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松云
摘 要:學習初中道德與法治,需要教師積極地引導學生,用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充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可以利用情感教育的方式,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穿插情感教育知識,使原本枯燥的理論學習因為情感資料知識的增加而變得有趣,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要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情感教育的價值進行探究,并提出相關具體方案。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情感教育;方案分析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需要利用創新型的教學方式,充分拓展學生學習的知識面,幫助學生有效提升道德與法治學習成績。因此初中教師不能單一地教授道德與法治知識,而是應該充分利用其他學科知識,有效同道德與法治知識學習相結合,尤其是情感教育的結合,可以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情感教育的價值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可以使枯燥復雜的道德與法治學習變得生動且有趣,讓學生不用再死記硬背,而是與情感教育的生動性相結合,理解性地記憶知識,有效提高學生的知識記憶能力。利用情感教育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具備道德全局觀,構建高效道德與法治學習課堂,使學生具有道德與法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道德與法治素質的整體水平,影響著班級學習風氣,因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要利用情感教育,提高學生學習成績。而且能使學生將道德與法治融入生活,以此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教師要注意學生興趣性的引導教學,使學生將自我道德與法治準則銘記于心,不局限于該門課程的學習成績,更要將所學知識付諸行動,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將情感教育融入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美好道德品質與情感,且教育學生不僅要知法、守法,更要運用法律解決一些問題。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方案分析
(一)構建情感交流式課堂,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的興趣引導對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要利用現代化手段構建情感交流式教學課堂,發揮課堂教學的核心功能,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在具體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中,創新教學方法,以期保障課堂教學效果。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只注重結果,把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判準則,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關注學生內心的個人發展,用情感交流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打開心扉,充分接納更多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激勵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促使課堂教學達到預期效果。
例如,在教學時教師需適時引導,利用情感式的教學案例,根據學生的個人學習特點,引導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像學習《中國人 中國夢》時,教師可以首先分享自己的夢想,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夢想,最后提出真正的中國夢,實現實踐課堂的最終升華。教師可以用新奇的故事、案例等來充分發揮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初中生更好地探究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學習用法律知識保護自我與他人,形成長久的法治思維與意識。
(二)利用情感教育的便利,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素養
初中教師要想有效地教授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需要利用情感教育方式,有效激發學生的道德思維意識,引導學生高效地學習知識,且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的單一課堂,充分利用問題互動式教學,構建師生、生生互助學習的課堂。學校要建立健全道德與法治教學機制,不斷加強對教師的考核機制,使教師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教師通過情感教育,與學生面對面、心對心地交流,并讓學生自由討論,分享心得,推選小組的代表起來發言,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素養,有效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例如,在教授《我與社會》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個人與社會的情感關系,讓學生分享在社會生活中的感悟或困難等,拉近學生與思想道德課堂的學習距離,幫助學生更好地處理個人情感。用貼近生活的情感教育,讓學生感同身受地學習相關知識,并解決在社會中遇到的問題,同時教師要以身作則,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發揮榜樣的力量,以自身扎實的學科知識和過硬的文化知識背景,帶給學生多方面的知識傳授,要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需要教師用情感教育的方式,使學生思考自我學習特點,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教育,有效促進學生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成績進步,使學生在學習做題時能夠用較為全面性的思考,找到正確的答案,解決在初中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提高做題的正確性。利用情感教育的方式,用道德與法治的大局觀和情感教育的全局觀,有效融合培養新時代全面性人才,充分實現初中教書育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封子茂.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落實情感教育[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24).
[2]牟宗蘭.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文理導航(上旬),2018(1).
編輯 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