效應、品牌打造和提升銷售額。這些作品使前來三主糧燕麥產業園區參觀的人數逐年攀升,人氣越來越旺,加入三主糧大家庭的人就越來越多。游客在園區內參觀藝術品后,可近距離感受現代化安全食品生產全過程,是更多人了解和關注燕麥產業和燕麥事業的新路徑。其社會效益是熏陶博大傳統文化,沐浴頂級攝影藝術,給自己身體和心靈一次全新洗禮。
通過專一化戰略(即集聚化戰略)加大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其邏輯是專一化導致較高的專業水平、效率——超過競爭對手——形成農牧業品牌——促進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我們建議:一是品牌塑造農業經營主體要專注化。盧梭說:“當一個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時候,他最終是必然會成功的”。當代世界著名管理學家瑞士的馬利克指出“偉大的成就源于清晰確定的優勢和對其不妥協的專注”。因為人的時間精力有限,只有像任正非那樣凝心聚力、心無旁騖才能把一件事情做精做深。應該剝離非主導業務,加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二是挖掘內蒙古從事歷史悠久的已經被社會廣為認可的產業和品種,為培育品牌奠定了扎實基礎。比如畜牧業是內蒙古幾千年的優勢特色產業,學者彼得洛夫說內蒙古是“亞細亞古老畜牧業的發源地”。匈奴的家畜主要以馬牛羊為主,在畜牧業發展的鼎盛時期,匈奴擁有大量的馬牛羊,這些家畜品種一直到今。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的八千粟為人所知,已經成為我區一大品牌。古代位于內蒙古達茂旗、四子王旗的汪古部所種植的作物種類,糧食作物從考古材料和文獻材料看至少有黍和蕎麥兩種。元人劉秉忠《過豐州》詩云:“出邊游游水西流,夾路離離禾黍稠”。在四子王旗王墓梁出土的蕎麥皮枕頭,證明當時在大青山后已種植蕎麥。三是培育內蒙古農牧業品牌要找到傳統和現代的結合點。不考慮原有基礎的、完全外生性的所謂新型產業,只能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至少絕大多數品牌形成要承接傳統。內蒙古蒙草公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對當地原生態草種挖掘,然后與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科學技術相互融合。
內蒙古農牧業生產項目若是符合以上三個戰略,相互重疊則具有極強的品牌優勢,需要加大扶持;符合其中之一二也需要予以高度關注。
(作者系內蒙古農業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