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
【摘要】就業是民生之本。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就業優先政策要全面發力,穩增長首要是為保就業。穩就業是順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過程中,崗位數量總體穩定、就業機會平穩增加,是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充分就業。我通過有針對性地開展實地調研,深入了解大洼區就業質量情況,并提出合理的建議意見。
【關鍵詞】就業;創業;就業質量
一、大洼區當前就業工作形勢
(一)總體情況
截至目前,大洼區城鎮登記失業率2.52%,按要求控制在3%以內;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640人,完成市指標5600人的100.71%;年初以來,舉辦“春風行動”等專場招聘會8次,登記招聘單位285家,登記招聘5225人,登記求職5859人,其中介紹成功2103人,為全區各企業辦理新職工錄用登記121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4652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120人。2019年,新增創業25464人;扶持創業帶頭人55人,帶動就業205人。解決就業困難人員安置就業122人,其中殘疾人27人、退役軍人6人,其他就業困難人員89人。
(二)提高就業質量情況
1.增強了法律意識。勞動合同簽訂率有較大提高,有效地維護了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雙方的合法權益。用人單位依據勞動合同管理職工,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職工也可依據勞動合同保護自身的權益、履行相應的義務。目前,全區共簽訂勞動合同10921份。
2.加強各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大洼區現有的8個街道,10個鎮,187個村和社區都建立了公共服務平臺,形成了市、縣、街道(鎮)、社區四級聯網,建立“一站式”就業服務,打造“十分鐘就業創業便民服務區”,為創業人員構建一條“綠色通道”。以“便民、規范、高效、廉潔”作為對外的服務宗旨,大力推行首問責任制和“一條龍”服務模式,及時為就業創業者提供高效的開放式人性化便捷服務;工作中做到“五心”微笑服務,即實行咨詢服務熱心、工作過程細心、受理投訴耐心、聽取意見虛心、執法服務誠心;建立優質服務工作規范,實現業務辦理“零誤差”、服務質量“零投訴”,從優化發展環境、提高服務效率出發,切實為就業創業者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3.樹立典型鼓勵創業。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大力激發勞動者就業創業熱情、挖掘市場潛力,通過采取送資金、送政策、送信息、送技術、送崗位、落實優惠政策的“五送一落實”優質服務活動,廣泛引導鼓勵自主創業;鼓勵各鎮、街樹立創業典型,激勵自主創業,實現創業帶動就業。在推進創業工作中,全區涌現出盤錦北國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哈嘍鮮仔酒業有限公司、盤錦菜根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返鄉創業典型。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自主創業有待加強勞動者自主創業意識還很弱,個體私營企業吸納就業能力十分有限。其原因大致有三點:一是思想守舊,觀念落后,加上缺乏必要的創業資金,希望創業,愿意創業,又怕擔風險,不敢創業。二是無技術素質,洞察市場的能力差,創業意識不強。三是想創業又覺得沒有適合的“好項目”,對市場把握不準確,嚴重制約創業者投資意向和創業積極性。
(二)就業率偏高但就業質量不高從當前的城鎮登記失業率看,總體就業率是比較高的但就業質量卻不盡如人意。一是勞動者工資水平不高。二是收入分配差距過大。三是就業穩定性差,靈活就業人員較多。四是勞動者素質較低。五是工作環境和安全保護不到位。六是社會保障不健全,總體保障水平還不高。
(三)扶持創業政策不夠具體明確
在政府扶持和幫助方面力度不夠,如稅費減免和小額貸款政策宣傳、生產經營場地審批辦證扶助不十分到位。對創業帶動就業者(一人創業帶動多人就業)的激勵機制有待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三、對策
(一)強化職業培訓,努力提高勞動者素質
培訓是提高勞動者素質的主要途徑,要面向城鄉各類有就業要求和培訓愿望的勞動者,開展多種形式就業技能培訓,并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強化實際操作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培養,使他們達到上崗要求或掌握初級以上職業技能,著力提高培訓后的就業率。主要是借助國家下撥的培訓經費,對下崗失業人員及返鄉農民工進行針對性的實用技術培訓,提高其就業能力。建議企業在停產期間采取各種形式對職工進行技術技能提檔升級就地培訓,想方設法吸納消化本單位人員,降低失業率。通過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可使其獲得穩定的就業。
(二)扎實推進創業促就業工作
創業是創業者通過發現和識別商業機會,組織各種資源提供產品和服務,以實現就業和創造價值的過程,是最積極的一種就業形式,是發揮勞動者自主性、能動性就業的重要途徑。一是要強化創業教育和創業培訓,千方百計鼓勵大學生及青年創業。深入推進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開展創業培訓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活動,完善后續服務,提高創業培訓合格率和創業成功率,使更多勞動者通過樹立自強自立、自主創業、敢于創新、不怕風險等理念,奠定創業的思想基礎,在社會上形成尊重創業、支持創業、寬容失敗的氛圍。二是要落實好國家支持自主創業的政策,鼓勵和幫助勞動者創業。建立健全從產業政策、所有制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構建的支持創業政策體系。
(三)完善促進就業的政策環境
良好的政策環境是促進就業工作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此要對現有政策進一步充實完善,努力發揮政策的引導和推動作用。針對創業就業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制定一系列相關配套制度。一是要制定優惠政策放寬對創辦企業注冊資金和經營場所的限制,簡化審批、辦證手續。二是制定出臺創業的稅收優惠、小額擔保貸款、資金補貼、場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多渠道、多層次為創業者提供優惠政策,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三是要典型引路,選樹一批創業典型,鼓勵吸納下崗失業人員超過一定數額的創業企業或個人給予資金扶持。
參考文獻:
[1]王一鳴.中國城鎮化進程、挑戰與轉型[J].中國金融,2010(4).
[2]昝劍森,劉揚.發達國家社會保障制度比較與啟示[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0(6).
[3]姜達洋.國外產業政策研究的新進展[J].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09(5).
[4]竇金波.以制度創新推進城市化發展[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9).
[5]周弘.國外現代社會保障制度面面觀[J].求是,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