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摘要:隨著課程游戲化項目的推進,幼兒園要提升課程建設和課程實踐的水平,將觀念統一并融入當前的實踐之中,激發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積極開展體育活動,活動內容的選擇應跟隨幼兒的興趣和需要、貼近幼兒身心發展水平和學習特點,通過體育活動,塑造幼兒陽光般的生命感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關鍵詞:跟隨興趣;體育活動;學習過程;優秀品質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我們在課程游戲化項目實施過程中,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進一步加強認識,從偶發事件中生成了此次體育活動,在活動開展的一系列過程中清晰地看到了幼兒的學習過程和能力發展情況。
活動來源:晨間鍛煉時,幾個孩子丟開了體育器械,在“追逐打鬧”,你拉我后背的衣服,我拉你后背的衣服,不停躲閃,不停追趕,忽然,亮亮用力在萌萌背上一拍,大聲嚷道:“我撕到了——”,小朋友們玩得不亦樂乎,兩個小朋友在追逐的過程中摔倒了,自己在地上坐了一會兒,看其他小朋友還在游戲,也站起來重新加入。亮亮嘴里不停地叫著:“就我一個人追,累死了累死了!”雖然滿頭大汗,但還是停不下來……是什么追追跑跑的游戲讓孩子那么開心,怎樣在安全游戲的前提下充分讓孩子體驗游戲的快樂呢?
一、因勢利導,了解幼兒已有經驗
敏銳地觀察到孩子們的興趣點,我利用晨間談話和孩子們討論交流:“剛才你們玩的是什么游戲,這么開心!”
話音剛落,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回答:“撕名牌!”“撕名牌!”……亮亮大聲說:“我們的撕名牌和電視里《奔跑吧,兄弟》里的撕名牌一樣。”
“《撕名牌》怎么玩呢?”
“就是你撕我的名牌,我撕你的名牌。”……孩子們你一句我一句搶著回答,但說不清游戲的玩法和規則。
思考:小朋友們自發生成的體育游戲《撕名牌》是一個綜藝游戲的代入和模仿行為,但幼兒只會單純地套用某個情節,對玩法和游戲規則的模糊讓這個自發體育游戲的趣味性、持久性大打折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因此我尊重幼兒、追隨幼兒興趣,積極引導,繼續深挖這個自發游戲的價值。
二、尊重經驗,激發游戲個性需求
為了在尊重幼兒個性需求的基礎上幫助其明確游戲玩法及規則,我引導幼兒解決以下問題。
(一)為班級的《撕名牌》游戲量身定制規則
幼兒語錄:
航航說“不僅要撕別人,還要保護自己。”
小敏說“得有時間限制,不然太累!”
佳佳說“我們的場地要規定,不然找不到人了!出了界就算輸。”
曉陽說“我們需要裁判,宣布開始結束,還要看誰出界。”
沛沛說“我們還要記錄表統計誰的名牌多。”
解決方案:幼兒集思廣益,經過激烈地討論和刪選,最終將游戲規則整理完善,在游戲牌上呈現出來,起到了內化游戲規則的作用。
(二)思考名牌的來源及循環利用
幼兒語錄:
佳佳說“淘寶上什么都有,買的名牌比較耐用!”
吳吳說“我們自己也能做,每個小朋友自己設計,這樣才是獨一無二的!”
小敏說“自己做的可能一撕就壞了,還怕粘不牢。”
解決方案:綜合采納班級幼兒的意見后,用投票的形式選擇了空白底面可以自己設計名字,經過改良適合小朋友大小的名牌。
思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鼓勵幼兒自主決定,獨立做事,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支持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游戲前的準備和遇到的困難都是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真正體現了幼兒決定游戲的一切,這樣一節體育活動不僅對幼兒的運動體能起到促進作用,動手操作、傾聽表達、團隊協作等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幼兒對規則更加明確,因為是自己修改、制定的,更加愿意遵守。名牌是按自己的喜好自己親手制作的,用起來肯定特別有成就感,也會多一分愛護。尊重幼兒的個性需求既增強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又為游戲順利開展做好鋪墊。
三、嘗試游戲,總結分享成功經驗
在幼兒的期盼中,我們的《撕名牌》游戲正式開始了。孩子們像一只只快樂的小鳥在操場上飛奔著,但又出現了問題:贏的就那幾個人。有不少孩子營是被撕,有些失去游戲的熱情。于是,“勝利大揭秘”活動開始了。
幼兒語錄:
淇淇說“我用一只手捂住自己的名牌,另一只手去撕別人的名牌。”
洲洲說“我撕別人名牌的時候,會先看看我后面有沒有人。”
沛沛說“跑得快是秘訣!”
思考:有效的學習意味著兒童能獲得新經驗,勇于面對問題和挑戰,動員多種感官進行經驗積累和重組。在分享成功經驗的過程中,獲勝的幼兒不斷增強自信,失敗的幼兒不斷從同伴身上學習,調整自身的不足,為新一輪的游戲積累有益的經驗。在不斷地總結——討論——實踐——討論——再實踐的過程中,所有的幼兒樂于分享,愿意接受意見。歸納總結、流利表述等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豐富玩法,增強團隊協作能力
漸漸的,游戲中有幼兒出現了結伴合作撕的情況,他們發現這樣更能成功,于是團隊對抗賽滿足了孩子們的需求。
幼兒語錄:
凡凡說“我們來分組,比哪一組名牌撕得最多。”
淇淇說“那兩組怎么來區分呢?”
洋洋說“可以穿不同顏色的衣服。也可以把名牌上貼上不同的標記”
凡凡說“那游戲要想獲勝就難了,除了要保護自己的名牌,還要保護本組同伴的名牌。”
思考:幼兒具備了自發調整、豐富游戲的能力,主動增強了游戲的難度,讓游戲變得更生動、更有趣。這樣的團隊配合不僅鍛煉了躲閃跑等運動技能,也培養了堅強、樂觀、勇敢的優秀品質,更讓幼兒體會到了團結協作配合的重要。
五、收獲與提升
課程游戲化讓幼兒園課程更適合幼兒,更生動,更豐富,更有效地促進幼兒獲得新的經驗。本次體育游戲源自電視娛樂節目,更源自孩子們的興趣。活動體現了自由、自主、創造和愉悅的游戲精神,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幼兒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身體協調能力、表征能力都得到了發展,孩子們玩得開心、盡興,真正體現了陽光運動,成為學習的主人。
(責編 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