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映霞
【摘要】目的:對臨產婦的心理狀態以及心理需求展開一系列地分析,進行一定的護理干預。方法:與實際工作牢牢結合在一起,對在某某醫院婦產科接受產前檢查及等待生產的臨產婦女展開心理調查,對其心理狀態做出心理總結,并提出較為有效的干預措施。結果:臨產婦的心理狀態可以說是相當復雜的,以精神壓力為主。結論:臨產婦心理是十分的脆弱的,精神壓力大。對于醫護人員而言,要牢牢把握臨產婦心理狀態的變化,采取積極的護理干預,提高患者的妊娠滿意度以及分娩結局。
【關鍵詞】臨產婦;心理狀態;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
R715【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217-01
對于廣大婦女而言,分娩無疑是其一生中尤為關鍵的時期,雖然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然而對于臨產婦而言,往往會受到比較大的精神刺激,經歷一系列的生理變化,很多產婦害怕分娩疼痛、害怕大出血、害怕發生難產、對胎兒畸形有所擔憂,此時此刻臨產婦對周圍事物感知十分地敏銳,反應可以說是十分地強烈,情緒十分地低落,容易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不良心理,比如出現害怕、緊張、焦慮、恐懼不安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分娩能否順利完成,與如下三個主要因素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即胎兒、產道以及產力,而精神因素的好壞與否在一定程度上對產婦的產力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導致產婦的精神十分地緊張,其在進行分娩的時候的敏感性就會大大增強,無論怎么樣的刺激都都可能造成孕婦的疼痛感。因此,做好臨產婦的心理護理顯得非常關鍵的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9年8~10月收住產婦496例為對照組,2019年10~12月收住產婦523例為研究組,兩組產婦孕周、產次、并發癥、體重、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條件進行陰道分娩均無嚴重合并癥。
1.2?方法
兩組均選擇婦產科整體護理模式病房,對照組接受傳統健康教育。研究組在臨產開始時,安排一名助產士對產婦進行溝通,取得孕婦信任及同意前提下再填寫問卷調查表,據問卷調查表中產婦心理問題及醫務人員掌握資料對臨產婦進行心理分析,并進行有效溝通、針對性護理干預。對不同產程孕婦進行不同的護理干預。助產士在助產時常用適宜的技術,進行生理、心理、體力全面支持。
2?討論
2.1?臨產婦常見心理狀態分析
2.1.1?陌生和孤獨
產房中陌生的分娩環境,旁邊待產婦痛苦的呻吟聲或者哭泣聲將逐漸形成一種惡性刺激。一直以來,在醫務人員看來,產婦疼痛的喊叫是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一件事情,再加上產婦的家人不在身邊,因此產婦無法得到照顧和關心,再加上子宮收縮疼痛數小時,產婦長期處于一種焦慮的心理狀態,造成產婦感到十分的孤獨,十分的恐懼以及十分的焦慮,從而導致惡性循環。
2.1.2?悲傷情緒
調查結果顯示,悲傷占15.38%,這往往主要是由于產婦由于自身疾病,胎兒畸形或者必須終止妊娠的死胎而遭受悲傷和痛苦的女性中更為常見。在這個時候,他們迫切需要有人傾聽,以發泄他們的憤怒,無助和悲傷,從而緩解他們過度的心理壓力。
2.1.3?矛盾的心理
調查結果顯示,矛盾心理占60.77%。可以看出,大多數產婦在分娩時處于矛盾的心理狀態。一方面,他們對即將到來的小生命充滿著期待以及喜悅的心理,另一方面,又由于種種因素(如害怕即將到來的分娩的恐懼,擔心分娩不暢,擔心胎兒安全和嬰兒的性別等)令人感到擔憂, 緊張,所以分娩時的產婦壓力遠大于丈夫的壓力。
2.2?護理干預措施
2.2.1?重視產婦需求采取個體化護理
了解每個孕產婦和家庭成員的心理特征,因人施護,是護士進行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護理的真正目的,也是工作的最終目標。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不同的生理以及心理狀況,指導他們展開積極正確的心理應對,展開耐心細致的心理疏導,尊重產婦的個人隱私,可采取撫摸、隨意交談的方式對產婦的注意力起到分散作用。巧妙利用肢體語言緩解病人的不舒適,給產婦帶來安全感。與此同時,使產婦較為細致地對分娩過程及產后情況的應對展開一系列地了解,從而減少產前緊張恐懼的心理,及時為家庭中的相關成員展開與臨產婦存在密切聯系的心理健康教育,為產婦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使得產婦感到十分的舒適,輕輕松松度過這個關鍵時期,與此同時,轉變服務模式,提供導樂分娩,笑氣吸入鎮痛分娩等,提升母親自然分娩的自信心。我們應盡量為病人節約費用,主要采取一日清單制這種方式,取得理解信任。
2.2.2?全面健康教育和合理情緒療法
助產人員在孕婦臨產時往往需要說服,啟蒙,鼓勵,支持,并給予一定的贊美、給予希望,以便母親能夠盡可能地充滿希望,以便順利分娩。確保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產婦的焦慮的心理以及恐懼的心理。助產人員恰當利用與產婦進行聯系的機會,向產婦對相關內容做好解釋工作,讓產婦知道“可知可控”信息,以便他們盡可能調整心態,控制自己的行為,這有利于順利分娩。
2.2.3?營造溫馨的分娩環境
醫務人員為孕婦提供親切,富有同情心,耐心細致的服務,使用微笑的面孔,友好的語言和高超的技巧使母親得到了心理舒適,通過護士和患者之間的良好溝通,消除產婦的陌生感和孤獨感,并以友善,友好,溫和的語言表達更多的關注,使其放松心情,消除對分娩的恐懼和焦慮。
3?結果
根據上述調查結果,我們可以明白這樣一個事實,因為整個家庭以及整個社會等各種因素,產婦的心理狀態不佳,焦慮,抑郁甚至精神狀態都很差。他們迫切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以及關注,并更多地了解相關的生育知識。對于護理人員而言,應根據孕婦的實際心理狀態以及實際需要,可以大大減輕孕產婦心理負擔,促進平安生產。
總而言之, 通過對孕產婦心理狀態的一系列調查,分析常見的心理狀態及其對母嬰的影響,采取實際的護理干預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心理性難產,降低剖宮產及圍產兒病率,推動自然分娩,從而進一步確保母嬰安全。
參考文獻:
[1]?臨產婦的心理狀態分析與護理干預[J]. 徐曉婷.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21)
[2]?正常臨產婦入院后護理需求的現狀[J]. 周蓉,何璐,楊臘梅,龔瑛,李霞,郭洪花. 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 2017(01)
[3]?臨產婦的心理狀態及護理措施[J]. 劉淑敏.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