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
摘要:小學是學生學習的起始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容易犯各種錯誤,班主任面對學生錯誤時的應對恰當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當班主任面對學生的錯誤時,可基于對學生的了解,尊重傾聽學生的想法,采取多樣的溝通方式進行應對,從而引導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成長。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學生錯誤;應對方法
一、了解學生,智慧應對“錯誤”
我班級中,有一位特殊的學生,他是班級中的大塊頭,平時總是嘻嘻哈哈,好惹是非。在剛擔任這個班級的班主任時,我就多留了個心,悄悄觀察他。我發現他是個非常矛盾的學生,有時陽光樂觀但又會因為一些小事大動干戈;有時上課積極思考但又小動作不斷。通過與任課教師、家長交流我了解到,這個孩子確實存在生理上的問題,他并不是故意惹事或開小差,而是他自己也無法控制自己,其實他對自己的錯誤常常懊悔不已。
有一次,他又因為一些小事在課堂上與同學起了爭執,差點動起手來,嚴重影響課堂教學秩序。基于對他的了解,我知道一定不能再和他爭執,他需要時間冷靜下來。接下來我繼續上課,對他實行冷處理,課后,他終于不再憤憤不平,我想解決問題的時機到了。這時我把他叫到辦公室與他心平氣和地溝通,他果然對自己的錯誤感到十分愧疚,低頭認錯。我想,如果對他不了解,或許我就會在課堂上批評他,這樣不僅影響課堂教學秩序,更會讓他對我更加排斥,更不利于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解決問題。
了解學生是班主任應對學生錯誤的前提,學生是一個個獨立、不可復制的個體,他們有著不同的性格特點、成長背景,當他們犯錯時會有不同的反應,在突發狀況下,班主任一定是基于對學生的了解采取恰當的應對措施。
二、用心傾聽,尊重學生“錯誤”
在應對學生錯誤的過程中,班主任同樣要尊重學生、傾聽學生,與學生感同身受、達成共識。小學中高年級是學生心理快速發展的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心智懵懂但也有了自己的想法,當學生犯錯時,如果教師還是一味地以自己的經驗盲目批評或教育學生,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所以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班主任不妨學著傾聽學生的想法、尊重學生的表達,從他們的角度看待錯誤、理解錯誤、從而幫助學生改正錯誤。
有一次放學時,值日組長告訴我,負責掃地的一位同學他只掃了一小塊地方,剩下的都不掃了。當我找到他時,他果然不在打掃衛生,而在做自己的作業。我當時一下就生氣了,但理智告訴我我應該聽聽他的想法。于是我把他帶到辦公室,問他關于班級的衛生情況。在聽完他的描述后,我才了解到原來他所在的值日小組人比較少,導致他的工作量比其他同學多,其實他的心理也有怨言。而他平時作業做得慢,做了值日就來不及做作業,為此還被教師批評過,他也倍感委屈,因此他對值日產生了抵觸的情緒。聽到這里,我突然慶幸自己耐心傾聽了他的想法,我告訴他老師理解他的無奈,如果我遇到了這樣的情況,我也會十分沮喪。接著我試著站在他的立場,引導他和我一起想辦法。最終,他表示以后盡量抓緊時間做作業,值日也會努力做好,來不及的話愿意單獨留下來做值日。而我把這件事作為班會課的主題,讓學生們學會傾聽、換位思考、群策群力。這個小錯誤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被妥善解決了。
作為班主任,傾聽、尊重是有效應對學生錯誤的法寶。當我們習慣從成年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時,我們就與學生間產生了無形的隔閡。而當我們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看待錯誤、理解錯誤時,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認同和尊重后,學生自己也能做到反思和改進,班主任才能幫助學生以積極、正面的態度打敗“錯誤”,師生之間也才能達成一種共鳴和默契,真正促進學生的成長。
三、多樣溝通,科學巧用“錯誤”
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師生之間交流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如面對面地對話、網絡聊天等,通常在學生犯錯誤時,班主任為了提高效率,會采用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方式進行溝通。但學生因為生活環境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行為習慣也大不相同,而作為班主任應該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調查和研究,在與學生交流過程中可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使用不同的溝通渠道。例如面對性格內斂、不愛言談的學生,面對面地對話溝通往往不能發揮作用,這時班主任就需要轉變思路,換一種溝通方式了。
有一次我在批閱試卷的時候,發現有這樣一道題,詢問學生在學校是否開心。班級中的一位“學霸”答錯了,而且她的錯誤答案讓我心存疑慮,她回答她不開心,因為她沒有朋友。考慮到她是一位內向但又有想法的女孩,我決定通過最傳統的方式來與她溝通——寫信。悄悄把信交給她之后,第二天我就收到了她的回信,她在信上坦誠地表達了她的想法,認為自己有時太關注學習成績,而忽略了與同學間的交往,看到其他同學總是一同玩耍,她是既羨慕又感到孤單。
了解了她的困擾后,我又寫了第二封信給她,告訴她一個人之所以能和別人成為朋友,一定是他身上有著某個閃光點吸引著對方,而優異的成績和謙虛的性格也是她的閃光點,朋友一定是志同道合的,找到那個志同道合的人,主動問候、微笑,就可以拉近人與人的距離。之后,內斂的她也一點點變得主動、樂觀起來,努力嘗試與同學交朋友,與教師主動問候。遇到問題,她也會主動寫信給我,把平時不敢表達的話用文字的方式告訴我,就這樣,我們成了距離最近的“筆友”。
學生的性格各不相同,犯的錯各不相同,可采取應對的方式各種各樣,班主任需要在了解學生、了解問題的基礎上,選用恰當的溝通方式,讓學生擁有溝通的意愿、溝通的機會和溝通的渠道,讓應對的方式更具科學性、靈活性、創新性,讓學生偶然的“錯誤”變成學生人格發展的契機、增進師生間信任的機遇。
四、結語
總之,學生的成長道路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錯誤,班主任在德育之路上也會遇上各種各樣的難題。作為班主任首先應當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成長環境,為應對學生可能發生的錯誤儲備對策。在錯誤發生時,班主任一定要傾聽學生、尊重學生,不要讓情緒成為主導,試著站在學生的立場看待錯誤,從而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問題。最后,班主任要善用多樣的溝通方式,針對不同學生、不同錯誤選用恰當的溝通方式。班主任要運用有效應對之法,讓學生的錯誤成為學生成長、成才、成人的契機。
(責編 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