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芳
摘 要: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利用語文實踐課這一契機,使學生從生活中學習語文,然后將語文運用到生活中去,達到學生學習語文的根本目的。那么,如何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課呢?就此展開討論。
關鍵詞:拓寬;培養;轉變
一、轉變觀念,突破傳統
在教學中,我認識到:盡管語文綜合實踐課在素質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是,教育觀念的轉變在不同程度上又被語文綜合實踐課不會進行測試,上語文綜合實踐課會影響語文課程進度所制約。語文綜合實踐課雖然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卻不易見成效,也無法進行考評。總認為只要我備好課、上好課,讓學生老老實實地坐在教室里聽講,認真完成作業,提高考試成績,就達到了教學目的。再者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一新的教學內容所要求的相應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感到陌生,感到茫然,感到無從下手,使得上語文實踐課在很長時間里流于形式。
銀川市“推進課堂變革”活動開展以來,我漸漸理解到在當前新課程教學改革下,語文教學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等的綜合統一。因此,我認為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多渠道學習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先進的教學思想,學習成功的教學經驗,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對自身及本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情況進行反思,了解語文綜合實踐課的特點、教學要求及自身教學存在的不足,尋找恰當的教學方法,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節語文綜合實踐課。
二、把握課程,拓展實踐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首先樹立了語文實踐意識,為學生創造更多機會去進行實踐,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在豐富多彩的實踐中形成相應的感悟,懂得語文在運用中的一些規律,使語文課堂煥發活力,增強小學生的實踐能力。
首先抓住課內閱讀,注重語文課前的實踐。在教學第三冊《秋天的圖畫》一文前,我把學生帶領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秋天,去生活中尋找秋天,讓他們領略秋天的喜悅與凄涼。教學第三冊《藍色的樹葉》一課前,讓學生留意身邊的同學,發現他們需要幫助的地方,去幫助他們,懂得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幫助,然后用心做一件好事,使他們在實踐中獲得體驗。教學第十冊《信息傳遞改變著我們的生活》這一實踐課時,課前我就讓學生向長輩們了解他們生活年代信息傳遞方式,并且了解這些傳遞方式帶來的種種不便,再和現在的信息傳遞方式進行對比,切身感受到信息傳遞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這樣,學生在語文課中就會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理論和實踐才能相結合。
在教學中,我對教材進行整合。將現實生活中的資源充分靈活地運用到課文學習過程中,做到課堂內外之間的有效融合,進而實現語文實踐活動的多樣化。我校處于城鄉接合部,班級中的很多孩子都目睹了自己家庭周圍環境的變化,看到了昔日麥浪翻滾、瓜果飄香的村野,變成了今日高樓林立的都市;看到了昔日綠油油的草地,變成了今日垃圾遍地、污水橫流的荒田。所以,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時,我讓學生和家長交談,走訪過去村中的老人,調查自己村莊十幾年來的變化,結合第十冊實踐課“寫簡單的研究報告”這一內容,讓學生分組制訂出調查計劃,進行調查研究,并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從學生的報告中,我看到了學生的研究充滿了對地球環境的擔憂,同時又在積極思考著改變的策略。通過以上實踐內容,學生在學習方式、內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在更加寬闊的領域中感知語文學習的美妙,也懂得語文知識存在的意義,拓展了語文思維。
三、課內延伸,拓展閱讀
在語文教學中,我盡量把學生的視野根據課型的特點向課外延伸,進行語文實踐課的教學。在教學第十一冊“與詩同行時”時,在班內和年級內進行古詩文大比拼,引導學生大量誦讀經典詩文,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在活動中,進行詩歌教學的文題構建,開展文題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課。分季節積累詩,體會詩人在不同季節的心情。分體裁積累詩,了解不同題材詩歌的特點,從詩人入手,比賽誰背誦的詩多。學習現代詩歌時,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以詩歌的形式寫一寫,在班內展示交流。在教學第十冊“有趣的漢字,我愛你漢字”時,帶學生參觀書法展覽,請身邊的書法愛好者上書法課,讓他們感受書法的博大精深。并且每天堅持在午讀時間里,指導學生親自動筆,在古箏幽美的旋律中進行書法練習,陶冶情操。通過這項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很多學生喜歡上了書法,并且創作出了有一定水平的書法作品。
總之,語文活動實踐課是一門挑戰性、開放性很強的課程,它沒有固定的教材,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利用語文教科書,并充分利用和開發學校及周邊環境中的課程資源,將學校、家庭、社會的語文教育形成一個整體,利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語文教育資源,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協作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不斷獲得語文學習的樂趣,不斷享受語文學習成功的快樂,使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等相互聯系和深化,并在實踐中綜合運用,達到學習語文的最根本目的。因此,只有拓寬語文教學渠道,才能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